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75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车位锁防撞效果不好,车子很容易受伤,车位锁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车位锁本体和控制箱,车位锁本体包括挡车臂和转动轴,控制箱的前端两侧通过转动轴连接挡车臂;挡车臂包括上挡车臂和下挡车臂,上挡车臂采用倒U型管,上挡车臂与下挡车臂之间通过弹簧同轴连接,上挡车臂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驱动机构、感应开关、电池和无线接收器,控制电路板输入端连接无线接收器、输出端连接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转动轴连接挡车臂,控制挡车臂上升或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弹簧和气体发生装置实现双重防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位锁
,具体涉及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与之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拥挤,为了城市停放车的管理,避免混乱,车位的地方都会上车位锁。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着两种车位锁,一种是手动车位锁,这种锁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故障率低,但使用不方便,须车主下车来开锁和关锁;另一种是电动车位锁,这种车位锁操作起来就很方便,车主在车里面按下遥控器即可完成开锁和关锁过程,不需要下车,但一旦车主关锁车位,别人无法使用车位,造成社会公共资源浪费,并且现有市面上大多数为电动车位锁,启动后车位锁的挡车臂处于升起状态,可起到很好的防乱停车效果,然而,当车主需要在停车位停车时,首先需要降下挡车臂,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车主忘记提前控制降下挡车臂或者不是业主车辆驶入时,车辆就撞到了升起状态的车位锁,由于现在普通的车位锁挡车臂坚硬,很容易刮伤车辆,给车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车位锁防撞效果不好,车子很容易受伤,车位锁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包括车位锁本体和控制箱,所述车位锁本体包括挡车臂和转动轴,所述控制箱的前端两侧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挡车臂;所述挡车臂包括上挡车臂和下挡车臂,所述上挡车臂采用倒U型管,所述上挡车臂与所述下挡车臂之间通过弹簧同轴连接,所述上挡车臂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驱动机构、感应开关、电池和无线接收器,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挡车臂,控制所述挡车臂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感应开关、所述无线接收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案的原理是:由于现有的车位锁防撞效果不好,车子很容易受伤,车位锁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结合无线智能控制、挡车臂防撞缓冲装置设计来实现智能防撞车位锁,无线接收器接收到外部终端设备的打开车位锁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板控制感应开关打开,驱动机构通过转动轴连接挡车臂,控制挡车臂下降,车辆可以顺利驶入停车;停车结束后,外部终端设备发出关闭车位锁信号,无线接收器接收到外部终端设备的关闭车位锁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板控制感应开关打开,驱动机构通过转动轴连接挡车臂,控制挡车臂反向运动实现上升;每个使用者使用完毕后就把该车位锁共享出去,供其他人通过外部设备来使用,比如手机APP;另外,上挡车臂与下挡车臂之间通过弹簧同轴连接,上挡车臂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结合弹簧和气体发生装置实现双重防撞,当车位锁受到轻微撞击时,仅通过弹簧来实现位置上一定程度的缓冲;当车位锁受到重度撞击时,控制电路板会控制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膨胀充气来减小车辆与车位锁之间的撞击,减小对车辆伤害,同时也把车位锁的损害降到最低。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微型储气罐、气囊、气阀开关、压缩气体,所述气阀开关设置于所述微型储气罐上,所述微型储气罐内储存有所述压缩气体,所述气囊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微型储气罐进行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底部预留有地脚螺栓孔,整个智能车位锁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便于车位锁的安装与拆卸,且比较稳固;所述控制箱的箱体和箱盖之间设置密封橡胶圈,具备一定的防水防尘能力。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或马达,给车位锁上升或者下降提供动力。进一步地,所述电池采用镍锌蓄电池,节能环保。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合弹簧和气体发生装置实现双重防撞,当车位锁受到轻微撞击时,仅通过弹簧来实现位置上一定程度的缓冲;当车位锁受到重度撞击时,控制电路板会控制启动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膨胀充气来减小车辆与车位锁之间的撞击,减小对车辆伤害,同时也把车位锁的损害降到最低;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更智能信息化,实现了车位共享,并且防撞效果好,尤其对于把车辆与车位锁之间的重度撞击给车辆和车位锁的损害降到极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发生装置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车位锁本体,2-控制箱,3-挡车臂,3a-上挡车臂,3b-下挡车臂,4-转动轴,5-控制电路板,6-驱动机构,7-感应开关,8-电池,9-无线接收器,10-弹簧,11-气体发生装置,12-微型储气罐,13-气囊,14-气阀开关,15-压缩气体,16-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包括车位锁本体1和控制箱2,所述车位锁本体1包括挡车臂3和转动轴4,所述控制箱1的前端两侧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3;所述挡车臂3包括上挡车臂3a和下挡车臂3b,所述上挡车臂3a采用倒U型管,所述上挡车臂3a与所述下挡车臂3b之间通过弹簧10同轴连接,所述上挡车臂3a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1;所述控制箱1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5、驱动机构6、感应开关7、电池8和无线接收器9,所述控制电路板5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9、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7,所述感应开关7与所述驱动机构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臂3,控制所述挡车臂3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池8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5、所述驱动机构6、所述感应开关7、所述无线接收器9、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1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无线接收器9接收到外部终端设备的打开车位锁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板5控制感应开关7打开,驱动机构6通过转动轴4连接挡车臂3,控制挡车臂3下降,车辆可以顺利驶入停车;停车结束后,外部终端设备发出关闭车位锁信号,无线接收器9接收到外部终端设备的关闭车位锁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板5控制感应开关7打开,驱动机构6通过转动轴4连接挡车臂3,控制挡车臂3反向运动实现上升;每个使用者使用完毕后就把该车位锁共享出去,供其他人通过外部设备来使用,比如手机APP;另外,上挡车臂3a与下挡车臂3b之间通过弹簧10同轴连接,上挡车臂3a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1,结合弹簧10和气体发生装置11实现双重防撞,当车位锁受到轻微撞击时,仅通过弹簧10来实现位置上一定程度的缓冲;当车位锁受到重度撞击时,控制电路板5会控制启动气体发生装置11发生膨胀充气来减小车辆与车位锁之间的撞击,减小对车辆伤害,同时也把车位锁的损害降到最低。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1包括微型储气罐12、气囊13、气阀开关14、压缩气体15,所述气阀开关14设置于所述微型储气罐12上,所述微型储气罐12内储存有所述压缩气体15,所述气囊13通过所述管道16与所述微型储气罐12进行连通,车位锁受到重度撞击时,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包括车位锁本体(1)和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锁本体(1)包括挡车臂(3)和转动轴(4),所述控制箱(1)的前端两侧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臂(3);所述挡车臂(3)包括上挡车臂(3a)和下挡车臂(3b),所述上挡车臂(3a)采用倒U型管,所述上挡车臂(3a)与所述下挡车臂(3b)之间通过弹簧(10)同轴连接,所述上挡车臂(3a)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1);所述控制箱(1)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5)、驱动机构(6)、感应开关(7)、电池(8)和无线接收器(9),所述控制电路板(5)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9)、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7),所述感应开关(7)与所述驱动机构(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臂(3),控制所述挡车臂(3)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池(8)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5)、所述驱动机构(6)、所述感应开关(7)、所述无线接收器(9)、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1)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安全性的车位锁结构,包括车位锁本体(1)和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锁本体(1)包括挡车臂(3)和转动轴(4),所述控制箱(1)的前端两侧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臂(3);所述挡车臂(3)包括上挡车臂(3a)和下挡车臂(3b),所述上挡车臂(3a)采用倒U型管,所述上挡车臂(3a)与所述下挡车臂(3b)之间通过弹簧(10)同轴连接,所述上挡车臂(3a)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1);所述控制箱(1)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5)、驱动机构(6)、感应开关(7)、电池(8)和无线接收器(9),所述控制电路板(5)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9)、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开关(7),所述感应开关(7)与所述驱动机构(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通过所述转动轴(4)连接所述挡车臂(3),控制所述挡车臂(3)上升或下降;所述电池(8)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知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