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343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内的电池组,以及壳体的外周侧壁设置的双向循环冷却流道;该双向循环冷却流道为盘绕并贴附在壳体外周侧壁面上两个独立冷却流道,这两个独立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电池箱内设有由温度传感器及加热装置;本系统所采用的结构组合,既可以对电池组进行冷却,又可对电池组进行加热,能方便地在加热和冷却中进行切换,从而方便有效地调节电池组的温度。本系统电池箱结构更加紧凑热管伸出置于箱体内的部分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变换热管两端传热的热流密度,调整热管的管壁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电动汽车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标准对电池箱提出了更高的密封和防水的要求,如何在电池箱密闭的情况下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有很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密闭电池箱中电池散热是目前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另外,在冬天低温时,又要求将电池的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之上。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将电池组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并保证电池之间的均温性,合理地进行电池的热管理是电动汽车行业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温散热快、低温加热快的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8、壳体3,以及壳体3内的电池组1,电池组1由多个单体电池4构成;所述壳体3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双向循环冷却流道;该双向循环冷却流道为盘绕并贴附在壳体3外周侧壁面上两个独立冷却流道7,即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8)、壳体(3),以及壳体(3)内的电池组(1),电池组(1)由多个单体电池(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双向循环冷却流道;该双向循环冷却流道为盘绕并贴附在壳体(3)外周侧壁面上两个独立冷却流道(7),即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所述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分别连接外部的水冷循环装置;其中,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包括第一独立冷却流道进水口(11)和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出水口(13);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包括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出水口(12)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进水口(14);所述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8)、壳体(3),以及壳体(3)内的电池组(1),电池组(1)由多个单体电池(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双向循环冷却流道;该双向循环冷却流道为盘绕并贴附在壳体(3)外周侧壁面上两个独立冷却流道(7),即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所述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分别连接外部的水冷循环装置;其中,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包括第一独立冷却流道进水口(11)和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出水口(13);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包括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出水口(12)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进水口(14);所述第一独立冷却流道和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独立冷却流道进水口(11)与第二独立冷却流道出水口(12)设置在壳体(3)外周侧壁的同一侧壁面上;所述壳体(3)和两个独立冷却流道(7)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流道和热管的电池箱智能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内安装有扁平热管(2),其中,扁平热管(2)的蒸发端夹持于各单体电池(4)之间,冷凝端折弯后贴合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济焕兰博然陈吉清李屹罡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