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液压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91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包括油缸、活柱体以及底座。活柱体,嵌套于油缸的内部,在油缸和活柱体之间形成环形腔,活柱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活柱体的底部具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活塞组件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底座,固定于油缸的底部以将油缸和活柱体密封,工作时,工作液经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进入开孔,以使活塞组件膨胀之后抵住油缸的内壁,从而活柱体的底部和油缸被密封。当油缸密封面的防腐镀层产生腐蚀凹坑时,即便原有的Y型密封圈失效,活塞组件仍然起到自动密封效果,明显提高了密封性能,尤其适用于油缸的防腐镀层损坏,局部产生腐蚀凹坑的单体液压支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体液压支柱
本技术涉及支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
技术介绍
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是用于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的支护设备中的一种,其结构主要由顶盖、三用阀、活塞、活柱体、手把体、油缸、底座组成。活柱体是一个直径较小的筒状体,活柱体由几部分焊装而成,顶部为实体的柱头,中部为活柱筒,下部为活塞。油缸套置在活柱体外围,底座固置在油缸底部将活柱体与油缸密封连接在一起。活柱筒的外壁与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手把体位于环形腔的顶部并与油缸的顶端连接,环形腔的底部通过设置于活塞上的唇式的Y形密封圈与油缸连接而被密封。三用阀设置于活柱体的柱头上,三用阀的阀腔经通道与活柱体的内腔相通,顶盖设置于活柱体的柱头上方,顶盖同时与顶梁连接。工作时,压力液从三用阀的注液孔经柱头通道进入活柱体的内腔,压力液也即进入并填充活塞的内腔中,使活柱体上升至顶板以完成初撑;降柱时打开卸载阀,压力液从三用阀的卸载孔排出,支柱下降,即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上述结构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弊端是:在长时间工作循环过程中,单体液压支柱顶部的环形腔容易受到井下空气和压力液的腐蚀,使得油缸的防腐镀层受损,产生腐蚀凹坑,防腐镀层作用消退。这样当单体液压支柱再次支护使用时,设置于活塞上唇式的Y形密封圈在产生凹坑处就会渗漏,密封失效,单体液压支柱需升井维修或更换油缸,增加了劳动强度,单体液压支柱使用寿命缩短,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液压支柱,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体液压支柱容易密封失效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包括油缸、活柱体以及底座。活柱体嵌套于油缸的内部,在油缸和活柱体之间形成环形腔,活柱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活柱体的底部具有活塞组件。底座固定于油缸的底部以将油缸和活柱体密封,工作时,工作液经所述第一空腔接触所述活塞组件,以使所述活塞组件膨胀之后抵住所述油缸的内壁,从而所述活柱体的底部和所述油缸被密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活塞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活塞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工作液经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后进入开孔并接触活塞组件。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衬套,衬套嵌套于活塞的内部,第二空腔形成于衬套的内部,开孔是设置于衬套的通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活塞为橡胶活塞。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衬套的顶端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活塞的顶端设有向内倾斜的倒角。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开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开孔对称分布于活塞组件的内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单体液压支柱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活柱体包括活柱筒,活塞组件的顶部嵌套于活柱筒内,第一密封件环绕活塞组件的外壁并接触活柱筒的内壁,以使活柱筒和活塞组件之间密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一密封件为钢丝或者O型密封圈。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单体液压支柱包括导向套,导向套嵌套于活塞组件的外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单体液压支柱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环绕活塞组件的外壁并接触油缸的内壁,以使活塞组件和油缸之间密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密封件为Y型密封圈。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单体液压支柱包括皮碗防挤圈,皮碗防挤圈环绕活塞组件的外壁并接触所述油缸的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活柱体的底部设置活塞组件,并在活塞组件的内壁设置开孔,以使单体液压支柱工作时工作液经第一空腔接触活塞组件,从而活塞组件在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下自身发生膨胀并抵住油缸的内壁,这样活柱体的底部和油缸密封之间通过活塞组件密封。本方案通过活塞组件可以修补现有技术中仅仅靠Y型密封圈来密封的不足,达到更加可靠的密封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活塞组件设置为包括活塞和嵌套于活塞内部的衬套,从而衬套充当整个活塞组件的支撑骨架,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活塞组件的强度。本技术通过将开孔的数量设置四个,四个开孔对称分布在活塞组件的内壁,这样开孔分布均匀,从而工作液得以均匀地作用于活塞组件,使得活塞组件均匀地膨胀,保证活柱体的底部和油缸之间的密封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件来保证活柱筒和活塞组件之间密封良好,配合牢固。本技术通过设置Y型密封圈来保证活塞组件和油缸之间密封良好,配合牢固,进一步加强整个活柱体和油缸之间的密封性,起到双重密封保障效果,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体液压支柱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体液压支柱的活塞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单体液压支柱,所述单体液压支柱可用作矿井采掘工作面的支护设备。单体液压支柱包括油缸10、活柱体20以及底座30。油缸10的内部具有空腔,活柱体20嵌套于油缸10的内部,从而在油缸10和活柱体20之间形成环形腔101。也就是说,油缸10套置于活柱体20的外围,活柱体20和油缸10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从而形成所述环形腔101,从而活柱体20可在油缸10内上下活动。活柱体20是一个直径尺寸比油缸10较小的筒状体,活柱体20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201。活柱体20的上方设有三用阀、手把体以及顶盖,活柱体20的顶部具有实体的柱头,环形腔101的顶部由手把体和油缸10的端部连接。活柱体20的底部具有活塞组件21,当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液经第一空腔201接触活塞组件21,活塞组件21膨胀之后抵住油缸10的内壁,从而活柱体20的底部和油缸10被密封。其中工作液即为常用的矿用液压支柱液压液,工作时,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液处于高压状态下,高压的工作液作用于活塞组件21,活塞组件21在液体压力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膨胀,从而抵住油缸10的内壁,以弥足油缸10内壁因腐蚀凹坑带来密封性的不足。具体地,活塞组件21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2101,第一空腔201和第二空腔2101连通。活塞组件21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开孔2102。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液依次经第一空腔201和第二空腔2101后进入活塞组件21的开孔2102,从而工作液接触活塞组件21。于本实施例中,开孔2102的数量为四个,开孔2102的直径为8mm,四个开孔2102对称分布于活塞组件21的内壁。但是本技术对于开孔2102的数量和位置不作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开孔2102的数量可为其他数值,例如两个或者六个。进一步地,活塞组件21包括活塞211和衬套212。活塞211是台阶状多槽的圆柱体,活塞211的内部是中空的并且活塞211自身可膨胀。可选地,活塞211为橡胶活塞,例如聚酰胺塑料等矿用工程塑料。衬套212嵌套于活塞211的内部,换而言之,活塞211套置于衬套212的外围。所述第二空腔2101形成于衬套212内部,即衬套212的内部也是中空的。开孔2101是设置于衬套212的内壁的通孔。当工作液经第一空腔201和第二空腔2101进入衬套212的开孔2102时,工作液即接触活塞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活柱体,嵌套于所述油缸的内部,在所述油缸和所述活柱体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活柱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活柱体的底部具有活塞组件;以及底座,固定于所述油缸的底部以将所述油缸和所述活柱体密封,工作时,工作液经所述第一空腔接触所述活塞组件,以使所述活塞组件膨胀之后抵住所述油缸的内壁,从而所述活柱体的底部和所述油缸被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活柱体,嵌套于所述油缸的内部,在所述油缸和所述活柱体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活柱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活柱体的底部具有活塞组件;以及底座,固定于所述油缸的底部以将所述油缸和所述活柱体密封,工作时,工作液经所述第一空腔接触所述活塞组件,以使所述活塞组件膨胀之后抵住所述油缸的内壁,从而所述活柱体的底部和所述油缸被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孔,工作液经过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后进入开孔并接触所述活塞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衬套,所述衬套嵌套于所述活塞的内部,所述第二空腔形成于所述衬套的内部,开孔是设置于所述衬套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橡胶活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山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弘展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