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532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和悬臂梁装置,其中悬臂梁一侧的上方挂于立柱系统上,下方由支托在立柱系统上的悬臂梁支架装置的悬臂架的杆支承,悬臂梁支架装置的悬臂架的另一端有一个可伸缩的杆,所说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伸缩梁支承装置上,通过调节可伸缩的杆和伸缩梁支承装置,使伸缩梁的活动导套可在悬臂梁的梁顶上移动,从而通过调节悬臂梁和活动梁之间的距离,实现补足欲要求的配模余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及其装置。早拆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领域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它在缩短作业周期,节约施工成本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目前,尽管早拆模板支撑已具有标准规格并形成系列产品,但在实际建筑中所遇到的平面尺寸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即使是采用具有标准格构且形成系列产品的早拆模板支撑配模时,也经常会遇到在标准格构边缘出现多余的量,为此,需要在边缘附近架设一个悬臂梁来补足用标准格构所不能解决的边缘余量。另一方面,由于各建筑物的配模余量不可能是相同的,甚至即使在同一建筑物中各层的配模余量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必须对每一个建筑物或在不同层的施工中都要配以不同尺寸的悬臂梁。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悬臂梁是不可调的,所以,它们在使用一次之后很可能在以后不能再用,其结果是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为了解决标准格构在配模时出现的余量问题,曾有不少人为此提出过不少方案试图解决余量问题。例如,CN-2082738U公开了一种与钢模板配合使用的连接件和加固件,虽然这种连接件可补充配模余量,但它主要是用于两个模板之间,且面对不同的配模余量,连接件是不可调的,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DE-4205580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模板支承装置,模板以一个给定的距离由支架支承,支承是位于由U形导轨所构成的梁的一端,U形导轨穿过在垂直的RHS件的开口,U形导轨通过操作在RHS中两个相对开口内的锲形块支承就位,还有一个双头螺栓防止锲形块滑出。由此,模板支承可以很容易地调节支托距离。但是,这种结构比较笨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根据所述方法提供一种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配模余量范围内根据需要任意调节,以满足不同余量的需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首先将现有的悬臂梁,它可以是最短的,置于立柱系统上,并通过调节立柱系统的高度使悬臂梁到达欲支承的模板所需的位置;然后,将一个伸缩梁提升到与悬壁梁相同的高度上,并使之准直。所说的伸缩梁包括一个活动梁和一个与之一体并在其上面的活动导套组成,所说的活动梁具有和悬壁梁的下部有相同的截面形状,而所说的活动导套在一端与所说的活动梁齐平,另一端则比活动梁长,亦即朝悬臂梁方向延伸,活动导套在形状上与悬臂梁上部相同,但尺寸上有差异,即活动导套的内部尺寸略大于悬臂梁上部的外形尺寸。之后通过一个调节机构使伸缩梁沿悬臂梁的轴线方向朝悬臂梁移动(或反向移动),由于伸缩梁的活动导套略大于悬臂梁的上部尺寸,因此,活动导套,或者说是伸缩梁是在悬臂梁上滑动,这样就保证了伸缩梁相对于悬臂梁在移动过程中仍保持准直。通过调节伸缩梁和悬臂梁之间的距离,这样解决了标准格构的配模余量,且能满足各种不同余量的需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它还包括在活动梁上有一根朝悬臂梁方向延伸的导杆,该杆穿过悬臂梁的一端和其内的导杆座,因此,在调节伸缩梁与悬臂梁间的距离时,所说的导杆和导杆座将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这样将有利于保证伸缩梁与悬臂梁之间的准直关系。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由悬臂梁,立柱系统,悬臂梁支架装置,伸缩梁和伸缩梁支承装置组成。其中悬臂梁在其一侧上部的梁耳悬挂在立柱系统的柱头上,其下部支承并固定在悬臂梁支架装置上,所说的悬臂梁支架装置具有一个悬臂架,该架以一定的角度在一端支托在在立柱系统上,其另一端有一根可在其内伸缩并定位的杆,该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梁支承装置结合在一起。在伸缩架的顶部支承着伸缩梁,通过调节悬臂梁支架装置的可伸缩杆和伸缩梁支承装置,使伸缩梁的活动导套正好扣住悬臂梁的梁顶(即梁的上表面),并以此为导轨,使伸缩梁在其上平稳地滑动,而伸缩梁的活动梁又具有和悬臂梁相同的截面形状,因此,伸缩梁(更确切地是活动梁)和悬臂梁之间的可调距离或调节范围,也就是能够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调节范围。这样也就补足了标准格构配模余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决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附图有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悬臂梁部份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悬臂梁部份的A向视图;图4是图1所示装置的伸缩梁部份的正视图;图5是图4所示伸缩梁部份的A-A剖面图。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的正视图。它由固定式悬臂梁30,立柱系统40,悬臂梁支架装置50,伸缩梁60和伸缩梁支承装置70组成。图2是固定式悬臂梁30的正视图,它可以是现行的悬臂梁,且可以是其中长度最短的一种。悬臂梁30的一侧的上部(图1和图2的左侧)具有两块彼此隔开的梁耳31,每个梁耳31上各有一个彼此准直的通孔32,悬臂梁30通过插入并固定在孔32内的轴33挂在立柱40的柱头41上。悬臂梁30的底部34由两个从悬臂梁支架装置50的悬臂架上的向上延伸的支承杆52支托并固定于其上。悬臂梁30的结构从图1至图3所示,它由三个部份组成,上部是截面为一个倒置的梯形35,与上部的倒梯形部份35下部相连的是截面也为倒梯形36的上部,且下梯形部份36的上边与上梯形部份35的下边重合,而且下梯形部份36的上边比上梯形部份35的下边长,所以,两者共同构成类似于“凸”字形的截面。在悬臂梁的两端各有一个固结成一体的盖。在悬臂梁一侧的盖上焊有梁耳31(图1和图2的左侧),在梁耳31上有一个用于穿过并固结轴33的孔32。在悬臂梁30的两侧各有一个孔38,另外,在悬臂梁30下部的内表面上有一个固结在该表面上的导杆座37,所说的孔38和导杆座37是同轴的,用于接收伸缩梁60上的导杆63。对此在下面将作更详细的说明。现在回到图1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的立柱系统40。它包括一个由两根U形钢组成的但彼此并不直接连接的中空方形的柱身42,柱身42上端有托板43,下端焊有连接头插入立柱44中,立柱44还与其它调节高度装置相连(未示出),立柱系统40还包括一个其上有T形口45并通过T形销可使柱身42同梁托46结合在一起。由上述所组成的立柱系统40在CN2128276Y中有进一步的描述,在此作为参考文献引入。在所说的梁托46的两端各有向上弯曲的部份,用于接纳悬臂梁30上的轴33。所说的梁托46和托板43及连接头构成柱头41。另外,在立柱44上支托一块用于支承下面将进一步说明的悬臂梁支架装置50的悬臂梁支承板53。参照图1和图2,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装置的悬臂梁支架装置50包括一端焊有支承板53(此支承板与立柱系统40成一定角度,例如35°)的悬臂架51,该架是一根中空的钢管,在其另一端开有定位孔54,伸缩杆55从悬臂架51中伸出并向上朝伸缩梁支承装置70方向延伸,且其端部固结在伸缩梁支承装置70的螺杆导套72上。伸缩杆55上开有若干个孔56,其中的一个孔对准悬臂架51上的定位孔54并用销钉(未示出)将悬臂架51和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补足标准格构配模余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悬臂梁调节到欲置放模板的高度上;将伸缩梁提升到悬臂梁所在的高度,所说的伸缩梁进一步包括一个活动梁和一个活动导套,所说的活动梁具有与所说的悬臂梁下半部份相同的形状,所说的活 动导套具有略大于活动梁上半部份的外形:通过调节装置使伸缩梁相对于悬臂梁移动,直到补足所需的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妹仇铭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比尔特施工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