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都专利>正文

一种无级变速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2948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级变速器,其包括用于传递力矩的动力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及串连于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形成环路中的弹力部件;动力分流通道由输入轴、输出轴、行星轮系及至少一个循环接纳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分流溢出端和至少一个循环接纳端;平衡循环通道由至少一个力矩融合部件和至少一组旁路循环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融合接纳端和至少一个平衡循环瑞,融合接纳端与分流溢出端连接,平衡循环端与循环接纳端连接。该无级变速器可适应输入力矩和载荷阻力即时变化,基于输入输出相互作用力矩随时调节,从而防止刹车片发热造成制动力不足。且无极变速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其操作简便,适于在大型车辆上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级变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下长坡使用刹车过程中因刹车片发热造成制动力不足,尤其大型车,尽管加装淋水装置为刹车片降温,可还是有很多车辆在下长坡时因发热造成制动力不足发生事故;而车辆在上坡时,传统的档位变速器常出现使用一个较高档位时发动机功率略显不足,降低一档位时发动机不能同时在既最高效又经济的工况运行;换档时须配合使用离合器切断动力,操作不够简便;而当前市面所见车辆中,操作简便的无级变速器相对于传统档位变速器来说存在一些缺点无法在大型车辆普及使用;例如当前市面所见车辆中应用最广的无级变速器有CVT系统和AT系统,CVT系统以可变直径轮配合金属带构造而成,变速平稳但不能承载大扭矩,而且维护成本比传统有级变速器高;AT系统通过一个液力转扭矩装置来实现变速,该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可不间断循环的油泵,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不易制造,从而价格高昂,而且变速过程中会因液体的运动造成大大超出传统变速器齿轮摩擦的动力损失,而在其基础上升级出的AMT系统实质上只能算作可平稳变速的传统档位变速器,并且在档位转换时通过液力转扭矩装置过渡阶段仍存在较大动力损失;由于上述原因,以上两种变速系统都不能在大型车辆上得到普及;即便在小型车辆上使用也存在经济性比传统变速器差的问题。总结起来,这类变速器的变速原理最终都是先设定输入与输出的转速比例,当某载荷在该设定速度比上需要多大的驱动力矩,就通过发动机给予其所须力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先设定第一输入轴能够作用于输出轴的驱动力,当某载荷在该力矩驱动下能以多高的转速转动,输出轴就在多高的转速上转动;从而防止刹车片发热造成制动力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级变速器,其中,包括用于传递力矩的动力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以及以串连方式连接于所述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形成的环路中的弹力部件;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由输入轴、输出轴、行星轮系、及至少一个循环接纳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分流溢出端和至少一个循环接纳端;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由至少一个力矩融合部件和至少一组旁路循环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融合接纳端和至少一个平衡循环瑞,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融合接纳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分流溢出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平衡循环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循环接纳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通过转动将来自所述分流溢出端的力矩恒定平衡地循环回分流通道并对动力分流通道正向作用。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行星轮系设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构造出具有分流溢出端和循环接纳端的动力分流通道,在输出轴受载荷影响转速下降时通过行星轮系中行星齿轮重新分配其公转与自转比例将输入动力分流后溢出;在平衡循环通道与动力分流通道围出的环路中以串连方式连入弹力部件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在动力传递时实现柔性驱动,协调动力分流通道中齿轮的齿数比例,使通道中行星轮系的行星齿公转与自转比例改变时,对连接在弹力部件接两端同轴心旋转的两个力矩部件保持恒定同步。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行星轮系由一个行星架和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至少一个行星轴和至少一个中心齿轮构成,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力矩融合部件与动力分流通道中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同轴心旋转设置,所述旁路循环部件中至少部分构件的旋转与分流通道的行星架的旋转为不同轴心设置,并且该构件不以动力分流通道中的行星架为中心绕行星架公转。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旁路循环部件包括设置于平衡循环通道的由动力分流通道分流溢出端刚性驱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平衡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向外周延伸有轴连接端,所述第一平衡齿轮端面上设置有齿轮连接端,所述弹力部件为两端设置有铰接块的弹簧,弹簧通过铰接块分别与轴连接端、齿轮连接端铰接。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中心齿轮、穿透第一行星架腔室可转动的第一行星轴、设置于第一行星轴上的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位于第一行星架腔室内,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入轴伸入第一行星架腔室内与第一中心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轴与输入轴设置方向垂直,第一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内端且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外端;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架同心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行星架外套装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该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同心固定连接且可相对于行星架转动,其中,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溢入齿轮,第一溢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第二齿圈相啮合,第一平衡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轴、第一溢入齿轮、第一平衡齿轮将溢出力矩循环回到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入轴上,并且正向驱动所连接部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行星轴上的第二行星齿轮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行星架外套装有第一齿圈、第二齿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第一齿、第二齿圈可转动的套装第一行星架上且位于第一行星轴前侧,该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同心固定连接,该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的其中一个啮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可转动的套装于第一行星架上且位于第一行星轴的后侧,该第三齿圈、第四齿圈同心固定连接,该第三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另一个啮合,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溢入齿轮,第一溢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第二齿圈相啮合,第一平衡齿轮与第四齿圈相啮合;第一传动轴、第一溢入齿轮、第一平衡齿轮将溢出力矩循环回到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入轴上,并且正向驱动所连接部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分流通道包括第一行星架、与第一行星架同心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伸入第一行星架腔室内的输入轴,另外还包括第一中心齿轮,与伸入第一行星架腔室内的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轴,穿透第一行星架腔壁且与输入轴垂直并可在它所在的腔壁孔中转动;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五行星齿轮,该第一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内端且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该第二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中部,第五行星齿轮18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外端;第二行星轴,平行于第一行星轴且插装于第一行星架上;第三行星齿轮、第四行星齿轮,该第三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行星轴内端,该第四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行星轴外端,所述第四行星齿轮和第五行星齿轮相啮合;第一齿圈、第二齿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同圆心固定连接并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行星架上,该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同圆心固定连接并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行星架上,该第三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啮合;所述平衡循环通道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溢入齿轮、第一平衡齿轮;第一传动轴与输出轴平行设置;第一溢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第二齿圈相啮合,第一平衡齿轮可转动的套装在第一传动轴上并与第四齿圈相啮合;第一传动轴、第一溢入齿轮、第一平衡齿轮将溢出力矩循环回到动力分流通道的循环回输入轴上,并且正向驱动所连接部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分流通道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递力矩的动力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以及以串连方式连接于所述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形成的环路中的弹力部件;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由输入轴、输出轴、行星轮系、及至少一个循环接纳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分流溢出端和至少一个循环接纳端;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由至少一个力矩融合部件和至少一组旁路循环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融合接纳端和至少一个平衡循环瑞,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融合接纳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分流溢出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平衡循环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循环接纳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通过转动将来自所述分流溢出端的力矩恒定平衡地循环回分流通道并对动力分流通道正向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递力矩的动力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以及以串连方式连接于所述分流通道和平衡循环通道形成的环路中的弹力部件;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由输入轴、输出轴、行星轮系、及至少一个循环接纳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分流溢出端和至少一个循环接纳端;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由至少一个力矩融合部件和至少一组旁路循环部件构成并具有一个融合接纳端和至少一个平衡循环瑞,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融合接纳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分流溢出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平衡循环端与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循环接纳端连接,所述平衡循环通道通过转动将来自所述分流溢出端的力矩恒定平衡地循环回分流通道并对动力分流通道正向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行星轮系设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构造出具有分流溢出端和循环接纳端的动力分流通道,在输出轴受载荷影响转速下降时通过行星轮系中行星齿轮重新分配其公转与自转比例将输入动力分流后溢出;在平衡循环通道与动力分流通道围出的环路中以串连方式连入弹力部件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在动力传递时实现柔性驱动,协调动力分流通道中齿轮的齿数比例,使通道中行星轮系的行星齿公转与自转比例改变时,对连接在弹力部件接两端同轴心旋转的两个力矩部件保持恒定同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系由一个行星架和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至少一个行星轴和至少一个中心齿轮构成,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力矩融合部件与动力分流通道中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同轴心旋转设置,所述旁路循环部件中至少部分构件的旋转与分流通道的行星架的旋转为不同轴心设置,并且该构件不以动力分流通道中的行星架为中心绕行星架公转。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循环部件包括设置于平衡循环通道的由动力分流通道分流溢出端刚性驱动转动的第一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平衡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向外周延伸有轴连接端,所述第一平衡齿轮端面上设置有齿轮连接端,所述弹力部件为两端设置有铰接块的弹簧,弹簧通过铰接块分别与轴连接端、齿轮连接端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中心齿轮、穿透第一行星架腔室可转动的第一行星轴、设置于第一行星轴上的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位于第一行星架腔室内,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入轴伸入第一行星架腔室内与第一中心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轴与输入轴设置方向垂直,第一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内端且与第一中心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行星轴外端;所述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架同心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外套装有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该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同心固定连接且可相对于行星架转动,其中,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溢入齿轮,第一溢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且与第二齿圈相啮合,第一平衡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轴、第一溢入齿轮、第一平衡齿轮将溢出力矩循环回到动力分流通道的输入轴上,并且正向驱动所连接部件。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上的第二行星齿轮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行星架外套装有第一齿圈、第二齿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第一齿、第二齿圈可转动的套装第一行星架上且位于第一行星轴前侧,该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同心固定连接,该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的其中一个啮合;第三齿圈、第四齿圈可转动的套装于第一行星架上且位于第一行星轴的后侧,该第三齿圈、第四齿圈同心固定连接,该第三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另一个啮合;所述平衡循环通道的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溢入齿轮,第一溢入齿轮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都
申请(专利权)人:杜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