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集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94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集液装置,连接于油箱与碳罐之间,该装置包括主体部、设于主体部侧壁的连接部、设于主体部内部的隔挡部、设于主体部顶部开口处的端盖部、以及设于主体部底部的固定部,主体部为顶部设有开口且内部空腔的腔体结构,连接部包括设于主体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接头、设于主体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一接头通过燃油管路与油箱连接,第二接头通过蒸汽管路与碳罐连接,主体部的底壁由靠近第一接头的底端向朝向第二接头的上端向上倾斜设置,隔挡部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挡板,固定部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燃油进入碳罐的处理方式受限制或解决方案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集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箱集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驾驶汽车的方式进行出行,为针对尾气的排放,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国六标准,因此现有汽车生产环节中,为应对国六标准的燃油蒸发排放要求,其碳罐的容积相比国五标准增加1倍,使得其布置空间受限,在设计方案时碳罐可能布置在比油箱低的位置,此时油箱到碳罐的蒸汽管路中可能出现下沉段,在油箱出现晃动的时候,燃油可从油箱上的多功能阀体或者翻转阀中流入蒸汽管路,进而流入碳罐导致碳罐失效,同时国六阶段需要在蒸汽管路上增加压力传感器监测燃油系统蒸汽压力,若燃油进入压力传感器会导致压力传感器监测失效,所以在阀体和碳罐之间设计一种集液器是有必要的。目前解决油箱燃油进入碳罐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碳罐布置在比油箱高的位置。2、阀体中集成油气分离。以上的设计简单方便,但是存在如下缺陷:方案一无法满足所有的设计方案;方案二中油箱采用多个阀体时需要集成多个油气分离器,使得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油箱集液装置,解决现有燃油进入碳罐的处理方式受限制或解决方案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箱集液装置,连接于油箱与碳罐之间,所述装置包括一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侧壁的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内部的隔挡部、设于所述主体部顶部开口处的端盖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固定部,所述主体部为顶部设有开口且内部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接头、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燃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碳罐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由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底端向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上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隔挡部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挡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油箱集液装置,通过底部的固定部可固定至油箱中,其油箱阀体通过燃油管路与油箱集液装置的第一接头连接,碳罐上的吸附口通过蒸汽管路与油箱集液装置的第二接头连接,其油箱阀体中的燃油以及油蒸汽进入至燃油管路后由第一接头流入至油箱集液装置中,此时由于主体部的底部倾斜设置,使得靠近第一接头的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接头的底部的高度,其在平稳状态时,其少量的燃油无法流向第二接头,而存储在靠近第一接头的位置,当前燃油量增加时,其由于主体部内部的交错设置的各个挡板的隔挡作用,使得其部分燃油由挡板所隔挡,当其燃油量较多时,其将倒灌引流至处于高度较低第一接头处,从而燃油会回流至油箱阀体中,油箱阀体中的油蒸汽又可穿过油箱集液装置后至碳罐中,使得可以有效的防止燃油进入至碳罐中,同时避免对蒸汽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的监测造成影响,油箱集液装置内部设计防止燃油溢出结构,实现油箱到碳罐之间的油气分离功能,且其油箱集液装置的制造成本较油气分离器的成本低,本技术提供的油箱集液装置不仅克服了现有解决方案的存在国六碳罐方案布置受限、成本高等缺点,解决了现有燃油进入碳罐的处理方式受限制或解决方案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油箱集液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靠近底部顶角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相对顶角的位置,所述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相邻顶角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隔挡部包括设于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后端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后端的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内壁的两端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L形,且弯折的角度大于90度,且弯折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三侧壁相抵靠,所述第二挡板与第四侧壁相抵靠,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侧壁相抵靠,且所述第三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所述第三侧壁为靠近所述第一接头所处顶角的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为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的一侧壁。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四挡板由多块挡板组成,多块所述挡板围合于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使得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二接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处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位置向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凹陷,使得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在所述第二腔体位置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高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高度,所述第四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接头的一侧的顶端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五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中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相抵触。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部与所述主体部相盖合,所述端盖部的底壁上正对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所述第五挡板的位置上设有多个夹板,各个所述夹板通过夹持在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所述第五挡板的两侧,所述端盖部的底部外廓设有多个抵挡块,所述端盖部盖合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时,各个所述抵挡块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壁相抵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所述第三固定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呈三角形,所述固定部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所述油箱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中端盖部翻转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中去除端盖部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油箱集液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油箱集液装置10主体部20连接部30隔挡部40端盖部50固定部60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第四侧壁24第一腔体25第二腔体26凹陷部27第一接头31第二接头32第三接头33第一挡板41第二挡板42第三挡板43第四挡板44第五挡板45夹板51抵挡块52第一固定件61第二固定件62第三固定件63缺口44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集液装置,连接于油箱与碳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侧壁的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内部的隔挡部、设于所述主体部顶部开口处的端盖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固定部,所述主体部为顶部设有开口且内部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接头、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燃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蒸汽管路与所述碳罐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由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底端向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上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隔挡部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挡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集液装置,连接于油箱与碳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侧壁的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内部的隔挡部、设于所述主体部顶部开口处的端盖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固定部,所述主体部为顶部设有开口且内部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接头、设于所述主体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燃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蒸汽管路与所述碳罐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由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底端向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上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隔挡部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挡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油箱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且靠近底部顶角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相对顶角的位置,所述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相邻顶角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包括设于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后端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后端的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内壁的两端且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L形,且弯折的角度大于90度,且弯折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三侧壁相抵靠,所述第二挡板与第四侧壁相抵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文贵祝思敏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