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905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小车可由双轮实现自平衡,配以独立的车体设计以及特殊定制的车辆走行部,可以使小车达到良好的驾驶效果以及良好的乘车舒适度,并且得益于小车独特的双轮驱动原理,车子可以较为轻便地实现现有车辆难以完成的行走姿态,实现非常高的驾驶灵活性。此平衡车的关键技术核心在于车辆底部的走行部及其控制系统,整车为电力驱动,并配备有高扭矩驱动马达,可为车辆提供强劲动力,同时通过全车多个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小车智能化,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尤其是一种可以让乘客坐在车内自动驾驶的智能化自平衡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不再是个别家庭的稀有财产了,我国的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多,马路上车辆数量多,道路拥堵成为了很严重的城市问题。目前,个人的私家车绝大部分都是四轮汽车,四轮汽车结构稳定,乘坐空间较大,因而成为车辆主流的构造模式。但因为车体体积限制以及四轮的转向的局限性,四轮普通车辆的灵活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某些场合下,因车辆的灵活性低而造成的交通拥堵时有发生。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双轮自平衡车基本为立式结构,即人站在车上,手扶把手操作驾驶,此类自平衡车大部分用于个人便捷代步工具用,是自行车与电动车的中间产品,与汽车领域并无关系。在国际市场上,个别汽车公司提出过相类似的概念车型,但基本为两个大的驱动轮配以两个小巧前轮,来实现支撑、转向的功能,双轮自平衡车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分析现有车辆,主要提高车辆灵活度的机构为后轮的差速系统,虽然差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灵活程度,但车辆本身运行的局限并未完全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专利,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实现独立驱动行驶,成为一种新型的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主要结构包括分车体与走行部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部主要分为17个部位,包括车轮、减振器、减振翼板、车架、电瓶、电子陀螺仪、减振翼板安装座、减振器安装座、制动装置、辅助支撑轮安装座、辅助支撑轮连杆、辅助支撑轮、车体底座、联轴节、电机、电机安装座、减速齿轮。此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为电力驱动,拥有一个大容量蓄电池,可满足车辆持续运行小时的需求。通过结合两个独立的驱动电机以及传动齿轮、联轴节最终带动车轮独立运转,实现差速效果,可满足车前进、后退、转弯以及掉头的运行需求。车体底座安装于车身上,与车身焊接为一体,在车体底座两边分别留有减振器安装座,车辆的减振器上部通过车体底座与车身相连接。减振器的下部安装于减振翼板上,减振翼板通过铰链安装在车架上,形成车辆二系悬挂,实现减振效果。在电路设置中,电子陀螺仪与中央处理电路集成于一块电路板并安放于电瓶上,电瓶直接置于车辆的车架电瓶安装座上,两个驱动装置装配于车架下部的电机安装座处。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与联轴节配合,联轴节与车轮相连接,最终将动力传递至车轮。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四个减振器与上部的车体底座相配合支起,将车体与车下的走行部相分离形成二系悬挂,与联轴节、减振翼板形成的一系悬挂相配合,可减小车辆在行走中的振动,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2)所述坐式平衡车辅助支撑轮,每个走行部将配备两个辅助支撑轮,辅助支撑轮由两个橡胶轮、一个液压杆、一个控制拉杆、以及部分连接件组合而成,并安装于车架前端辅助支撑轮安装座上。在车辆受到较大颠簸以及不可逆转的车身失稳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输出对液压系统的控制信号,使液压杆推出,则辅助支撑轮将自动处于展开的状态,抵抗车身失稳以及其他对车辆行走较为不便的运行情况。(3)在车辆断电情况下,因电子陀螺仪失电无法工作,车辆难以保持平衡,辅助支撑轮也将起到支撑作用,便于车辆停车断电。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控制,乘客下车锁车后,车辆得到车钥匙发出的锁车信号后,将首先把辅助支撑轮展开,随后断电锁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走行部的西南等轴测结构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走行部的西南等轴测仰视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车轮1、减振器2、减振翼板3、车架4、电瓶5、电子陀螺仪6、减振翼板安装座7、减振器安装座8、制动装置9、辅助支撑轮安装座10、辅助支撑轮连杆11、辅助支撑轮12、车体底座13、联轴节14、电机15、电机安装座16、减速齿轮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展现的是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可根据不同路况,不同场合、不同需求来进行姿态转变与便捷控制。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独特走行部,车辆可以实现普通车辆难以实现的行走姿态,例如原地掉头,提高了车辆的运用灵活度。附图1展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走行部西南等轴测结构示意图,附图2展示的是走行部西南等轴测仰视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整车最大的特色在于走行部可以完全由双轮支撑行走。通过电子陀螺仪6感应车身倾角,加上驱动电机的相应感应处理,可以使车辆平稳地立于地面上,并且与普通小车无异地行驶。由于走行部的两轮分别由一个电机15驱动,这样使车辆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车辆的转向可以完全由左右两个车轮1的差速实现,小车几乎没有转弯的死点存在,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原地360°转向。车体底座13安装于车身上,与车身焊接为一体,在车体底座两边分别留有减振器安装座8,车辆的减振器2上部通过减振器安装座8与车身相连接。减振器2的下部安装于减振翼板3上,减振翼板3通过铰链安装在车架4上,形成车辆二系悬挂,实现减振效果。在电路设置中,电子陀螺仪6与中央处理电路集成于一块电路板并安放于电瓶5上,电瓶直接置于车辆的车架电瓶安装座上,两个电机15装配于车架4下部的电机安装座16处。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17与联轴节14配合,联轴节14与车轮1相连接,最终将动力传递至车轮1。此外,车辆的走行部对减振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四个减振器2以及减振翼板3、车体底座13的配合,将车身与车底走行部相分离,让车身形成悬挂系统,极大提升了减震性能,同时加以走行部的限位装置,保证了车辆运行安全。此外,车轮1与电机15之间,通过联轴节14配合,形成了车辆系统一系悬挂,此设计降低了车辆的簧下质量,提高了运行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车辆设有辅助支撑装置12,主要由液压杆、支撑轮、拉杆组成。辅助支撑装置12并不实现转向功能,而是用于车辆不可控失稳出现的备用方案。当车体失稳严重时,辅助支撑装置12将提前动作,自动处于展开位置,来减缓车身严重失稳,使车辆依然处于平衡状态,在车辆停车断电时,辅助支撑装置12也将自动展开,并自动伸长置于地面起到车辆支撑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主要结构包括分车体与走行部两部分,车体实现承载乘客,进行操作的部分,走行部维持车体平衡、行走、转向不同运行功能,所述走行部主要分为17个部位,包括车轮(1)、减振器(2)、减振翼板(3)、车架(4)、电瓶(5)、电子陀螺仪(6)、减振翼板安装座(7)、减振器安装座(8)、制动装置(9)、辅助支撑轮安装座(10)、辅助支撑轮连杆(11)、辅助支撑轮(12)、车体底座(13)、联轴节(14)、电机(15)、电机安装座(16)、减速齿轮(17);车体底座(13)安装于车身上,与车身焊接为一体,在车体底座两边分别留有减振器安装座(8),车辆的减振器(2)上部通过减振器安装座(8)与车身相连接;减振器(2)的下部安装于减振翼板(3)上,减振翼板(3)通过铰链安装在车架(4)上,形成车辆二系悬挂,实现减振效果;在电路设置中,电子陀螺仪(6)与中央处理电路集成于一块电路板并安放于电瓶(5)上,电瓶直接置于车辆的车架电瓶安装座上,两个电机(15)装配于车架下部的电机安装座(16)处,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17)与联轴节(14)配合,联轴节(14)与车轮(1)相连接,最终将动力传递至车轮(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坐式双轮自平衡车,主要结构包括分车体与走行部两部分,车体实现承载乘客,进行操作的部分,走行部维持车体平衡、行走、转向不同运行功能,所述走行部主要分为17个部位,包括车轮(1)、减振器(2)、减振翼板(3)、车架(4)、电瓶(5)、电子陀螺仪(6)、减振翼板安装座(7)、减振器安装座(8)、制动装置(9)、辅助支撑轮安装座(10)、辅助支撑轮连杆(11)、辅助支撑轮(12)、车体底座(13)、联轴节(14)、电机(15)、电机安装座(16)、减速齿轮(17);车体底座(13)安装于车身上,与车身焊接为一体,在车体底座两边分别留有减振器安装座(8),车辆的减振器(2)上部通过减振器安装座(8)与车身相连接;减振器(2)的下部安装于减振翼板(3)上,减振翼板(3)通过铰链安装在车架(4)上,形成车辆二系悬挂,实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燕彭莘宇陶磊张翼万里荣游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