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公共汽车,所述客车具有:可联接/可离合的交接区,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活动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用于在车厢部分之间形成传力的连接;和折棚,该折棚用于形成可通行的过渡区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
技术介绍
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的客车例如由DE202006014539U1已知。客车被描述为可模块化构造的车辆,在该车辆中两个车辆部分能直接地或借助于另一个被动的、可布置在两个车辆部分之间的车辆部分联接。因此,客车可以适配于需要的运输能力,其中,车辆部分彼此之间的分离能借助于布置在交接区本身中的连接装置实现。传力的装置、即车辆部分之间的铰接机构,以及用于形成交接区的折棚都必须数量翻倍,由此交接区必须以高成本构造。特别是当不仅双轴的车辆部分必须相互模块化地连接时,这种在交接区本身中的分离平面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需要具有一个或两个俯仰轴的铰接机构,这依赖于,联接上的车厢部分被设计为单轴的还是双轴的。由EP2002998已知了具有折棚的可联接的交接区,该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1),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10、11);铰接机构(12),该铰接机构用于在车厢部分(10、11)之间形成传力的连接;折棚(13),该折棚用于形成可通行的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车厢部分(10)上布置有具有联接件(15)的车厢横向支承件(14),‑在铰接机构(12)上布置有具有配对联接件(17)的至少一个铰接横向支承件(16),‑联接件(15)和配对联接件(17)能相互联接,以用于在铰接机构(12)和至少一个车厢部分(10、11)之间建立传力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0 DE 102017113578.21.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具有:可联接的交接区(1),该交接区用于可动地连接客车的两个车厢部分(10、11);铰接机构(12),该铰接机构用于在车厢部分(10、11)之间形成传力的连接;折棚(13),该折棚用于形成可通行的过渡区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车厢部分(10)上布置有具有联接件(15)的车厢横向支承件(14),-在铰接机构(12)上布置有具有配对联接件(17)的至少一个铰接横向支承件(16),-联接件(15)和配对联接件(17)能相互联接,以用于在铰接机构(12)和至少一个车厢部分(10、11)之间建立传力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折棚(13)具有至少一个联接框架(18),借助于该至少一个联接框架能使折棚(13)可拆松地联接在车厢部分(10、11)上,在该车厢部分上布置有车厢横向支承件(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联接框架(18)和铰接横向支承件(16)在共同的联接平面中布置在车厢部分(10、11)的端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联接框架(18)的下部段在外侧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的横轴中长形延伸并且连接到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的两个端侧上,从而铰接横向支承件(16)和联接框架(18)在交接区(1)的端侧上形成封闭的轮廓,和/或,能与联接框架(18)连接的接纳框架(28)的下部段沿横轴相对于车厢横向支承件(14)在外侧纵向延伸并且连接到车厢横向支承件(14)上的两个端侧上,因此车厢横向支承件(14)和接纳框架(28)在车厢部分(10)的端侧上形成封闭的轮廓。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铰接机构(12)具有转动轴(19)和至少一个俯仰轴(20),以用于实现在车厢部分(10、11)之间的传力的连接,其中,俯仰轴(20)利用至少一个轴构件(21)布置在铰接横向支承件(16)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构件(21)在与配对联接件(17)的布置结构相对置的一侧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卡拉塞克,R·舒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许布奈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