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则有专利>正文

一种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46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包括有空腔模壳(1)、结构底板(2),空腔模壳(1)与结构底板(2)连接成整体,结构底板(2)上设置有空腔模壳(1)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之间的相间空腔与结构底板(2)构成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撑拉件(4),将相邻空腔模壳(1)彼此连接,空腔模壳(1)纵向同轴线排列,空腔模壳(1)为预制的开口盆状模壳,至少二个以上预制的开口盆状的空腔模壳(1)的开口扣合在钢筋砼的通长的结构底板(2)上,并胶结成整体,同时,空腔模壳(1)还伸出有锚固件(5)锚固在结构底板(2)内。适用于钢筋砼的空心板、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心板用空腔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大部份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板(实心、空心)的方法,虽然解决了抗震和开裂等问题,但施工时要大量使用模板,不但增加了费用,而且减缓了施工速度,延长了工期。申请号为00203695.9的“一种组合砼肋楼盖板”技术专利,它是由预制薄板、模壳、暗肋、上板组成,各预制薄板间隔放置,在预制薄板之上固定有模壳,相邻预制薄板或模壳之间设有暗肋,上板覆盖在模壳之上,并与暗肋连接为一体。这种楼盖板虽能节省大量模板,加快施工进程,但由于模壳与预制薄板是分开的,其强度和刚度相应较差,因而存在模壳易破裂的问题,同时,模壳固定在预制薄板之上未涉及到具体的固定方式,因而现场固定较困难。而专利号为93206310.1的模壳构件技术专利,它由侧壁与模壳上板构成空腔模壳再与下底板连接形成全封闭空腔多面体结构,其内有预制加强肋,使用时将构件置于楼层间的支撑物之上,现浇主肋、模壳构件之间彼此粘结形成整体。该种构件使用时,纯粹是一种预制填充构件,模壳体内的加强肋仅用于支承模壳,不能参与楼盖的整体受力。且应用在较大空间结构楼盖时,其受力性能随之也相应变差,现浇主肋之间无次肋连接,因而使主肋的尺寸需相应变大,或主肋的数量增加,造成材料用量增加,成本增加。为此,申请人于2001年11月15日申请了公开号为CN1349028A、名称为“一种空间结构楼盖用组合肋空腔构件”专利技术专利,它公开的空腔构件包括有模壳和结构底板,空腔模壳与结构底板连接成整体,其特征在于结构底板上至少有2个空腔模壳相间排列,其侧面与结构底板构成至少一条现浇结构次肋模腔,空腔模壳的其它外侧面构成现浇结构主肋或梁或墙的侧模板。这样,由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结构底板上有至少2个空腔模壳和至少1条现浇结构次肋模腔(内肋模腔),在结构底板上就能形成现浇的结构次肋,共同参与结构底板、主肋、上板的受力,形成双向主肋次肋受力结构,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楼盖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减少了楼盖的厚度,减轻了结构自重,降低了成本。但是这种空腔构件在搬运、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底板易出现折断现象,因而空腔构件的破损率大,搬运、施工不方便,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具有强度高、不易折断、搬运、施工方便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有空腔模壳、结构底板,空腔模壳与结构底板连接成整体,结构底板上设置有空腔模壳相间排列,空腔模壳之间的相间空腔与结构底板构成现浇结构内肋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撑拉件,将相邻空腔模壳彼此连接,空腔模壳纵向同轴线排列,空腔模壳为预制的开口盆状模壳,至少二个以上预制的开口盆状的空腔模壳的开口扣合在钢筋砼的通长的结构底板上,并胶结成整体,同时,空腔模壳还伸出有锚固件锚固在结构底板内。这样,由于内肋模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撑拉件,将相邻空腔模壳彼此连接,空腔模壳为预制的开口盆状模壳,至少二个以上预制的开口盆状的空腔模壳的开口扣合在钢筋砼的通长的结构底板上,并胶结成整体,同时,空腔模壳还伸出有锚固件锚固在结构底板内,因而砼空心板用空腔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更大,抗冲击性能更好,其结构底板更不易折断,搬运与施工更方便,而且,空腔模壳纵向同轴线排列,因而空腔构件施工布设更方便,可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同时,空腔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空心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空腹桥梁使用,特别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结构底板的至少一边伸出有挑边。这样,结构底板的至少一边伸出有挑边,挑边可代替模板,降低模板损耗,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可省去模板安装工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挑边宽为10-110mm。这样,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调整挑边的宽度来满足其使用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或结构底板内有至少一根非预应力或预应力的钢筋、钢丝或者钢绞线。这样,在空腔模壳或结构底板内有至少一根非预应力或预应力的钢筋、钢丝或者钢绞线后,可大大提高空腔模壳或结构底板的强度和刚度,或者使其成为预应力构件,从而改善了其受力结构,使其受力结构更为优良、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中有至少一根钢筋或者钢丝或者钢绞线贯通空腔模壳的壁和撑拉件。这样,空腔模壳中有至少一根钢筋或者钢丝或者钢绞线贯通空腔模壳的壁和撑拉件,因而大大提高了空腔构件的刚度和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的壁上或者结构底板上有加强筋或者空腔模壳的空腔内有支撑杆件或者加劲肋板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空腔模壳的壁上或者结构底板上有加强筋或者空腔模壳的空腔内有支撑杆件或者加劲肋板,可大大加强空腔构件的承载能力,减少了空腔构件在运输、安装、施工过程中的损耗率,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空心板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筋或/和支撑杆件或/和加劲肋板内设置有钢筋或钢筋网。这样,加强筋或/和支撑杆件或/和加劲肋板内设置有钢筋或钢筋网,大大加强了加强筋、支撑杆件、加劲肋板的刚度和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钢筋或钢筋网露出空腔模壳外。这样,钢筋或钢筋网露出空腔模壳外,可方便施工过程中空心板用空腔构件捆绑、安装及止浮,同时,与现浇砼粘结成整体,可使空心板的整体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上有凹槽。这样,现浇钢筋砼形成现浇砼筋、块、条、杆件或墩,构成了现浇空心板中内部局部加强的现浇砼加强构造,从而使得结构更为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凹槽内有后叠合的钢筋、钢丝或者钢绞线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当所述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空心板中后,现浇砼浇入凹槽中,与后叠合的钢筋、钢丝或者钢绞线结合形成现浇的钢筋砼受力构件,可大大改善楼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桁架撑拉件。这样,桁架撑拉件,撑拉件具有刚度大、强度高的特点,使得构件连接更为牢固可靠,并可作为空心板中的现浇钢筋砼暗密肋的增强骨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管状复合杆件。这样,撑拉件为管状复合杆件时,撑拉件具有刚度大、强度高的特点,使得构件连接更为牢固可靠,并可作为空心板中的现浇钢筋砼暗密肋的增强骨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撑拉件为层状复合杆件。这样,撑拉件为层状复合杆件时,撑拉件具有刚度大、强度高的特点,使得构件连接更为牢固可靠,并可作为空心板中的现浇钢筋砼暗密肋的增强骨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或者结构底板中含有增强物,空腔模壳伸出有增强物锚固在结构底板内,或者结构底板内有增强物锚固在空腔模壳内。这样,设置有增强物的结构底板和空腔模壳的强度得到了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空腔模壳的侧壁叠合有纵肋,纵肋与结构底板连结成整体。这样,空腔模壳的侧壁叠合有纵肋,纵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心板用空腔构件,包括有空腔模壳(1)、结构底板(2),空腔模壳(1)与结构底板(2)连接成整体,结构底板(2)上设置有空腔模壳(1)相间排列,空腔模壳(1)之间的相间空腔与结构底板(2)构成现浇结构内肋模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肋模腔(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撑拉件(4),将相邻空腔模壳(1)彼此连接,空腔模壳(1)纵向同轴线排列,空腔模壳(1)为预制的开口盆状模壳,至少二个以上预制的开口盆状的空腔模壳(1)的开口扣合在钢筋砼的通长的结构底板(2)上,并胶结成整体,同时,空腔模壳(1)还伸出有锚固件(5)锚固在结构底板(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则有
申请(专利权)人:邱则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