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海燕专利>正文

伸缩式电梯井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72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伸缩式电梯井模架,由带爬头(26)的底模板(1)、墙体模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    (A)底模板(1)中央有中央座板(24),装在工字主梁上,其中心有圆柱凸起;下夹板(23)四套,均布在中央座板(24)上,并对应螺栓(40)与之铰链连接;四个吊钩(4),固定在承重槽钢钢梁上;    (B)墙体模板(5)上具有支承钢梁(6),每侧模板上、下各一件,其中部装有支承板(7);此板外侧面带有夹板与滑套(13)相对应,并通过销轴(29)与螺栓(9)铰链连接;吊钩(8),每侧上端面各二个;    (C)还有伸缩式支拆机构:中心柱(19),可垂直座在中央座板(24)上,其上有滑套(13)上、下各一个,在限位孔活动插销限定下,沿中心柱(19)可上、下限位滑动;滑套(13)外侧面均布四套滑套夹板(12),与螺栓(11)铰链连接,同时还有固定板(28)四块,用以固定拉杆(14),与滑套夹板(12)间开均布;双紧螺母(10)八个,两端分别为正、反内螺纹,与螺栓(9)及(11)对应螺纹连接;下滑套(13)还具有上夹板(21)四套,与固定板(28)连在一起,同时与螺栓(39)铰链连接,双紧螺母(22)四个,两端分别为正、反内螺纹,与螺栓(39)及(40)对应螺纹连接;拉杆(14)四根,与固定板(28)固定在一起,其上端与顶板(17)固定在一起,下端同时与固定板(28)及上夹板(21)固定在一起;吊钩(16)固定在顶板(17)上;    (D)还有合页角(27),模架四角各装一套,具有侧转轴(33)二根,同时与侧板(34)及主板(38)做合页型可转动连接;侧板(34)二块,通过紧固件(36)与墙体模板(5)立侧面固定;安装板(35)上有连接孔,每节合页两端各一块,与主板(38)垂直焊死,加长合页角时,保证合页角(27)整体定位用;主转轴(37)一根,与墙体模板(5)等高,同时与二块主板(38)做合页型可转动连接;主板(38)二块,连接侧转轴(33)及主转轴(37),同时起模板直角作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伸缩式电梯井模架属于建筑模板范畴。传统电梯竖井模板,每次都在现场直接由人工拼装而成,施工中,还需另备脚手架、操作平台等,增高施工时,要么全部重新拆装,要么低层模板不拆而重新在高层装模板。鉴于高层建筑电梯竖井操作面狭窄,模板支拆极其不便,不仅速度慢,用材多,模板重复利用率低,而且质量不易保证,不安全因素也较多。本技术是提供一种伸缩式电梯井模架,专用于高层建筑电梯竖井墙体施工。一次支模后,可连续提升使用,在支拆提升过程中,只需起重设备配合,设计尺寸有较大灵活性,能适应广泛的现场条件,成功地解决了狭窄竖井无操作面条件下的模板支拆,同时可做架式模板、操作平台等,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经济、安全,可长期重复使用。本技术具体方案如下附图说明图1、总装图;图2、A-A剖视;图3、提升状态图;图4、底模板平面图;图5、放大I(支承钢梁);图6、放大II(合页角);本技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底模板、墙体模板、伸缩式支拆机构、合页角。底模板1其上具有四个爬头26或称伸缩脚(已报专利90205507.0),模架整体提升时,能自动伸入砼竖井壁予留的孔洞内,保持模架平稳着落;八根导轨2,与墙体模板5底边面均布的八个导轮3相对应;中央座板24,装在工字主梁上,其中心有圆柱凸起,中心柱19下端套在其上定位;下夹板23四套,均布固定在中央座板24上,并对应螺栓40与之铰链连接;四个底模板吊钩4,固定在承重槽钢钢梁上。墙体模板5其上装有八个导轮3,均布在四侧模板底边面,与导轨2相对应;支承钢梁6,每侧模板上下各一件,分别位于两个水平面上,由两槽钢通过连接板31固定在一起组成,并通过紧固件32与墙体模板5固定在一起,钢梁两端在槽钢顶面开有长园形楔孔,与直角芯子固定时使用;支承钢梁6中部与滑套13相对应,通过紧固件30装有支承板7,其外侧面带有夹板,并通过销轴29与螺栓9铰链连接;吊钩8。伸缩式支拆机构结构组成为中心柱19,可垂直座在中央座板24上,其上有滑套13上、下各一个,在限位孔活动插销限定下,沿中心柱19可上、下限位滑动;滑套13外侧面均布四套滑套夹板12,与螺栓11铰链连接,同时还有固定板28四块,用以固定拉杆14,与滑套夹板12间开均布;双紧螺母10八个,两端分别为正、反内螺纹,与螺栓9及11对应螺纹连接;下滑套13还具有上夹板21四套,与固定板28连在一起,同时与螺栓39铰链连接;双紧螺母22四个,两端分别为正、反内螺纹,与螺栓39及40对应螺纹连接;拉杆14四根,与固定板28固定在一起,其上端与顶板17固定在一起,下端与上夹板21固定在一起;吊钩16固定在顶板17上,提升模架时使用;千斤顶18座在中心柱19顶部与顶板17之间,拆模架时使用。合页角27,如图6所示,模架四角各装一套,拆模及提升模架时可内缩,脱离砼壁,具体结构为侧转轴33二根,同时与侧板34及主板38做合页型可转动连接;侧板34二块,通过竖固件36与墙体模板5立侧面固定;安装板35上有连接孔,每节合页两端各一块,与主板38垂直焊死,加长合页角时,保证合页角27整体定位用;主转轴37一根,与墙体模板5等高,同时与二块主板38做合页型可转动连接;主板38二块,连接侧转轴33及主转轴37,同时起模板直角作用。砼竖井墙体25,其上予留有规则孔洞,每次灌注砼时,必需予留好提升后所需孔洞,四角各一个,与底模板1上的四个爬头26相对应;提升模架时,爬头26可自动伸入洞内,保持模架平稳着落。工作原理首次支模架时,先灌注或砌好爬头26所需孔洞,然后将底模板1稳好,要保证模架支好后,灌注砼时,不会从墙体模板5外侧面下边缘跑浆,而后把组装成型的竖井模架连同伸缩式支拆机构吊放在底模板1上,挂上底模板拉杆螺栓39及40和双紧螺母22,调整双紧螺母22,拉动滑套13,使之与螺栓9及11位于水平位置,再调整双紧螺母10使墙体模板5及合页角27到位,之后用直角芯子将相邻支承钢梁6撑紧固定,以防灌注砼时变位,即支模完毕。当砼强度达75%CM以上时才允许拆提模架。拆模时,首先使底模板拉杆螺栓39或40与双紧螺母22脱开,并将直角芯子卸下,随后,启动千斤顶18,迫顶板17上升,带动拉杆14及滑套13,连同螺栓11、9及双紧螺母10共同沿中心柱19限位上升,从而拉动墙体模板5,由于合页角27,具有内缩功能,故模板整体离开砼墙,鉴于导轮3及导轨2的作用,墙体模板5能顺利内缩,离开砼墙。随后用起重设备,通过吊钩16或8及4吊起整体模架,提升到下一浇注位置,也可以先吊走墙体模板5连同支拆机构放在一旁,再吊底模板1,从新支撑。另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拆、提升模架脱开底模板拉杆螺栓39或40,卸下直角芯子后,不用千斤顶18,直接用起吊钢索两根,一根(较紧)挂吊钩16,另一根(较松)挂吊钩4,起吊时.先是较紧的吊钩16起作用,拉动顶板17,使模板整体内缩离开砼墙,一定距离后,较松的吊钩4受力,从而整体滑升到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对于高层建筑电梯竖井墙体施工来说,一次支模,可连续提升,只需起重设备配合。成功地解决了狭窄竖井无操作面条件下的模板支拆,克服了传统现场直接人工支拆模板的弊端,不仅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经济、安全,而且设计尺寸有较大灵活性,能适应广泛的现场条件。实施例尺寸单位毫米。以正方形截面边长2050电梯井为例。底模板1为钢木混合结构,上平面为边长2000的正方形,承重梁选用10#槽钢,主梁一根,由两根10#槽钢顶面对焊为工字钢型;中央座板24与主梁用螺栓连接固定,四套下夹板23焊在其上;中心图柱凸起φ50、H50;八根导轨2,对应导轮3,每边二根,焊在承重梁上,选用50的等边角钢长300,顶角向上呈“∧”型;四个吊钩4焊在承重梁上。砼墙体25预留孔洞,具体尺寸为α=30°,m=70,H=125,洞宽n=120。墙体模板5,高3300,各侧模板宽1895(不包括合页角),厚度65,选用标准钢模板,以等厚木板条加宽到规定宽度;侧模板底边面各安装二个导轮3,直径为φ50,与底模板1上的导轨2相对应;支承钢梁6选用10#槽钢组焊而成,每侧二件,与上、下二个滑套13水平相对应,紧固件32选用单头螺栓;支承板7与支承钢梁6用螺栓30紧固,夹板焊在支承板7中央;吊钩8每侧模板顶部两端各一个。伸缩式支拆机构中心柱19选用φ130×5天缝管,H3240;滑套13为φ140×5,H100,上、下滑套中心距为1920,上滑套13中心距中心柱19上端面390,下滑套13中心距中心柱19下端面930;滑套夹板12焊在滑套13外侧面;螺栓11为左旋,一端与滑套夹板12销轴连接,另一端与双紧螺母10螺纹连接;螺栓9为右旋,一端与支承板7上的夹板销轴连接,另一端与双紧螺母10螺纹连接;下滑套13上焊有上夹板21,并与固定板28焊在一起,同时与右旋的螺栓39销轴连接,螺栓39另一端与开式双紧螺母22螺纹连接;螺栓40为左旋,一端与开式双紧螺母2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下夹板23销轴连接;四根拉杆14,直径φ16以边长675正方形分布,焊在固定板28上;固定板28与滑套夹板12间开均布,都焊在滑套13上;顶板17与拉杆14上端呈螺栓连接;吊钩16位于顶板17中央;千斤顶18座在中心柱19上端面与顶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海燕邵海荣成军邵亚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海燕邵海荣成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