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盘式物料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71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盘式物料给料装置,包括有计量斗(3)、计量传感器(4)、传输螺旋机构(13),其中计量斗(3)置于混凝土搅拌站所设物料仓(1)的下方,计量传感器(4)装设在计量斗(3)上,传输螺旋机构(13)置于计量斗(3)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计量斗(3)的下部内腔设有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固装在电机(2)的传动轴(5)上,且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开口区F,下旋转挡板(15)上设有与开口区F相错开的开口区K,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有上下相对应的重叠区Q及L,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之间设有固定在计量斗(3)斗壁上的、由若干叶片组成的叶栅环(17)。(*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物料给料装置,属于混凝土搅拌站所用物料给料装置的改造技术。2、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站都需要对形成混凝土的原料如水泥、粉煤灰、砂石、水、外加剂等等进行计量(称重),再按一定的配比要求供到搅拌缸里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合格的混凝土,以保证各种建设工程的质量。目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物料给料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1所示,由计量斗(3),计量传感器(4),计量螺旋机构(5)组成。水泥从水泥(物料)仓(1)自动送入计量斗(3),通过计量螺旋(5)按一定的配比要求将水泥送入搅拌缸(6),与各种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形成混凝土成品。上述计量螺旋的转速是由计算机通过变频器自动控制的,由于螺旋的尺寸是固定的,一定的转速、一定的时间螺旋机构(5)送出的水泥量是不变的,随着水泥不断送出,计量斗里的水泥逐渐减少,减少到某一数值,水泥仓下部出口阀门(2)迅速自动打开,快速向计量斗供给足够的水泥原料,然后自动关闭阀门,因此计量斗内始终保持有一定数量的用料。计算机根据工作人员设定的配比要求,通过计量斗上的计量传感器(4)(计量称)不断的计算、记录计量斗内重量的变化,通过变频器不断的调整计量螺旋机构(5)的转速自动按配比要求控制着计量斗的水泥输出量。但是,上述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物料给料装置存在自流现象,自流现象就是在计量螺旋转动时,水泥被螺旋推着向外流动其自身也在流动,即水泥的实际流速大于螺旋的流速。形成自流的条件是水泥、粉煤灰等物料的位置高于计量螺旋出口的位置。只要物料有一定的位能差,自流现象就不可避免,而混凝土搅拌站的布局不可能没有这种位差,甚至都比较大,因此自流现象就不可能消除。另外,摩擦力、附着力等都起着不可勿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动态情况下,计量螺旋机构转动时自流现象就更为复杂,受到很多固定和不固定的因素影响,其自流速度是变化的、不稳定的,是一个随机因素。由于自流现象的影响十分严重,导致计算机通过变频器控制计量螺旋机构的转速以达到控制其物料流量的过程受到严重干扰,因此造成目前市场上混凝土搅拌站对物料的重量、流量的计量不能稳定和精确,有时甚至会造成混凝土的配比失控,以致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彻底消除了自流现象,保证自动控制系统能准确控制其物料流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配比精度和稳定性的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盘式物料给料装置。本技术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较显著。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计量斗(3)、计量传感器(4)、传输螺旋机构(13),计量斗(3)置于混凝土搅拌站所设物料仓(1)的下方,计量传感器(4)装设在计量斗(3)上,传输螺旋机构(13)置于计量斗(3)的下方,其中计量斗(3)的下部内腔设有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固装在电机(2)的传动轴(5)上,且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开口区F,下旋转挡板(15)上设有与开口区F相错开的开口区K,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有上下相对应的重叠区Q及L,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之间设有固定在计量斗(3)斗壁上的、由若干叶片组成的叶栅环(17)。上述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的开口区F的位置与下旋转挡板(15)上设有的开口区K的位置相对称,其开口位置相差180°。上述上旋转挡板(18)阻隔物料落下的E区与下旋转挡板(15)阻隔物料落下的G区可大小相同,相应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的开口区F与下旋转挡板(15)上设有的开口区K的大小也可相同。上述计量斗(3)的下方还可固装有固定支架(16)。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还可为如图7所示,包括有计量斗(3)、计量传感器(4)、传输螺旋机构(13),计量斗(3)置于混凝土搅拌站所设物料仓(1)的下方,计量传感器(4)装设在计量斗(3)上,传输螺旋机构(13)置于计量斗(3)的下方,其中计量斗(3)的下部内腔设有可阻隔物料落下的挡板(10),计量斗(3)的底部在与挡板(1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物料出口(11),且挡板(10)与计量斗(3)底部之间设有能让物料充满其间的沿周向均布的若干叶片(9),叶片(9)紧固在叶轮(7)上,叶轮(7)与电机(2)的传动轴(5)连接。上述挡板(10)可设有2~4块,物料出口(11)相应设有2~4个。上述叶片(9)的外端部设有可将各叶片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加强筋(8)。上述物料出口(11)上还可设有物料出口阀(12)。上述电机(2)的传动轴(5)上固装有若干可随其转动的刮刀架(6)。上述计量斗(3)上部的截面可为圆形,也可为多边形,下部内腔的截面为圆形,上旋转挡板(18)、下旋转挡板(15)及挡板(10)可做成扇形挡板或多边形挡板。本技术由于采用计量斗的下部内腔设有可阻隔物料落下的挡板的结构,且挡板与计量斗底部之间设有可充满物料的若干叶片,其中挡板可转动,叶片固定不动,或挡板固定不动,叶片转动,由于挡板的阻挡作用和叶片的分隔作用,物料的位能无法推动物料自流,其自流的现象被完全消除,保证自动控制系统能准确控制其物料流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配比精度和稳定性。另外,本技术还采用设有刮刀架的结构,由于刮刀架可随叶片一起转动,故可以起到破碎结块的作用,增加了物料的均匀度,以进一步提高了给料装置的计量稳定性和精度。此外,本技术设计为双出口,且两个物料出口又分别设有阀门,故可使其计量的流量(重量)范围增大,因此有较大的适用范围。本技术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较显著的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盘式物料给料装置。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6为图5转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A-A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10为图9转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1为现有物料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5、6所示,包括有计量斗(3)、计量传感器(4)、传输螺旋机构(13),计量斗(3)置于混凝土搅拌站所设物料仓(1)的下方,计量传感器(4)装设在计量斗(3)上,传输螺旋机构(13)置于计量斗(3)的下方,其中计量斗(3)的下部内腔设有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固装在电机(2)的传动轴(5)上,且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开口区F,下旋转挡板(1 5)上设有与开口区F相错开的开口区K,可阻隔物料落下的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有上下相对应的重叠区Q及L,上旋转挡板(18)及下旋转挡板(15)之间设有固定在计量斗(3)斗壁上的、由若干叶片组成的叶栅环(17)。上述计量传感器(4)为应变电桥称重传感器。上述上旋转挡板(18)上设有的开口区F的位置与下旋转挡板(15)上设有的开口区K的位置相对称,其开口位置相差180°。上述上旋转挡板(18)阻隔物料落下的E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
申请(专利权)人:宋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