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76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预制燃气舱,放置在垫层上,由多节预制燃气舱单元拼接而成,每节燃气舱单元包括有燃气舱本体和盖板,燃气舱本体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端的侧壁,侧壁的顶端内侧开设有缺口,盖板放置在两个缺口之间,盖板上开设有吊孔,底板上预埋有吊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节预制燃气舱,最后拼装成整体,分散并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场地的占用,降低了吊装难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后期地下管线检修开挖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燃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对燃气在地下综合管廊中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日常维护需要深入研究;结合燃气自身的特点,考虑燃气管道入廊后对管廊结构、安全控制和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优化燃气管线入廊方式,以保证管廊的安全性和施工便捷。目前,燃气舱往往采用整体现浇制作,这种制作方式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场地占用较大,而且现浇容易受到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浇燃气舱施工难度较大,占用较大施工场地,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施工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放置在垫层上,其特征在于:由多节预制燃气舱单元拼接而成,每节燃气舱单元包括有燃气舱本体和盖板,所述燃气舱本体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端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顶端内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盖板放置在两个缺口之间,盖板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底板上预埋有吊环。相邻两节预制燃气舱单元之间的拼接缝采用水泥砂浆灌注。优选地,相邻两节预制燃气舱单元之间的拼接缝的正下方、在垫层内预埋有加强钢筋网片。优选地,加强钢筋网片单层双向设置,且加强钢筋网片向两侧延伸200~300mm。优选地,所述燃气舱本体内设置有钢筋龙骨,钢筋龙骨包括设置在底板内侧的底板横向钢筋和底板纵向钢筋、设置在侧壁内侧的壁板水平钢筋和壁板竖向钢筋,所述底板与侧壁的转角位置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每节燃气舱本体的结构壁厚为150~200mm,每节长度小于4m。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侧模板和端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内模板、底模和端模板之间形成U形燃气舱的浇筑区域;所述外模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模结构,所述内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端模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与第二支模结构之间连接有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模结构、外模板、内模板和第二支模结构,进而将外模板和内模板固定;所述第一支模结构的外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横向钢管,所述第三支模结构的外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纵向钢管,并且纵向钢管的端部与横向钢管的端部固定,进而将外模板、内模板和端模板拉结成整体。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模结构的底端之间、内模板的顶端之间均设置有对顶支撑。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燃气舱本体和盖板;步骤二:确定预制燃气舱平面排布的拼接缝位置,在垫层内拼接缝的正下方铺设加强钢筋网片,浇筑垫层;步骤三:吊钩穿过吊环,将燃气舱本体吊装至垫层上,保证拼接缝的中线与加强钢筋网片的中心位置重合;步骤四:在相邻两节燃气舱本体的拼接缝处采用水泥砂浆灌缝;步骤五:燃气舱本体中采用粗砂填充,在粗砂中敷设燃气管道,粗砂填充至缺口处后将粗砂找平,根据管廊整体坡度方向由低到高逐块安装盖板,完成预制燃气舱的施工。优选地,所述燃气舱本体的预制步骤为,步骤一:绑扎底板结构钢筋,将吊环设置在底板结构钢筋上,吊环的顶端超出底模的顶标高;步骤二:在平整场地拼装外模板、内模板、第一支模结构和第二支模结构,对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模结构、外模板、内模板和第二支模结构,将外模板和内模板固定;在第一支模结构的外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横向钢管,第三支模结构的外侧沿竖向间隔设置纵向钢管,将横向钢管的端部和纵向钢管的端部固定,进而将外模板、内模板和端模板拉结成整体;第二支模结构的底端之间、内模板的顶端之间设置对顶支撑;步骤三:模板搭建好后,再浇筑底板并振捣抹平,最后一次性浇筑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采用分节预制燃气舱,最后拼装成整体,分散并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场地的占用,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后期地下管线检修开挖的难度。(2)本专利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能够减小多舱管廊的施工难度,保证燃气舱室与管廊其他舱室分离,同时又可连接成整体。(3)本专利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模板体系结构稳固,主龙骨采用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将外模板、内模板和端模板拉结固定,模板体系内部采用对顶支撑,保证了模板体系整体的稳定性,保证了预制燃气舱的浇筑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燃气舱本体内部钢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拼装时的施工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模、21-外模板、22-内模板、221-竖向内模板、222-L形卡部、3-端模板、4-第一支模结构、41-第一纵向背楞、43-第一竖向双钢管、5-第二支模结构、51-第二纵向背楞、53-第二竖向双钢管、6-第三支模结构、61-第三横向背楞、62-第三竖向背楞、7-横向钢管、8-纵向钢管、9-对顶支撑、10-对拉螺栓、11-燃气舱本体、111-底板、112-侧壁、113-缺口、12-盖板、13-垫层、14-吊孔、15-吊环、16-加强钢筋网片、17-燃气管道、18-拼接缝、191-底板横向钢筋、192-底板纵向钢筋、193-壁板水平钢筋、194-壁板竖向钢筋、19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如图5~8所示,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放置在垫层(13)上。预制燃气舱由多节预制燃气舱单元拼接而成,每节燃气舱单元包括有燃气舱本体(11)和盖板(12),燃气舱本体(11)呈U形,每节燃气舱本体(11)小于4m,结构壁厚为150~200mm。燃气舱本体(11)包括底板(111)和位于底板(111)两端的侧壁(112),侧壁(112)的顶端内侧开设有缺口(113),盖板(12)放置在两个缺口(113)之间,盖板(12)上开设有2个吊孔(14),便于吊起盖板(12),吊孔(14)的长轴为80mm,短轴为50mm。底板(111)上预埋有4个吊环(15),用于吊起燃气舱本体(11)。吊环(15)呈矩形布置。盖板(12)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形式,盖板(12)的厚度为100~150mm。燃气舱本体(11)内设置有钢筋龙骨,钢筋龙骨包括设置在底板(111)内侧的底板横向钢筋(191)和底板纵向钢筋(192)、设置在侧壁(112)内侧的壁板纵向钢筋(193)和壁板竖向钢筋(194),底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放置在垫层上,其特征在于:由多节预制燃气舱单元拼接而成,每节燃气舱单元包括有燃气舱本体和盖板,所述燃气舱本体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端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顶端内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盖板放置在两个缺口之间,盖板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底板上预埋有吊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放置在垫层上,其特征在于:由多节预制燃气舱单元拼接而成,每节燃气舱单元包括有燃气舱本体和盖板,所述燃气舱本体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端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顶端内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盖板放置在两个缺口之间,盖板上开设有吊孔,所述底板上预埋有吊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预制燃气舱单元之间的拼接缝采用水泥砂浆灌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其特征在于:拼接缝的正下方、在垫层内预埋有加强钢筋网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筋网片单层双向设置,且加强钢筋网片向两侧延伸200~3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舱本体内设置有钢筋龙骨,钢筋龙骨包括设置在底板内侧的底板横向钢筋和底板纵向钢筋、设置在侧壁内侧的壁板纵向钢筋和壁板竖向钢筋,所述底板与侧壁的转角位置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其特征在于:每节燃气舱本体的结构壁厚为150~200mm,每节长度小于4m。7.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燃气舱的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侧模板和端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内模板、底模和端模板之间形成U形燃气舱的浇筑区域;所述外模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模结构,所述内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模结构,所述端模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支模结构,所述第一支模结构与第二支模结构之间连接有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模结构、外模板、内模板和第二支模结构,进而将外模板和内模板固定;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徐涛邓俊杰马顺东刘伟东樊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