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84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采用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通过自动研磨装置上的两个磨砂轮对输送过程中的工件进行外圆研磨,一边研磨一边输送,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研磨后的工件没有毛刺、光滑度高,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成品质量,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机械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
技术介绍
液压挺杆的工作主要依靠机油压力、挺柱体与座孔间隙、气门杆与挺柱间隙及挺柱内止回球阀,液压挺杆刚开始工作时,由于腔内无油压,故挺柱柱塞处在最底部,挺柱与气门间隙较大,气门产生短时异响,随着发动机的运转,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挺柱内柱塞腔内充注油液,柱塞下行,挺柱有效工作长度增加,气门间隙减小,由于挺柱内柱塞所产生的力较小,不能产生压缩气门弹簧的力量,所以当挺柱与气门间隙达到很小时,挺柱不再运动,同时又因挺柱内止回球阀的作用,挺柱柱塞腔内的油压不能迅速排出,使得柱塞保持在原位不动并维持原有长度形成刚性,从而推动气门打开。因此,液压挺杆的外圆加工就最为重要,而且要求精度高,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挺杆外径加工都是采用机床来进行精加工的,由于人为操作的因素,加工的精度不稳定,导致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挺杆精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包括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一个振动上料筒,在振动上料筒的上设有一个上料导轨,所述的上料导轨呈螺旋状从下向上进行延伸,上料导轨的宽度与工件的直径相匹配,上料导轨的起始端与振动上料筒的中间放料部分相通,上料导轨的出料端与自动输送机构的一接料轨道相连接,振动上料筒通过振动将工件按序推入到上料导轨上,并运送至自动输送机构处;所述的自动输送机构包括接料轨道、修正轨道以及支撑轨道,所述的接料轨道呈一梯形状,上宽下窄,且上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一个宽边沿,接料轨道一端与上料导轨的出料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修正轨道相连接,接料轨道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修正轨道呈V字型,修正轨道两端由定位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支撑轨道固定连接在修正轨道的一侧下端,支撑轨道呈一小V字型,支撑轨道的V型深度以及宽度均比修正轨道小,支撑轨道横穿过自动研磨装置,支撑轨道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下料轨道上;所述的自动研磨装置包括两个磨砂轮,两个磨砂轮将支撑轨道夹在中间,两个磨砂轮均由电机带动旋转,两个磨砂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中间支撑轨道上的工件进行外圆研磨,在支撑轨道正上方还设有一个洒水装置,洒水装置从水箱中抽出水并对研磨中的工件进行喷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采用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通过自动研磨装置上的两个磨砂轮对输送过程中的工件进行外圆研磨,一边研磨一边输送,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研磨后的工件没有毛刺、光滑度高,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成品质量,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包括自动上料装置10、自动输送机构20以及自动研磨装置30。自动上料装置10与自动输送机构20相衔接,自动输送机构20与自动研磨装置30相衔接。自动上料装置10用于工件0的上料,自动输送机构20用于工件0的传送,而自动研磨装置30则用于对工件0的外圆进行研磨加工。如图1所示,自动上料装置10包括一个振动上料筒11,在振动上料筒11的上设有一个上料导轨12,上料导轨12呈螺旋状从下向上进行延伸,上料导轨12的宽度与工件0的直径相匹配,上料导轨12的起始端与振动上料筒11的中间放料部分相通,上料导轨12的出料端13与自动输送机构20的一接料轨道21相连接。振动上料筒11的下端设有电机振动机构(图中未显示),振动上料筒11通过振动将工件0按序从上料导轨12的起始端推入到上料导轨12上,并按序一个个工件0螺旋向上缓慢运动,后一个工件0推动前一个工件0向上料导轨12的出料端13方向上运动。并最终运送至自动输送机构20处。如图1所示,自动输送机构20包括接料轨道21、修正轨道22以及支撑轨道23。接料轨道21呈一梯形状,上宽下窄,且上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一个宽边沿,接料轨道21一端与上料导轨12的出料端13相连接,从出料端13出来的工件0直接落入到接料轨道21中,接料轨道21另一端与修正轨道22相连接,接料轨道21呈倾斜角度放置,即一端高一端低,工件0在自身重力以及后面其余工件0的推动下,从出料端13经过接料轨道21再到修正轨道22,接料轨道21两端通过固定装置24固定在机架1上。如图1所示,修正轨道22呈V字型,修正轨道22两端由定位装置25进行固定,修正轨道22的V字型刚好与工件0相匹配,工件0刚好压在修正轨道22的V字型上,修正轨道22用于将工件0进行摆正,防止工件0出现歪放的情况。如图1所示,支撑轨道23固定连接在修正轨道22的一侧下端,支撑轨道23呈一小V字型,支撑轨道23的V型深度以及宽度均比修正轨道22要小,工件0放置在支撑轨道23上时,工件0的大部分都露在外面,只有底下一小部分支撑在支撑轨道23上。支撑轨道23横穿过自动研磨装置30,支撑轨道2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下料轨道26上,在支撑轨道23上被研磨过的工件0直接输送到下料轨道26上,并从下料轨道26落入到装料框中。如图1所示,自动研磨装置30包括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将支撑轨道23夹在中间,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分别由电机33和电机34带动旋转,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在电机33和电机34带动下进行方向相反旋转,即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均朝向中间方向旋转,对中间支撑轨道23上的工件0进行外圆研磨。在支撑轨道23正上方还设有一个洒水装置35,洒水装置35从水箱36中抽出水并对研磨中的工件0进行喷洒,通过洒水装置35的喷淋可以有效的提高研磨光滑度。工件0在由修正轨道22进行摆正后,落入到支撑轨道23上,并在支撑轨道23上进行向前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左磨砂轮31和右磨砂轮32在支撑轨道23上的工件0进行研磨,当工件0输送至支撑轨道23的末端即下料轨道26上时,研磨完成,工件0进入到下料轨道26,并从下料轨道26落入到装料框中。在这整个过程中,工件0进行一边研磨一边输送,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研磨后的工件0没有毛刺、光滑度高,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成品质量,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采用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通过自动研磨装置上的两个磨砂轮对输送过程中的工件进行外圆研磨,一边研磨一边输送,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研磨后的工件没有毛刺、光滑度高,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成品质量,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已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并且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一个振动上料筒,在振动上料筒的上设有一个上料导轨,所述的上料导轨呈螺旋状从下向上进行延伸,上料导轨的宽度与工件的直径相匹配,上料导轨的起始端与振动上料筒的中间放料部分相通,上料导轨的出料端与自动输送机构的一接料轨道相连接,振动上料筒通过振动将工件按序推入到上料导轨上,并运送至自动输送机构处;所述的自动输送机构包括接料轨道、修正轨道以及支撑轨道,所述的接料轨道呈一梯形状,上宽下窄,且上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一个宽边沿,接料轨道一端与上料导轨的出料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修正轨道相连接,接料轨道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修正轨道呈V字型,修正轨道两端由定位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支撑轨道固定连接在修正轨道的一侧下端,支撑轨道呈一小V字型,支撑轨道的V型深度以及宽度均比修正轨道小,支撑轨道横穿过自动研磨装置,支撑轨道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下料轨道上;所述的自动研磨装置包括两个磨砂轮,两个磨砂轮将支撑轨道夹在中间,两个磨砂轮均由电机带动旋转,两个磨砂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中间支撑轨道上的工件进行外圆研磨,在支撑轨道正上方还设有一个洒水装置,洒水装置从水箱中抽出水并对研磨中的工件进行喷洒。...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挺杆外圆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上料装置、自动输送机构以及自动研磨装置;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一个振动上料筒,在振动上料筒的上设有一个上料导轨,所述的上料导轨呈螺旋状从下向上进行延伸,上料导轨的宽度与工件的直径相匹配,上料导轨的起始端与振动上料筒的中间放料部分相通,上料导轨的出料端与自动输送机构的一接料轨道相连接,振动上料筒通过振动将工件按序推入到上料导轨上,并运送至自动输送机构处;所述的自动输送机构包括接料轨道、修正轨道以及支撑轨道,所述的接料轨道呈一梯形状,上宽下窄,且上端面向两侧延伸形成一个宽边沿,接料轨道一端与上料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龙文区丹鸿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