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封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20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包括:一主体,其具有一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多个位孔;一转动体,设置于所述位孔,所述转动体的上部开设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装设一套管,所述转动体的底部设置有铁块;所述主体上围绕所述转动体依序设置下料翻转装置、导正工位、挤压工位、升降气缸、注液工位、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切尾装置、出料工位、顶料工位;以此实现自动化的作业流程,市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产品的规格得到了统一,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全自动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Fully automatic tail sea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ully automatic tail sea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with a rotating disc and a plurality of bit hole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disc; a rotating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it holes, and a receiv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rotating body, and the receiving groove is used to install a set of pipes, the bottom of the rot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iron blocks; and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sequentially around the rotating body. The automatic operation flow, batch production of market products, unification of product specifications, avoidance of interference from human factors, improvement of product qualification rate and automatic equipment are realized by setting up blanking overturning device, positioning station, extrusion station, lifting cylinder, injection station, ultrasonic sealing device, tail cutting device, discharge station and ejection station. It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aves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封尾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封尾机。
技术介绍
目前洗浴用品比如洗面奶、洗发水等流质,常常封装在一类软管(套管)中,方便存放及挤压取用,这类软管采用圆管切割并加工而成,一端保持圆形形态,另一端封闭为平直的封口,软管内装设的物质一般是液体的,目前这种套管主要采用分步加工的方法,即取料、注液、封口、切尾、出成品、这几个工位一般是采用人工加工的方式,由于人的差异,人工加工的产品最终存在产品上的差异,容易导致产品报废,且人工加工的方式太慢,没法批量化生产,浪费人力,不易为市场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具有全自动的特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包括:一主体,其具有一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多个位孔;一转动体,设置于所述位孔,所述转动体的上部开设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装设一套管,所述转动体的底部设置有铁块;所述主体上围绕所述转动体依序设置下料翻转装置、导正工位、挤压工位、升降气缸、注液工位、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切尾装置、出料工位、顶料工位;下料翻转装置包括一料槽,所述料槽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一翻转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翻转件包括一翻转槽,所述翻转槽呈水平设置,所述翻转槽正对所述料槽的出口,所述翻转件上设置一位置感应器;导正工位包括一导正支架、一导正气缸、一导正杆,所述导正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导正杆设置于所述导正支架,所述导正杆位于所述位孔的上方,所述导正杆连接所述导正气缸的输出轴;挤压工位包括一挤压架、一挤压气缸、一挤压头,所述挤压气缸设置于所述挤压架,所述挤压头设置于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挤压头位于所述位孔上方,且所述挤压头在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挤压头的横截面自上而下渐渐变小,所述挤压架还设置一红外检测件,所述套管上设置一图案,所述红外检测件发出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用以对准所述图案,一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主体下方;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挤压工位下方,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设置一磁铁,当所述转动体在转动盘中转动到所述转动电机上方时,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将所述转动电机向上运动,使所述磁铁吸住转动体底部的铁块,便于转动电机的转动轴带动转动体在收容槽中转动;所述注液工位包括一注液支架,所述注液支架上设置一注液板,所述注液板上设置有一级气缸,一级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输液管。进一步地,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包括一封口支架,所述封口支架上设置一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一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三板体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上设置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和第五板体之间,所述第五板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的端部,所述第四板体左右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板体还固设一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具有一推动轴,所述推动轴与所述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平行,所述推动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下部具有一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中设置一连接板、一第一压头,所述推动部开设第一孔位、第二孔位、第三孔位,所述第一孔位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孔位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推动部和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一第一螺钉固定,第一螺钉位于第一孔位中,所述第一压头装设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槽中,所述第一压头和所述推动部之间通过第二螺钉固定,所述连接板中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圆孔、第二孔位,多个第三螺钉,螺设于所述第三孔位,所述第三螺钉用以抵顶所述连接板,第一压头具有一第一压面,所述第二板体中设置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一换能器、发生器,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一第二压头,第二压头具有一第二压面,第二压面朝向第一压面。进一步地,所述切尾装置包括一切尾支架,所述切尾支架上设置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一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下表面设置一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块中设置一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通过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螺钉的下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螺钉、两个第三螺钉,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还设置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螺钉的下部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螺钉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个第三螺钉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螺钉的两边,所述第三固定板还开始有两个椭圆槽,所述椭圆槽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椭圆槽中设置第四螺钉,所述第四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底部设置一第一切刀,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还设置一传动气缸,传动气缸具有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设置一传动架,传动架上设置一第二切刀,第二切刀朝向第一切刀的方向,所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相对设置,其中传动轴前后运动,带动第二切刀在第一切刀上前后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工位包括一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一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中设置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底部设置一挡板,所述挡板倾斜向外设置,第三连接杆中设置一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底部位于所述转动体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顶料工位位于所述主体的下方,所述顶料工位包括一顶出气缸,所述顶出气缸具有一顶出轴,当转动体转动到顶料工位时,所述顶出轴向上运动,顶出轴进入到位孔中,所述顶出轴用以抵顶所述转动体,使所述转动体向上运动,将所述套管带出,所述第五连接杆的底部用以抵挡所述转动体过度向上运动,所述主体上还设置一成品槽,所述套管触碰挡板后,被挡板挡回,套管斜向外运动进入到成品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位有两个,第二孔位有两个,第三孔位有四个,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分别对应装设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第三孔位。本技术所述主体上围绕所述转动体依序设置下料翻转装置、导正工位、挤压工位、升降气缸、注液工位、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切尾装置、出料工位、顶料工位,以此实现自动化的作业流程,市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产品的规格得到了统一,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全自动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尾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封尾机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下料翻转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导正工位、挤压工位、注液工位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升降气缸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超声技术封口装置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的另一视角的超声技术封口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视角的超声技术封口装置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切尾装置、出料工位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切尾装置、出料工位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顶料工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其具有一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多个位孔;一转动体,设置于所述位孔,所述转动体的上部开设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装设一套管,所述转动体的底部设置有铁块;所述主体上围绕所述转动体依序设置下料翻转装置、导正工位、挤压工位、升降气缸、注液工位、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切尾装置、出料工位、顶料工位;下料翻转装置包括一料槽,所述料槽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一翻转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翻转件包括一翻转槽,所述翻转槽呈水平设置,所述翻转槽正对所述料槽的出口,所述翻转件上设置一位置感应器;导正工位包括一导正支架、一导正气缸、一导正杆,所述导正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导正杆设置于所述导正支架,所述导正杆位于所述位孔的上方,所述导正杆连接所述导正气缸的输出轴;挤压工位包括一挤压架、一挤压气缸、一挤压头,所述挤压气缸设置于所述挤压架,所述挤压头设置于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挤压头位于所述位孔上方,且所述挤压头在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挤压头的横截面自上而下渐渐变小,所述挤压架还设置一红外检测件,所述套管上设置一图案,所述红外检测件发出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用以对准所述图案,一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主体下方;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挤压工位下方,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设置一磁铁,当所述转动体在转动盘中转动到所述转动电机上方时,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将所述转动电机向上运动,使所述磁铁吸住转动体底部的铁块,便于转动电机的转动轴带动转动体在收容槽中转动;所述注液工位包括一注液支架,所述注液支架上设置一注液板,所述注液板上设置有一级气缸,一级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输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其具有一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多个位孔;一转动体,设置于所述位孔,所述转动体的上部开设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装设一套管,所述转动体的底部设置有铁块;所述主体上围绕所述转动体依序设置下料翻转装置、导正工位、挤压工位、升降气缸、注液工位、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切尾装置、出料工位、顶料工位;下料翻转装置包括一料槽,所述料槽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一翻转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翻转件包括一翻转槽,所述翻转槽呈水平设置,所述翻转槽正对所述料槽的出口,所述翻转件上设置一位置感应器;导正工位包括一导正支架、一导正气缸、一导正杆,所述导正支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导正杆设置于所述导正支架,所述导正杆位于所述位孔的上方,所述导正杆连接所述导正气缸的输出轴;挤压工位包括一挤压架、一挤压气缸、一挤压头,所述挤压气缸设置于所述挤压架,所述挤压头设置于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挤压头位于所述位孔上方,且所述挤压头在所述挤压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挤压头的横截面自上而下渐渐变小,所述挤压架还设置一红外检测件,所述套管上设置一图案,所述红外检测件发出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用以对准所述图案,一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主体下方;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一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挤压工位下方,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设置一磁铁,当所述转动体在转动盘中转动到所述转动电机上方时,升降气缸的输出轴将所述转动电机向上运动,使所述磁铁吸住转动体底部的铁块,便于转动电机的转动轴带动转动体在收容槽中转动;所述注液工位包括一注液支架,所述注液支架上设置一注液板,所述注液板上设置有一级气缸,一级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输液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封尾机,其特征在于:超声技术封口装置包括一封口支架,所述封口支架上设置一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一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三板体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上设置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和第五板体之间,所述第五板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的端部,所述第四板体左右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板体还固设一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具有一推动轴,所述推动轴与所述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平行,所述推动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下部具有一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中设置一连接板、一第一压头,所述推动部开设第一孔位、第二孔位、第三孔位,所述第一孔位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孔位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推动部和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镇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