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632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留洞定型模具刚度小、易变形、不能重复使用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包括组成模具框架的模板和在框架内部支撑各模板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中间为一正反螺纹交替排列的螺柱,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进而调节模具上下高度;螺柱上还连接有四连杆传动机构,连接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进而调节模具左右宽度。另外,在所述模具框架内侧边上设有若干断续排列的加强肋,增强模具刚度,并使模具框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定型模具整体刚度大,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用的模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混凝土墙上预留一些洞,例如施工完毕用来安装配电箱的预留洞,这些预留洞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利用模具预留出来的。现有预留洞模具主要采用竹胶板和木块钉制而成,使用时在模具框架内部采取简单的支撑,然后浇筑混凝土。这种传统的模具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竹胶板和木块刚度较小,不容易固定,因此固模比较困难。其次,由于模具刚度小,在浇筑混凝土时极易发生模具的移位和变形,导致成型后的混凝土墙预留洞口形状不规矩或位置存在偏差,因此拆模后还需要重新进行抹灰修整,既耗费工时又浪费材料。再次,这种传统模具在浇筑混凝土后很难拆卸,只能将其破坏取出,一个模具只能使用一次,造成极大的材料浪费,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同一座建筑中所需的同规格、同形状的预留洞越来越多,更迫切需要一种刚度大、能够重复使用的预留洞定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预留洞定型模具刚度小、易变形、不能重复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提高了定型模具的刚度,而且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包括组成模具框架的模板和在框架内部支-->撑各模板的支撑装置,模板用钢板做成,刚度较大。所述支撑装置中间为一螺柱,螺柱上的螺纹为交替排列的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螺柱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可以调节模具框架的上下高度。此外,在所述螺柱上还连接有四连杆传动机构,所述的四连杆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可以调节模具框架的左右宽度。利用螺柱和四连杆传动机构组成的支撑装置,可以将钢板制成的模具框架牢固支撑,提高模具整体刚度,同时还能调节模具框架的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模具框架内侧边上设有若干块加强肋,所述螺柱通过加强肋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通过加强肋连接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进一步增加模具刚度。另一方面,各块加强肋断续排列,每相邻两块加强肋之间留有一个空隙,使得模具框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能够扩张和收缩,配合支撑装置的作用,实现固模方便、拆模迅速,并能保证拆模后模具的完整性。进一步地,所述螺柱包括两段正螺纹和两段反螺纹,螺柱两端套设有螺帽,螺帽固定在加强肋上,螺柱两端的正、反螺纹通过所述螺帽与加强肋连接。在螺柱中间的正螺纹和反螺纹上各设有一个螺帽,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通过螺帽与所述螺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整体呈平行四边形。更进一步地,在螺柱中间的正、反螺纹交接处还设置有一个转轴孔,通过该转轴孔可以方便地旋转螺柱,并带动四连杆传动机构,进而调节模具框架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和螺柱及传动机构连接的加强肋上可以设置紧固底座,通过紧固底座,将四连杆传动机构及螺柱两端的螺帽紧紧地固定在加强肋上。而且,一般地,所述模具框架呈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构成模具框架的模板由螺柱和传动机构支撑,刚度大,并通过螺柱和传动机构的伸张、收缩,可以控制模具的上下高度和左右高度,实现固模准确方便、拆模迅速,提高施工效率。-->2、模具框架内侧固定多块间断排列的加强肋,提高模具的整体刚度,同时提高其形变能力,能够实现完整拆模,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3、由于模具整体刚度大,使用中不易变形,使得拆模后的成型洞口位置准确、尺寸统一、美观结实,不需重新进行修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2、螺柱;2-1、2-3正丝螺柱;2-2、2-4反丝螺柱;3、四连杆传动机构;3-1、钢片;4、加强肋;5-1、5-2、5-3、5-4螺帽;6、转轴孔;7、紧固底座;8、连接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示意图所示,该定型模具框架为矩形结构,由四块模板1组成,模板采用钢板制成,能够提高模具的刚度,且表面成型混凝土质量高。模板1的内侧焊接有八块加强肋4,加强肋也采用钢板制成,进一步增强模具刚度,保证模具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因挤压而变形。各块加强肋4间断排列在模板内侧,中间留有的空隙可提高模具在扩张或收紧时的形变能力。在上下左右四块加强肋上还分别焊接有紧固底座7,所述紧固底座选用废钢管做成,并将其朝向模具框架内部的一端封堵。在模具框架内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中间设有一螺柱2,该螺柱由四段螺柱焊接而成,其中2-1和2-3为正丝螺柱,2-2和2-4为反丝螺柱。当然正丝和反丝的位置可以调换,即2-1和2-3为反丝螺柱,2-2和2-4为正丝螺柱,只要保证正反丝是交替排列即可。正丝螺柱2-1上端套设有螺帽5-1,反丝螺柱2-4下端套设有螺帽5-4,螺帽5-1和5-4分别焊接在与之对应的紧固底座7上,从而利用螺柱将上、下相对的两块模板连接起来。另外,在反丝-->螺柱2-2和正丝螺柱2-3的接合处焊接一块方钢,以增加刚度,然后在方钢上开一个转轴孔6,用于旋转螺柱2。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一个四连杆传动机构3,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3包括四块钢片3-1,整体呈平行四边形。在反丝螺柱2-2和正丝螺柱2-3上分别套设有螺帽5-2和5-3,在螺帽5-2和5-3两侧分别焊接留有开孔的连接板,钢片3-1靠近螺柱的四个端点通过螺丝8固定在螺帽5-2和5-3的连接板上,进而与螺柱2连接。钢片3-1远离螺柱的端点通过螺丝8焊接在左右加强肋上的紧固底座上,且相邻两钢片的端点固定于同一个螺丝8上,从而将左右两侧的模板连接起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上述结构的预留洞定型模具放置到需要留洞的位置后,再利用支撑装置对模具的具体位置进行微调。将一根钢管插入转轴孔6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柱2,则螺帽5-1向上移动远离转轴孔6,而螺帽5-4向下移动远离转轴孔6,使得上下模板向外扩张;同时,螺帽5-2向下移动靠近转轴孔6,而螺帽5-3向上移动靠近转轴孔6,从而带动四连杆传动机构3向外撑开,左右两模板向外扩张,这样整个模具就向外撑开,实现对模具位置的微调。当达到洞口设计尺寸时停止旋转,抽出旋转钢管,然后将模具安装在混凝土墙成型模板内,准备浇筑。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墙成型模板拆除后,再将钢管插入转轴孔6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螺柱2,则螺帽5-1向下移动靠近转轴孔6,而螺帽5-4向上移动靠近转轴孔6,使得上下模板向内收缩;同时,螺帽5-2向上移动远离转轴孔6,而螺帽5-3向下移动远离转轴孔6,从而带动四连杆传动机构3向内收紧,左右两模板向内收缩,这样整个模具就向内缩紧,模具与混凝土脱离,可以方便地将模具拆除。拆除后的模具稍作清理即可以用于下一个同尺寸预留洞的施工。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包括组成模具框架的模板和在框架内部支撑各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中间为一螺柱,螺柱上的螺纹为交替排列的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螺柱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所述螺柱上还连接有四连杆传动机构,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包括组成模具框架的模板和在框架内部支撑各模板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中间为一螺柱,螺柱上的螺纹为交替排列的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螺柱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所述螺柱上还连接有四连杆传动机构,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框架内侧边上设有若干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断续排列,每相邻两块加强肋之间留有一个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通过加强肋连接模具框架的上下边框,所述四连杆传动机构通过加强肋连接模具框架的左右边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墙预留洞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山孙华明于振方刘全明孙涌马桂学于亿卓
申请(专利权)人:莱西市建筑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