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通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2768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结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人防地下通道,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顶板、若干延伸至岩石层的灌注桩、侧壁以及底板,灌注桩外包裹有套管。一种人防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顶板土方开挖、钻孔、桩孔沉入套管以及钢筋笼、土方铺设顶板钢筋、浇注灌注桩及顶板、恢复路面、出土口开挖、地下通道开挖、铺设侧壁及底板钢筋、浇注侧壁及底板。利用岩石层稳定的支撑灌注桩,利用底板限制灌注桩,使得灌注桩的底部难以位移,通过在灌注桩外套设有套管,通过套管保护灌注桩,使得外界冲击经过套管缓冲后再传导至灌注桩的桩身上,增加灌注桩的稳定性,使得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防地下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防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防地下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由于人防地下通道占用地下面积较大,若地下大面积挖空可能会影响地面建筑的稳定性,因此人防地下通道通常沿着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建设在道路下方,以利用道路所需承载量相对较少以减少路面塌陷的情况,但人防地下通道主要靠支撑柱支撑顶板以保持人防地下通道的空间稳定,因此对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地下通道,具有结构稳定性较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地下通道,包括位于路面下方的顶板、若干固定于顶板下方且延伸至岩石层作为支撑柱结构的灌注桩、固定于通道两侧的侧壁以及铺设于岩石层上方的底板,所述顶板、灌注桩、侧壁以及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灌注桩外包裹有套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灌注桩延伸至岩石层,以利用岩石层稳定地支撑灌注桩,使得灌注桩底部的承力稳定,进而使得灌注桩稳定的支撑顶板,提高了人防地下通道空间的稳定性,通过在岩石层上铺设底板,利用底板进一步限制灌注桩,使得灌注桩的底部难以位移,进一步提高灌注桩的稳定性,通过在灌注桩外套设有套管,通过套管保护灌注桩,使得外界冲击经过套管缓冲后再传导至灌注桩的桩身上,进而使得人防地下通道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为对灌注桩的意外损伤得到有效的缓冲,进一步增加灌注桩的稳定性,使得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优选的,所述套管由缓冲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套管由缓冲材料制成,使得套管更好的吸收缓冲外界冲击,更好的降低人防地下通道在使用过程中人为对灌注桩造成的意外损伤,保证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套管为橡胶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套管为橡胶管,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形变以缓冲吸收冲击力,同时由于橡胶材料发生弹性形变时需要吸收较多的能力,使得套管吸收冲击力的上限较大,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优选的,所述橡胶管的厚度为2cm-4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管的厚度为2cm-4cm保证橡胶管有足够的弹性形变的行程,同时避免橡胶管过厚导致灌注桩的占地面积过大以影响人防地下通道的使用空间。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具有支撑柱稳定性较高的优点。一种上述的人防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顶板土方开挖,具体如下:地面开挖至顶板底部标高并整平;(2)钻孔,具体如下:按设计图纸定位并钻出桩孔,桩孔延伸至岩石层;(3)桩孔沉入套管以及钢筋笼,具体如下:将套管沉入桩孔,然后再沉入钢筋笼,所述套管的外径与桩孔内径一致,所述钢筋笼的外径少于套管内径;(4)土方铺设顶板钢筋;(5)浇注灌注桩及顶板,具体如下:浇注混凝土浆液至桩孔及顶板土方底部以形成灌注桩以及顶板;(6)恢复路面,具体如下:顶板凝固后回填土壤至顶板顶部,铺设路面沥青以恢复路面;(7)出土口开挖,具体如下:在路面一侧沿竖直方向开挖出土口,出土口延伸至岩石层,出土口侧壁加固;(8)地下通道开挖,具体如下:开挖顶板下方的土壤以形成地下通道的地下空间,从出土口将土壤运出;(9)铺设侧壁及底板钢筋,具体如下:整平地下通道的侧壁以及底面,然后铺设侧壁及底板钢筋;(10)浇注侧壁及底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时灌注顶板以及灌注桩且在顶板凝固后回填土壤以恢复路面,使得路面施工过程时间较短,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少;通过在桩孔内放置套管,使得灌注桩的桩身处的混凝土与桩孔孔壁分离,避免混凝土渗入土层中导致后期难以分离以形成支撑柱的情况;通过套管保护灌注桩的桩身,使得地下通道开挖的过程中,开挖土层的振动冲击通过套管缓冲,减少开挖作业时对灌注桩的损伤,同时缓冲开挖过程中清理包裹灌注桩的土层时对灌注桩的直接冲击,保护灌注桩以提高灌注桩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钻孔完成后,在其中之一桩孔沿垂直于路面长度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至路面一侧的位置做标记,所述步骤(7)中出土口位于该标记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土口位于标记处,以通过出土口对其中之一桩孔位置进行定位,即对其中之一灌注桩进行定位,进而通过设计图纸上各灌注桩的距离以及分布位置,即可较为准确的定位处各灌注桩的位置,使得地下人行通道开挖的过程中预先避开灌注桩的位置,减少开挖设备意外冲击灌注桩的情况,保护灌注桩,提高灌注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开挖顶板下方的土壤时,施工人员携带金属探测器探测钢筋笼的位置以在开挖的过程中避开灌注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施工人员携带金属探测器以在开挖过程中进行扫描,但金属探测器探测到金属时,可能是灌注桩中的钢筋笼,即可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以避开灌注桩,进一步减少施工设备意外冲击灌注桩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灌注桩附近土壤采用人工开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灌注桩附近的土壤采用人工开挖,利用人工开挖的过程中对灌注桩的冲击力较少的特性,降低开挖过程中对灌注桩的冲击,以更好的保护灌注桩,减少灌注桩受损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地面开挖的同时,对地下管道进行支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地下管道进行支护,避免在地面开挖的过程中损坏原有的地下管道结构,减少需要修补地下管道结构进而导致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出土口通过混凝土加固侧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防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土壤需要频繁从出土口运出,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对出土口侧壁的碰撞或摩擦,通过混凝土加护出土口的侧壁,以抵抗运输过程中对出土口侧壁的冲击,减少出土口坍塌的情况,提高出土口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减少修复出土口导致延长施工周期的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灌注桩延伸至岩石层,以利用岩石层稳定的支撑灌注桩,通过在岩石层上铺设底板,利用底板进一步限制灌注桩,使得灌注桩的底部难以位移,通过在灌注桩外套设有套管,通过套管保护灌注桩,使得外界冲击经过套管缓冲后再传导至灌注桩的桩身上,增加灌注桩的稳定性,使得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较高;2.通过同时灌注顶板以及灌注桩且在顶板凝固后回填土壤以恢复路面,使得路面施工过程时间较短,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少;3.通过在桩孔内放置套管,使得灌注桩的桩身处的混凝土与桩孔孔壁分离,避免混凝土渗入土层中导致后期难以分离以形成支撑柱的情况;4.通过套管保护灌注桩的桩身,使得地下通道开挖的过程中,开挖土层的振动冲击以及开挖过程中清理包裹灌注桩的土层时对灌注桩的直接冲击通过套管缓冲,保护灌注桩以提高灌注桩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人防地下通道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人防地下通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路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地下通道,其特征是:包括位于路面(1)下方的顶板(21)、若干固定于顶板(21)下方且延伸至岩石层(3)作为支撑柱结构的灌注桩(22)、固定于通道两侧的侧壁(24)以及铺设于岩石层(3)上方的底板(23),所述顶板(21)、灌注桩(22)、侧壁(24)以及底板(2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灌注桩(22)外包裹有套管(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地下通道,其特征是:包括位于路面(1)下方的顶板(21)、若干固定于顶板(21)下方且延伸至岩石层(3)作为支撑柱结构的灌注桩(22)、固定于通道两侧的侧壁(24)以及铺设于岩石层(3)上方的底板(23),所述顶板(21)、灌注桩(22)、侧壁(24)以及底板(2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灌注桩(22)外包裹有套管(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地下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套管(221)由缓冲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地下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套管(221)为橡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地下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橡胶管的厚度为2cm-4cm。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防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顶板(21)土方开挖,具体如下:地面开挖至顶板(21)底部标高并整平;(2)钻孔,具体如下:按设计图纸定位并钻出桩孔,桩孔延伸至岩石层(3);(3)桩孔沉入套管(221)以及钢筋笼,具体如下:将套管(221)沉入桩孔,然后再沉入钢筋笼,所述套管(221)的外径与桩孔内径一致,所述钢筋笼的外径少于套管(221)内径;(4)土方铺设顶板(21)钢筋;(5)浇注灌注桩(22)及顶板(21),具体如下:浇注混凝土浆液至桩孔及顶板(21)土方底部以形成灌注桩(22)以及顶板(21);(6)恢复路面(1),具体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