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685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具有金属边框的背壳、收容于背壳内的主板、设置于背壳与主板之间的天线单元,主板包括正对天线单元的正表面和与正表面相对间隔设置的背表面,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正表面的第一金属地层和第一极板,以及设置于背表面的第二金属地层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与第一金属层间隔设置且与天线单元连接,第二极板与第二金属地层间隔设置且与金属边框连接,第一金属层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电容结构,第一极板上设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馈电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天线系统占用面积小,支持5G通信中的C Band和LTE的中频、中高频和高频,性能比传统结构的天线好。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s. The mobile terminal includes a backshell with a metal border, a motherboard contained in the backshell, and an antenna unit arranged between the backshell and the motherboard. The motherboard includes a front surface of the antenna unit and a back surface set at a relativ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surface. The mobile terminal also includes a first metal layer and a first pole arranged on the front surface. The first plate is spaced with the first metal lay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antenna unit, the second plate is spaced with the second metal lay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frame, and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plate of the first metal layer are spac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o form a capacitive structure. The firs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Point.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e antenna syste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smaller occupancy area, supports C Band and LTE in 5G communication at intermediate, intermediate and high frequencies, an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antenna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第五代行动通讯即将来临,中国三大营运商5G时间也已经确定,5G手持的移动终端产品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毫米波及SUB6G。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0Gbps,以及从3GPPRAN发布的5GNR看到了规划出更新的频段使用需求,手机硬件配合着这些使用需求,天线布局困难度增加许多,也意味着天线必须配合硬件在高速率的传输流量情境下得到一个更好的通信质量与用户体验。天线的设计虽是很小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同时考虑到多频段的使用和多CA要求,这是天线设计的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其天线占用面积小,可产生多个谐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线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金属边框的背壳、收容于背壳内的主板、设置于所述背壳与所述主板之间的天线单元,所述主板包括正对所述天线单元的正表面和与所述正表面相对间隔设置的背表面,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表面的第一金属地层和第一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表面的第二金属地层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天线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金属边框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一极板上设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馈电点。优选的,所述第一极板在所述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距离为0.5-0.7mm。优选的,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主板的一角部位置。优选的,所述天线系统包括分别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将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地层间隔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以及分别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将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间隔的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连通,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缝隙在所述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缝隙重合,所述第二缝隙在所述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缝隙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极板通过弹脚与所述天线单元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极板通过弹脚与所述金属边框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天线系统。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线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产生多个谐振,且天线单元占用面积小;2、带宽较宽,能够支持5G移动通信中的CBand和LTE的中频、中高频和高频;3、在占用面积小的情况下,天线性能比传统结构的天线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底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系统的反射系数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系统的天线效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具有金属边框11的背壳1、收容于背壳1内的主板2、设置于所述背壳1与所述主板2之间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表面的天线单元4,实际上,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与所述背壳1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显示屏(未图示)以及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的其它电子元器件(未图示),在此不一一列举。所述主板2包括正对所述天线单元4的正表面21和与所述正表面21相对间隔设置的背表面22,所述主板2包括与所述天线单元4相连的天线馈电网络(未图示)。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表面21的第一金属地层23和第一极板24,以及设置于所述背表面22的第二金属地层25和第二极板26。所述第一极板24与所述第一金属层23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天线单元4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极板24通过弹脚241与所述天线单元4连接。所述第二极板26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25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金属边框11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极板26通过弹脚261与所述金属边框11连接。所述第一极板24与所述第二极板26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电容结构,该电容结构的电容大小由所属第一极板24和所述第二极板26的间距以及面积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板24和所述第二极板26的距离为0.5-0.7mm,优选为0.65mm。所述第一极板24在所述背表面2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26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板24和所述第二极板26设置于所述主板2的一角部位置,具体对应所述金属边框11的拐角处。所述天线系统包括分别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将所述第一极板24与所述第一金属地层23间隔的第一缝隙27和第二缝隙28,以及分别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将所述第二极板26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25间隔的第三缝隙29和第四缝隙30。其中,所述第一缝隙27与所述第二缝隙28连通,第三缝隙29与所述第四缝隙30连通,所述第一缝隙27在所述背表面2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缝隙29重合,所述第二缝隙28在所述背表面2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缝隙30重合。这样,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缝隙27、所述第二缝隙28、所述第三缝隙29以及所述第四缝隙30的长度和宽度就能调节所述天线系统的谐振和阻抗。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极板24上的馈电点3,所述馈电点3与外界电源连通以实现所述天线系统的馈电。具体的,所述外部电源可通过微带线与所述馈电点连接。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天线系统可工作于1.8-2.7GHz、3.3-3.8GHz以及4.8-5GHz,再结合图5所示,可见,在上述频段中,所述天线系统的天线效率大体在-7dB到-3dB之间,可满足实际所需。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天线系统能够支持5G移动通信中的CBand和LTE的中频、中高频和高频。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线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产生多个谐振,且天线单元占用面积小;2、带宽较宽,能够支持5G移动通信中的CBand和LTE的中频、中高频和高频;3、在占用面积小的情况下,天线性能比传统结构的天线更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金属边框的背壳、收容于背壳内的主板、设置于所述背壳与所述主板之间的天线单元,所述主板包括正对所述天线单元的正表面和与所述正表面相对间隔设置的背表面,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表面的第一金属地层和第一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表面的第二金属地层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天线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金属边框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一极板上设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馈电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具有金属边框的背壳、收容于背壳内的主板、设置于所述背壳与所述主板之间的天线单元,所述主板包括正对所述天线单元的正表面和与所述正表面相对间隔设置的背表面,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表面的第一金属地层和第一极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表面的第二金属地层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天线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地层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金属边框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一极板上设有与外界电源连通的馈电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在所述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的距离为0.5-0.7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孝钧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