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可防污针织布的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98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性能可防污针织布的成型工艺,所述成型工艺包括成型基层的步骤、成型清洁层的步骤、成型防水层的步骤、将前述清洁层、基层以及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以及在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防污层的步骤;该发明专利技术对固态和液态物质均有良好的清洁能力,避免污染使用者的手,使用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可防污针织布的成型工艺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618740.X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0618740.X,申请日为2018年06月1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及其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及其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单面纬(经)编针织物和双面纬(经)编针织物。针织布有回弹性,不易变形。在生活中,人们使用针织布用于清洁工作,由于针织布具有良好的吸水特性,且不易变性,方便在清洁工作中的使用。但是,单一的针织布对于固体、或者是灰尘的清洁能力不佳,且在擦拭油等物质的时候,容易造成使用者手的污染。有鉴于此,本申请人苦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该专利技术对固态和液态物质均有良好的清洁能力,避免污染使用者的手,使用干净卫生。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包括基层,在基层的一侧缝有一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为化纤织物,所述化纤织物形成有织物内层以及若干个清洁勾,每一清洁勾一端连接在织物内层上,另一端则为清洁固体用的自由端;在基层的另一侧缝有一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聚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清洁层内还设有抗静电纱线,所述抗静电纱线为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纺制而成;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有防污层,所述防污层由TiO2的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构成,具有疏水疏油表面。进一步,所述清洁层的厚度为50μm至5000μ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的成型工艺,其中,包括成型基层的步骤、成型清洁层的步骤、成型防水层的步骤、将前述清洁层、基层以及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以及在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防污层的步骤;所述成型基层的步骤包括纺纱、织造、预定型、烧毛、丝光、前处理煮布、食毛、染色、定型以及预缩,所述预定型是指将针织布进行预定型处理,所述烧毛是指将预定型处理后的针织布的正反面分别进行烧毛处理;所述成型清洁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第一条形纤维通过梳理和铺网之后形成织物内层的基底部;②在织物内层的上部再铺上一层环形纤维;③再在环形纤维层上铺上起到连接作用的第二条形纤维;④通过针刺将步骤③形成的连接层和步骤②形成的环形纤维层一起固定在织物内层上;⑤采用剖切刀具将环形纤维切断,以形成清洁层的清洁勾,所述剖切刀具的深度小于环形纤维层的厚度和连接层的厚度之和。进一步,所述步骤②的环形纤维是通过制成装置由条形纤维制成,所述制成装置具有环形导座、供料机构以及切断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具有前传导座、后传导座、主动辊和被动辊,所述前传导座和后传导座均用于对条形纤维进行导向,所述主动辊和被动辊相对设置并用于对条形纤维进行输送,所述前传导座用于将条形纤维输送至主动辊和被动辊之间,所述后传导座则用于将从主动辊和被动辊输送出来的条形纤维转送至环形导座中去;所述环形导座具有环形面,所述条形纤维在环形面内的导引路径不断弯曲而形成环形纤维。进一步,所述切断机构具有切刀、连接杆、竖直杆、滚轮以及固定在主动辊转动轴上的凸轮,所述凸轮与滚轮抵顶相连,所述滚轮可转动连接在竖直杆上,所述竖直杆与连接杆固定相连。进一步,所述切刀位于环形导座出口处,所述切刀上还配置有用于熔化纤维的加热器。进一步,在步骤⑤中,先将整个清洁层放置在高度可调整平台上,所述高度可调整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清洁层的锁固装置,所述剖切刀具位于高度调整平台的正上方,所述剖切刀具具有刀架以及连接固定在刀架上的若干把剖切刀。进一步,所述成型清洁层的步骤还包括:⑥将初步形成清洁勾的清洁层投入到烘箱中,在烘箱中还设置有用于对在烘箱内软化后清洁勾进行梳理的梳理机构以及位于梳理机构后端的定型机构,所述定型机构内向梳理后的清洁勾吹冷风进行冷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基层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清洁层和一防水层,化纤软绒织物与基层配合使用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水功能,清洁层中具有相对较长的纤维,对于固体灰尘也具有良好的包裹和清洁的效果;同时在基层的另一侧设有防水层,防止基层和清洁层中的水、油或者其他的污染物直接与使用者的手接触,在保证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清洁效果的同时,保护使用者的手清洁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环形纤维的制成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环形纤维的制成装置的负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剖切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层-1;清洁层-2;防水层-3;防污层-4;环形导座-5;供料机构-6;前传导座-61;后传导座-62;主动辊-63;转动轴-631;被动辊-64;切断机构-7;切刀-71;连接杆-72;竖直杆-73;滚轮-74;凸轮-75;高度可调整平台-8;剖切刀具-81;刀架-82;剖切刀-8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在基层1的一侧缝有一清洁层2,所述清洁层2为化纤织物;在基层1的另一侧缝有一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为聚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纺而成。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层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清洁层2和一防水层3,化纤软绒织物与基层1配合使用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水功能,同时对于固体灰尘也具有良好的包裹和清洁的效果;同时在基层1的另一侧设有防水层3,防止基层1和清洁层2中的水、油或者其他的污染物直接与使用者的手接触,在保证本实施例具有良好清洁效果的同时,保护使用者的手清洁卫生。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层2内还设有抗静电纱线。在清洁层2内设有抗静电纱线用于减少本实施例在物体表面摩擦的过程中静电的产生;尤其是在对电子设备或者测试机台等进行清洁时,减少摩擦时产生的静电,可以极大的保护机台,利于扩大本实施例的使用范围,利于本实施例的推广和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纱线为添加抗静电剂的聚酯抗静电纤维纺制而成。通过多种纤维混合构成抗静电纱,使得本实施例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同时使得清洁层2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层2的厚度为50μm至5000μm。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确定清洁层2的厚度为50μm、1000μm、2000μm、3000μm、4000μm或者5000μm,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对本实施例的能实现的清洁度的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3远离所述基层1的一侧涂覆有防污层4。所述防污层4由TiO2纳米颗粒、微米颗粒构成微纳米结构,形成具有疏水疏油的特点,利于本实施例清洗,保持使用者手接触的一侧清洁卫生,对保护使用者的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性能具有清洁功能的针织布的成型工艺,包括成型基层的步骤、成型清洁层的步骤、成型防水层的步骤、将前述清洁层、基层以及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以及在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防污层的步骤;所述成型基层的步骤包括纺纱、织造、预定型、烧毛、丝光、前处理煮布、食毛、染色、定型以及预缩,所述预定型是指将针织布进行预定型处理,所述烧毛是指将预定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可防污针织布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包括基层,在基层的一侧缝有一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为化纤织物,所述化纤织物形成有织物内层以及若干个清洁勾,每一清洁勾一端连接在织物内层上,另一端则为清洁固体用的自由端;在基层的另一侧缝有一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聚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有防污层,所述防污层由TiO2的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构成,具有疏水疏油表面;所述成型工艺包括成型基层的步骤、成型清洁层的步骤、成型防水层的步骤、将前述清洁层、基层以及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以及在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防污层的步骤;所述成型清洁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第一条形纤维通过梳理和铺网之后形成织物内层的基底部;②在织物内层的上部再铺上一层环形纤维;③再在环形纤维层上铺上起到连接作用的第二条形纤维;④通过针刺将步骤③形成的连接层和步骤②形成的环形纤维层一起固定在织物内层上;⑤采用剖切刀具将环形纤维切断,以形成清洁层的清洁勾,所述剖切刀具的深度小于环形纤维层的厚度和连接层的厚度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可防污针织布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包括基层,在基层的一侧缝有一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为化纤织物,所述化纤织物形成有织物内层以及若干个清洁勾,每一清洁勾一端连接在织物内层上,另一端则为清洁固体用的自由端;在基层的另一侧缝有一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聚酯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有防污层,所述防污层由TiO2的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构成,具有疏水疏油表面;所述成型工艺包括成型基层的步骤、成型清洁层的步骤、成型防水层的步骤、将前述清洁层、基层以及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以及在防水层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涂覆防污层的步骤;所述成型清洁层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第一条形纤维通过梳理和铺网之后形成织物内层的基底部;②在织物内层的上部再铺上一层环形纤维;③再在环形纤维层上铺上起到连接作用的第二条形纤维;④通过针刺将步骤③形成的连接层和步骤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防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福特纺织漳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