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油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油箱。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汽柴油发电机进行油箱加油时,通常需要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为了提高汽柴油发电机工作的连续性,一款可在不停机情况下进行加油的机型是当前的研发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油箱,它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油箱进行加油操作,提高汽柴油发电机工作的连续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体油箱,它包括能固定在机架上的下箱体、叠放于下箱体上的上箱体、设于上箱体底部出油口上的第一油路对接组件、设于下箱体顶部注油口上且与第一油路对接组件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油路对接组件、设于上箱体底部进气口上的第一气路对接组件以及设于下箱体顶部排气口上且与第一气路对接组件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气路对接组件。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将油箱设计为可分离的上下箱体,上箱体没油后即可取下加油,下箱体仍可继续供油;上箱体加满油并安放于下箱体上,油路对接组件和气路对接组件分别准确对接,使上下箱体内腔连通,上箱体向下箱体注油,保证供油工作。该结构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加油无需停机,提高汽柴油发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固定在机架上的下箱体(1)、叠放于下箱体(1)上的上箱体(2)、设于上箱体(2)底部出油口上的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设于下箱体(1)顶部注油口上且与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油路对接组件(4)、设于上箱体(2)底部进气口上的第一气路对接组件(5)以及设于下箱体(1)顶部排气口上且与第一气路对接组件(5)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气路对接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固定在机架上的下箱体(1)、叠放于下箱体(1)上的上箱体(2)、设于上箱体(2)底部出油口上的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设于下箱体(1)顶部注油口上且与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油路对接组件(4)、设于上箱体(2)底部进气口上的第一气路对接组件(5)以及设于下箱体(1)顶部排气口上且与第一气路对接组件(5)相对接设置的第二气路对接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包括固定于上箱体(2)底部出油口上且中部开有竖向出油孔(31)的第一基座(32)、插置于竖向出油孔(31)中央且上部开有第一竖向长孔(33)的第一对接杆(34)、固定于第一对接杆(34)上端且能密闭竖向出油孔(31)的第一密封件(35)、下端插套于第一竖向长孔(33)内且与第一基座(32)相固定的第一竖轴(36)以及设于第一竖向长孔(33)内且顶撑于第一对接杆(34)和第一竖轴(36)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对接组件(4)包括固定于下箱体(2)顶部注油口上且中部开有竖向进油孔(41)的第二基座(42)、插置于竖向进油孔(41)中央且下部开有第二竖向长孔(43)的第二对接杆(44)、固定于第二对接杆(44)下端且能密闭竖向进油孔(41)的第二密封件(45)、上端插套于第二竖向长孔(43)内且与第二基座(42)相固定的第二竖轴(46)以及设于第二竖向长孔(43)内且顶撑于第二对接杆(44)和第二竖轴(46)之间的第二弹性件(47);所述第一油路对接组件(3)和第二油路对接组件(4)对接时,所述第一对接杆(34)和第二对接杆(44)位置相对,形成相向对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32)下端设有向下延伸超出第一对接杆(34)最低点的第一对接套管(38);所述竖向进油孔(41)为漏斗形,其下部与第一对接套管(38)紧密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对接组件(5)包括固定于上箱体(2)底部进气口上且中部开有竖向安装孔(51)的进气基座(52)、插置于竖向安装孔(51)内的进气管(53)、套设于进气管(53)外且与进气基座(52)相固定的第三竖轴(54)以及套设于进气管(53)外且顶撑于进气管(53)下部和第三竖轴(54)下端之间的第三弹性件(55);所述进气管(53)的顶端位于上箱体(2)内腔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油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联合动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