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892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的自由度较高,并能够抑制斜碰的挺杆。挺杆(10)具备:滚子(30),其被凸轮(70)抵接并按压;挺杆主体(11),其以能够使滚子(30)进行旋转的方式而对其进行支承,并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挺杆引导部(82)的引导孔(83)内。挺杆主体(11)具有:筒状部(12),其外周呈形成能够在引导孔(83)的内周进行滑动的筒状,并在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处具有覆盖滚子(30)的护板部(13);止转部(21),其呈从筒状部(12)中的与护板部(13)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起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并对相对于挺杆引导部(82)的绕轴的旋转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挺杆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挺杆为汽车的发动机等的内燃机用的滚子挺杆,其具备:挺杆主体;滚子,其与凸轮的外周面抵接而被按压。挺杆主体具有:筒状部,其外周能够相对于汽缸的内壁而进行滑动;一对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筒状部的轴向一端(后端)向轴向突出。滚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支承在贯穿两支承部的轴支承销上。在筒状部上,在与对滚子进行支承的两支承部的位置侧相同的轴向的一端处,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对挺杆主体相对于气缸而进行旋转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止转部。止转部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而嵌合在沿着汽缸的内壁而被形成的止转槽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采用了这种挺杆的情况下,在挺杆主体的筒状部的外周与气缸的内壁之间,为了确保挺杆主体的顺利的往复移动动作而存在有预定的间隙,但是,在该间隙的范围内,被凸轮按压的挺杆主体有时会成为相对于汽缸的内壁而倾斜的姿态。假设当挺杆主体倾斜时,由于筒状部的对角角部会与汽缸的内壁单端接触(斜碰现象),因此不但会产生异常声音,还存在气缸的内壁会发生滑动磨损的担忧。鉴于上述内容,假设使筒状部向轴向的一端侧延长从而使筒状部的引导长度(滑动区域)较长,则能够矫正筒状部的姿态,从而对斜碰进行抑制。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止转部位于筒状部的轴向的一端处,因此需要实施设定以使止转部不会进入凸轮的旋转轨迹,从而存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被大幅度限制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为根据上文的情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上的自由度较高,且能够抑制斜碰的挺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挺杆,其具备:滚子,其被凸轮抵接并按压;挺杆主体,其以能够使所述滚子进行旋转的方式而对其进行支承,并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挺杆引导部的引导孔内,所述挺杆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部,其外周呈能够在所述引导孔的内周进行滑动的筒状,并在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处具有覆盖所述滚子的护板部;止转部,其呈从所述筒状部中的与所述护板部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起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并对相对于所述挺杆引导部的绕轴的旋转进行限制。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挺杆主体的筒状部具有覆盖滚子的护板部,因此能够确保筒状部的轴向上的尺寸较大。因此,能够使筒状部的外周与引导孔的内周进行滑动的区域在轴向上较长,从而能够抑制挺杆引导部的引导孔内的挺杆主体的倾斜。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因挺杆主体的倾斜而导致的斜碰。此外,由于止转部被设置为从筒状部中的与护板部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起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并被配置在充分地从凸轮的旋转轨迹避开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消除与凸轮发生干涉的忧虑。因此,能够提高止转部以及其周边部的设计的自由度。而且,由于止转部位于筒状部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而并未位于轴向上的中间部,因此例如能够通过无心加工等而在使挺杆主体旋转的同时进行研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挺杆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挺杆作为泵挺杆而被使用的情况的剖视图。图3为挺杆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根据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挺杆10为,对作为被设置在内燃机的燃料供给装置80中的泵挺杆而被应用的情况进行例示的挺杆。如图2所示,燃料供给装置80除了挺杆10以外还具备:压缩螺旋弹簧60,其朝向将挺杆10的后文叙述的滚子30向凸轮70进行按压的方向施力;固定件61,在所述固定件61与图示上部的汽缸81之间对压缩螺旋弹簧60进行保持;柱塞62,其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汽缸81内;未被图示的泵室,其通过汽缸81与柱塞62而被划分形成。在燃料供给装置80的图示下部的汽缸(以下,称之为“挺杆引导部82”)中,设置有沿着轴向(图示上下方向)而延伸的引导孔83。挺杆10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挺杆引导部82的引导孔83内。此外,固定件61被一体地安装在柱塞62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图2的下端部)上。在此,当挺杆10通过凸轮70的旋转而被按动,从而使柱塞62向图示上方进行移动时,会使泵室的容积缩小(加压行程),当通过进一步的凸轮的旋转而使柱塞62与挺杆10一起向图示下方移动时,会使泵室的容积扩大(进气行程),通过将该加压行程与进气行程交替地反复实施,从而对燃料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压送管等。接下来,对挺杆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挺杆10具备挺杆主体11和滚子30。挺杆主体11为,整体通过冷锻等的锻造而被一体形成,并且在锻造加工后,在挺杆主体11的外周实施研磨加工而被完成。由此,会使挺杆主体11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够确保整体的强度较高。挺杆主体11具有筒状部12,筒状部12为圆筒状,并具有能够与挺杆引导部82的引导孔83的内周进行滑动的外周。在筒状部12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覆盖滚子30的周围的护板部13。在护板部13上,设置有一对平坦部26,所述平坦部26在外周具有沿着上下方向而延伸的平坦面。在护板部13的一对平坦部26上,设置有贯穿图1的纸面厚度方向的轴支承孔25(参照图3)。在两个轴支承孔25内,以同轴的方式而插穿有支承轴31。对支承轴31的两端部进行铆接加工等而将其固定于一对平坦部26上。一对平坦部26被配置为相互平行。支承轴31与设置有凸轮的凸轮轴71平行配置(参照图2)。而且,支承轴31隔着滚针轴承等的轴承32而对滚子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护板部13中的除了上述的一对平坦部26之外的部分被设为,具有能够与引导孔83的内周进行同心滑动的圆弧面的圆弧部14。护板部13的圆弧部14以覆盖滚子30的外周面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与滚子30的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处。另一方面,护板部13的平坦部26以覆盖滚子30的端面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与滚子30的端面对置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作为护板部13的轴向上的一端的顶端18以固定高度(相同高度)而被水平配置在从凸轮70的转动轨迹避开的位置处。在此,滚子30从护板部13的顶端18起仅露出图示下端部,并以从凸轮70的外周面(凸轮面)的图示上方与所述凸轮70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而被配置。在筒状部12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处,一体地设置有沿着径向的隔壁部15。筒状部12在隔着隔壁部15的轴向上的一端侧(图示下侧)处具有上述的护板部13,而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图示上侧)处具有截面呈圆环状的筒状主体16。如图2所示,在通过筒状主体16与隔壁部15而被划分形成的内侧空间内,分别收纳有柱塞62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件61、压缩螺旋弹簧60。柱塞62的轴向上的一端以与隔壁部15的径向中心部抵接的方式而被支承。而且,筒状主体16的外周在轴向(图示上下方向)上与护板部13的圆弧部14的外周无高低差而以同一平面连接,并且所述筒状主体16的外周作为能够与圆弧部14的外周一起在引导孔83的内周进行滑动的、截面呈正圆的滑动面17而被构成。于是,在筒状主体16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筒状部12的与护板部13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对挺杆10相对于挺杆引导部82而绕轴进行旋转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止转部21。止转部21被设为,在从筒状主体16的轴向上的另一端暂且朝向轴向上的另一端(图示上方)突出之后,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截面呈大致L字的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挺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挺杆,具备:滚子,其被凸轮抵接并按压;挺杆主体,其以能够使所述滚子进行旋转的方式而对其进行支承,并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挺杆引导部的引导孔内,所述挺杆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部,其外周呈能够在所述引导孔的内周进行滑动的筒状,并在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处具有覆盖所述滚子的护板部;止转部,其呈从所述筒状部中的与所述护板部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起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并对相对于所述挺杆引导部的绕轴的旋转进行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9 JP 2015-1615711.一种挺杆,具备:滚子,其被凸轮抵接并按压;挺杆主体,其以能够使所述滚子进行旋转的方式而对其进行支承,并以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挺杆引导部的引导孔内,所述挺杆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部,其外周呈能够在所述引导孔的内周进行滑动的筒状,并在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处具有覆盖所述滚子的护板部;止转部,其呈从所述筒状部中的与所述护板部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起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并对相对于所述挺杆引导部的绕轴的旋转进行限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主体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藤公彦宫沢大树佐佐木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欧德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