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和楼梯部件技术

技术编号:199536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基准层F1的楼梯设置位置10两侧分别竖设可拆卸的支承杆16、17,在已设楼梯部件B1的平台3和A2的平台2上设置可拆卸的支承杆的卷扬机22、21。在支承杆16、17上设置可拆卸的梁托24、25,支承杆16、17上升到使楼梯部件B2、A3暂时架设在梁托24、25上,在构筑混凝土预定浇灌层F2的主体前,构筑1层半楼梯部件A2、B2和A3,在楼梯部件侧板和平台端面上分别固定内模板,在内模板外侧按设定间隔配置钢筋,构筑与内模板对应的外模板,往两模板内浇灌混凝土,然后拆除外模板。重复以上步骤,顺序地构筑楼梯和楼梯间直到设定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减少作业人员,缩短工期,而且更安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混凝土结构物中、在主体构筑之前先构筑楼梯和楼梯间的楼梯构筑方法以及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以往提出过许多在混凝土结构物中在主体构筑前先构筑楼梯的方法,例如在特开平3-180657号中公开了一种用吊车或其它特殊起重机吊起支撑楼梯材的支承杆,一边堆叠一边构筑楼梯。并且,以往构筑楼梯间时,在楼梯周围组装构筑模板,楼梯间构筑后就拆下模板丢弃它。上述以往技术中,由于必需有起吊支承杆的特殊起重机或吊车,所以必需进行吊车操作作业以便吊起位于楼梯设置预定位置之外场所的支承杆,作业效率低,同时,为了正确安置,很费功夫,这是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每回在设置现场都要丢弃支承杆的支柱,所以材料浪费,同时,每次实施都要制作支承杆,非常麻烦。另外,用以往工序组装模板构筑楼梯间存在混凝土浇灌后需要取下模板问题。并且楼梯和楼梯间的壁之间会产生模板厚度的间隙,使楼梯间内不美观,同时还需要进行楼梯间的内部装修。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是在安装升降手段的支承杆上装卸梁托,使支承杆升降,架设楼梯部件,解决上述一个问题。还有,在构成楼梯部件侧板外侧上固定架设器具,解决另一个问题。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准层的楼梯设置位置的两侧的中央部分别垂直设立可拆卸的支承杆,在设于上述楼梯设置位置的已设楼梯部件的平台上设置能使上述支承杆升降的可拆卸的升降手段,在上述支承杆上设置用于架设楼梯部件平台侧的可拆卸的梁托,使上述支承杆上升至次层楼梯部件的高度,将楼梯部件暂时架设在上述两梁托上,在构筑混凝土预定浇灌层的主体之前,至少构筑1层半楼梯,在上述楼梯部件的侧板和平台端面分别固定内模板,在上述内模板的外侧按设定间隔配置钢筋,构筑与上述内模板相对应的外模板,在上述两模板内浇灌混凝土,顺序地构筑楼梯和楼梯间直到设定层。并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将小齿轮安装在回转手段的轴上,构成升降手段,与上述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安装在两支承杆的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定方法构筑混凝土预定浇灌层的主体前,至少构筑1层半楼梯部件,在上述楼梯部件侧板和平台端面分别固定内模板,在上述内模板的外侧按设定间隔配置钢筋,构筑与上述内模板相对应的外模板,往上述内外两模板间浇灌混凝土,顺序地构筑楼梯和楼梯间直到设定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构筑楼梯部件,使得在楼梯部件外侧的外面预先固定能架设楼梯间用的内模板的架设器具,将内模板的上下两端架设固定在上述架设器具上。本专利技术所涉及一种楼梯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准层上的楼梯设置位置的中间平台侧和楼板平台侧分别设置一定高度的托架,在上述各托架上架设由半层楼梯构成的楼梯部件,设置为1层半,作为已设楼梯部件。在中间平台侧中央部设置垂直方向升降自如的第一支承杆,同时,将该第一支承杆的升降手段设置在上述已设楼梯部件的中间平台上。在楼板平台中央部设置垂直方向升降自如的第二支承杆,同时,将该第二支承杆的升降手段设置在上述已设楼梯部件的楼板平台上。随后,A.将支撑次层用楼梯部件的中间平台的梁托暂时固定在上述第一支承杆上,将支撑次层用的楼梯部件的楼板平台的梁托暂时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承杆上。B.使两支承杆上升到上述两梁托到达次层楼梯部件设置高度位置。随后在两梁托上安装千斤顶,使该千斤顶分别支承在已设楼梯部件的两平台上。C.将次层用的楼梯部件的两端部分别架设在上述托架和梁托上或者两梁托上。从已设楼梯部件上拆下上述升降手段,安装在次层用的搂梯部件上。D.构筑设定的模板,浇灌1层的混凝土,将楼梯部件的两端部埋设在混凝土内。E.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梁托和支承杆的连接。下面,重复A至E步骤,顺序地浇灌混凝土直到设定层。本专利技术所涉及一种楼梯的构筑方法,将小齿轮安装在回转手段的轴上构成升降手段,与上述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安装在两支承杆的表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梯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板的外侧面上固定用于架设楼梯间形成用的内模板的架设器具,该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固定一定数的踏板的两端部。上述楼梯部件,在一定数的踏板的上下连接有中间平台和楼板平台,用侧板4、5夹住上述踏板、中间平台和楼板平台,相互连接成一体,构成半层楼梯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支承杆能垂直升降,所以能将梁托设置在一定高度,该梁托由千斤顶支承,因而,能支承上部的楼梯部件。楼梯间用的内模板通过将上下两端架设固定在侧板的架设器具上而构筑。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楼梯构筑中途的纵截面图;图2是图1中C-C线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楼梯构筑中途的纵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楼梯构筑中途的纵截面图;图5是图4中D-D线截面图;图6是图4中E-E线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楼梯构筑中途、安装内模板状态的正面图;图8是图7中F-F线截面图;图9(a)是表示内模板和外模板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图9(b)是图9(a)中H-H线截面图;图10是表示内模板和外模板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图11(a)、(b)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楼梯部件斜视图;图1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内模板的斜视图,图12(b)是另一种内模板的斜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内模板,(a)是其平面图,(b)是其侧面图,(c)是其下面图。如图11(a)所示,楼梯部件是这样构成的。在设定数的踏板1的上下连接着中间平台2、楼板平台3,用侧板4、5夹住踏板1、中间平台2和楼板平台3,互相连接固定,构成半层楼梯部件6。上述楼梯部件6的外侧的侧板4(指构筑楼梯时位于外侧的板,将另一侧设为内侧的侧板5)的外面4a上分别固定着能架设楼梯间形成用的内模板上端部的架设器具7以及能架设楼梯间形成用的另一种内模板的下端部的架设器具8。上述架设器具7、8的各前端部7a、8a在侧板4的相反侧形成弯曲。构成自1层地面到2层地面的楼梯部件6设为A1、B1,构成自2层地面到3层地面的楼梯部件6设为A2、B2,依此类推,构成自n层地面到n+1层地面的楼梯部件设为An、Bn。各楼梯部件与层高相对应形成为一定高度,同时,最下面使用的楼梯部件A1的形状省略了楼板平台2(图11b)。参照图12(a),说明内模板的结构。在与楼梯部件侧板形状相对应的设定形状的轻量混凝土板41的设定位置上穿设安装孔41a、41a,形成内模板26。下面说明基准部分楼梯的构筑方法。(1)在基准层F1的楼梯构筑位置10的中间平台侧11的混凝土板13上设置横贯平台整个宽度的中间平台托架(第一托架)14。在上述楼梯构筑位置10的楼板平台侧12设置楼板平台托架(第二托架)15。(2)在上述楼梯构筑位置10上,将楼梯部件A1(第一楼梯部件)的中间平台侧架设固定在中间平台托架14上。将上述楼梯部件A1的中间平台侧的另一侧端部固定在突出于混凝土板13上的基础螺栓上(没有图示)。(3)在中间平台托架14和楼板平台托架15上分别架设固定楼梯部件B1(第二楼梯部件)的中间平台2侧和楼板平台3侧。上述楼梯部件A1和楼梯部件B1在平面上按设定间隔设置。(4)上述楼梯构筑位置10的中间平台侧11的上述楼梯部件A1和楼梯部件B1之间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梯和楼梯间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准层的楼梯设置位置的两侧的中央部分别垂直设置可拆卸的支承杆,在设于上述楼梯设置位置的已设楼梯部件的平台上设置能使支承杆升降的可拆卸的升降手段,在上述支承杆上设置用于架设楼梯部件平台的可拆卸的梁托,使上述支承杆上升到次层楼梯部件高度,使楼梯部件暂时架设在上述两梁托上,在构筑混凝土预定浇灌层的主体前,至少构筑1层半楼梯,在上述楼梯部件的侧板和平台端面上分别固定内模板,在上述内模板的外侧按设定间隔配置钢筋,构筑与上述内模板相对应的外模板,往上述两模板内浇灌混凝土,顺序地构筑楼梯和楼梯间直到设定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森精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横森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