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779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6:09
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包括:穿舱壳体、转接铜芯、灌封材料。所述穿舱壳体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均开有盲孔,所述两端盲孔之间形成隔板结构;所述穿舱壳体穿过外部舱壁并与所述外部舱壁密封固定;所述隔板结构开有n个通孔,使所述外部舱壁两侧的空间贯通;所述n个线缆转接装置分别插入所述穿舱壳体隔板结构的n个通孔,所述线缆转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外部舱壁两端的线缆固定连接,所述穿舱壳体圆柱体两端的盲孔内填充有灌封材料,所述线缆转接装置的端面不高于所述穿舱壳体的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种简单的灌封式穿舱结构实现线缆的密封穿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线缆由绝缘油液侧向空气侧穿舱的线缆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下推进电机的设计应用中,控制驱动器与推进电机的集成一体化设计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等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水下推进电机的一体化设计过程中,为了平衡外界压力,同时保证电机的有效散热、轴承的有效润滑,通常需要对电机内部采取充油处理;而控制驱动器端内部设置了大量的电子元件,无法采用充油处理。在此情况下,电机的动力线缆和控制线缆还需要穿过电机与控制驱动器之间的隔层进入控制驱动器内部,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线缆穿舱的同时保证油液的密封。传统采用专业的水密连接器,而水密连接器体积大、重量大、价格高,不利于整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的线缆密封穿舱结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申请号201611033300.5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密封穿壁结构,该专利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式挤压密封塞的结构对穿舱线缆进行密封。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机械式挤压结构复杂,结构尺寸较大;2)该密封穿壁结构仅能密封穿舱线缆外皮,若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舱壳体(1)、线缆转接装置(3)、灌封材料;所述穿舱壳体(1)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均开有盲孔,所述两端盲孔之间形成隔板结构;所述穿舱壳体(1)穿过外部舱壁(7)并与所述外部舱壁(7)密封固定;所述隔板结构开有n个通孔,使所述外部舱壁(7)两侧的空间相贯通;n个线缆转接装置(3)分别插入所述穿舱壳体(1)隔板结构的n个通孔,所述线缆转接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外部舱壁(7)两端的线缆(5)固定连接,所述穿舱壳体(1)圆柱体两端的盲孔内填充有灌封材料,所述n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舱壳体(1)、线缆转接装置(3)、灌封材料;所述穿舱壳体(1)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均开有盲孔,所述两端盲孔之间形成隔板结构;所述穿舱壳体(1)穿过外部舱壁(7)并与所述外部舱壁(7)密封固定;所述隔板结构开有n个通孔,使所述外部舱壁(7)两侧的空间相贯通;n个线缆转接装置(3)分别插入所述穿舱壳体(1)隔板结构的n个通孔,所述线缆转接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外部舱壁(7)两端的线缆(5)固定连接,所述穿舱壳体(1)圆柱体两端的盲孔内填充有灌封材料,所述n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转接装置(3)具体为圆柱体铜芯,所述圆柱体的两个端面上均开有盲孔,所述线缆转接装置(3)两个端面的盲孔分别用于与舱壁(7)两端的线缆(5)固定连接;所述线缆转接装置(3)的端面不高于所述穿舱壳体(1)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壳体(1)圆柱体端面朝向外部油液舱室一侧的盲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开有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壳体(1)锥形孔的锥度的取值范围为1:8~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封式线缆密封穿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材料包括硫化橡胶(6)和环氧树脂(8);穿舱壳体(1)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曾武苑利维宋显成于洋魏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