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64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22
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以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提高疏散效率,并避免发生乘客疏散过程中出现跌落、摔倒等安全事故。该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设置于轨道梁一侧或区间轨道梁之间,包括构成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疏散平台、二层疏散平台,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一层疏散平台、二层疏散平台之间的过渡楼梯,所述一层疏散平台设置在盖梁上且与之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系统当列车发生故障、火灾等突发情况,导致列车停于区间范围内时,需要将乘客及时、安全、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从而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跨坐式单轨是单轨交通系统的一种,正线区间通常采用高架桥梁制式,与地铁、轻轨系统的高架桥梁相比,跨坐式单轨采用梁轨合一形式,高架桥梁不设置平台板,车辆跨行于轨道梁上。因此,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人员疏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车辆距地面高度较大,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乘客无法直接疏散到地面安全区域,而只能先疏散至最近的高架车站,经由车站疏散到地面上;二、跨坐式单轨轨道梁不设置平台板,疏散平台无法像地铁、轻轨高架区间结构一样,疏散平台直接设置于桥梁平台板上;三、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如果设置有检修平台,检修平台兼有一定的疏散功能,检修平台顶面不会超过轨道梁底面,车厢地板面距离疏散平台走形面的距离一般在2~3m,紧急疏散时,乘客在拥挤、无序的状态下从列车下到检修平台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跌落、摔倒等安全问题;四、针对以上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疏散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如下:针对问题一,目前解决的方案主要是采用车辆对车辆的平行疏散方案,即当列车发生故障,停于区间范围内时,调度中心发送一列救援车辆从另外一侧轨道上行驶至故障车辆平行位置,车门对车门,乘客由故障车辆疏散转移至救援车辆上,然后运至车站。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有以下限制条件:第一,列车仅是由于故障工况停车,不会危及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可以等待救援车辆的到来;第二,左右线线间距不是很大,乘客可以通过救援通道过渡到救援车辆上。针对问题二,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检修平台兼做一定的疏散功能,检修平台主要为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放置线缆的平台,线缆布置于检修平台下方,检修平台上方敷设有格栅钢板,在紧急情况下,乘客从车辆上下到检修平台上进行疏散,具有一定的疏散功能。检修平台设置的方案有纵梁方案和横梁方案两种,纵梁方案是指检修平台的纵梁搭设在区间两端桥墩盖梁上面,如重庆的跨坐式单轨交通检修平台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案;横梁方案是指区间检修平台横梁设置在左右线轨道梁下方,与轨道梁预埋件连接。采用横梁方案的检修平台,与轨道梁相连,在车辆振动荷载作用下检修平台连接件需要承受长期的振动荷载和风霜雨雪的侵蚀,连接件很容易发生松动、锈蚀而脱落,不仅会导致疏散功能下降,并且预埋件的脱落也会对桥梁下面通行的车辆、行人造成伤害。总之,该种检修平台无论是纵梁方案还是横梁方案,检修平台距离车箱地板面距离较大,在紧急情况下,从车厢下到检修平台上可能会发生跌落、摔倒等安全问题。针对问题三,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车内设置软梯,乘客通过软梯从车辆下到检修平台上,进行疏散。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软梯的作用有限。乘客不能及时、安全、快速的进行疏散。综上所述,目前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疏散方法或者检修平台的设置,一方面不能及时、快速、安全的将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另一方面车厢地板面与检修平台走形面的距离较大,紧急情况下乘客在疏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跌落、摔倒等安全问题,实际上紧急情况下乘客的疏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以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提高疏散效率,并避免发生乘客疏散过程中出现跌落、摔倒等安全事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设置于轨道梁一侧或区间轨道梁之间,包括构成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疏散平台、二层疏散平台,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一层疏散平台、二层疏散平台之间的过渡楼梯,所述一层疏散平台设置在盖梁上且与之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双层疏散平台,乘客可以及时、快速地疏散至最近车站,可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提高疏散效率;设置二层疏散平台,乘客可以直接从车厢到达二层疏散平台开口走行板上,通过过渡楼梯还可以下到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上,避免了乘客直接从车厢下到一层疏散平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跌落、摔倒安全风险,确保乘客疏散安全。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实施例1的断面图;图2是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实施例3的断面图;图3是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的立面图;图4是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过渡楼梯的立体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盖梁10、轨道梁11、车辆12、一层疏散平台20、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一层疏散平台横梁22、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23、二层疏散平台30、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二层疏散平台横梁32、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立柱34、纵向连系梁35、过渡楼梯40、梯梁41、踏面42、立杆43,扶手栏杆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设置于轨道梁11一侧(如图2所示)或区间轨道梁11(如图1所示)之间,包括构成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之间的过渡楼梯40。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设置在盖梁10上且与之固定连接,使疏散平台与轨道梁11完全脱开,互不影响。设置一层疏散平台20和二层疏散平台30两层疏散平台,乘客可以及时、快速地疏散至最近车站,可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提高疏散效率。设置二层疏散平台30,乘客可以直接从车厢到达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上,通过过渡楼梯40还可以下到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上,避免了乘客直接从车厢下到一层疏散平台20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跌落、摔倒安全风险,确保乘客疏散安全。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包括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一层疏散平台横梁22和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23,横向间隔设置的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和纵向间隔设置的一层疏散平台横梁22连接为一体构成下层框架梁,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23固定安装在该下层框架梁上。所述二层疏散平台30包括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二层疏散平台横梁32和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横向间隔设置的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与纵向间隔设置的二层疏散平台横梁32连接为一体构成上层框架梁,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固定安装在该上层框架梁上。所述二层疏散平台30的横向两侧纵向间隔设置立柱34,各立柱34的上端与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固定连接,下端与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固定连接,同侧立柱34的中部固定连接纵向连系梁35,纵向连系梁35起加强稳固作用。参照图3和图4,所述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上纵向间隔设置开口,过渡楼梯36设置于开口处,其下端、上端分别与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固定连接。参照图1至图3,所述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的横向两侧、中间及开口四周间隔设置扶手栏杆50,各扶手栏杆50的下端与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固定连接。参照图2,当双层疏散平台设置于轨道梁11一侧时,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远离轨道梁11一侧纵向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设置于轨道梁(11)一侧或区间轨道梁(11)之间,包括构成构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之间的过渡楼梯(40),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座落在盖梁(10)上且与之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该双层疏散平台装置设置于轨道梁(11)一侧或区间轨道梁(11)之间,包括构成构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一层疏散平台(20)、二层疏散平台(30)之间的过渡楼梯(40),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座落在盖梁(10)上且与之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一层疏散平台(20)包括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一层疏散平台横梁(22)和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23),横向间隔设置的一层疏散平台纵梁(21)和纵向间隔设置的一层疏散平台横梁(22)连接为一体构成下层框架梁,一层疏散平台走行板(23)固定安装在该下层框架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层疏散平台(30)包括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二层疏散平台横梁(32)和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横向间隔设置的二层疏散平台纵梁(31)与纵向间隔设置的二层疏散平台横梁(32)连接为一体构成上层框架梁,二层疏散平台走行板(33)固定安装在该上层框架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双层疏散平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层疏散平台(30)的横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波王建陈军甄文战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