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和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82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桩和充电站,涉及电动车辆充电技术领域。该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电源管理单元与人机交互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二充电枪工作,当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一充电枪工作。该充电桩具有两个充电枪,可以轮换使用,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和充电站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和充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一直式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大多数充电桩设备都只有一个充电枪,充电效率较低,充电桩的功能相对较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充电设备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电源管理单元与人机交互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二充电枪工作,当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一充电枪工作。该充电桩具有两个充电枪,可以轮换使用,且具有自动切换的功能,无需人工操作切换。该充电桩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实用性强。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充电站,包括中控模块和多个上述的充电桩,中控模块包括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储存各个充电桩的历史充电数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充电桩实时的充电状态以及便于用户查看历史充电数据。控制单元与各个充电桩连接,可实现对各个充电桩的控制,便于统一管理,提高充电站的管理效率及各个充电桩的充电效率。本技术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所述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枪工作,当所述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枪工作。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和弹性拨片,所述弹性拨片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二电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后,所述弹性拨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端连接,使所述第二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充电枪开始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后,所述弹性拨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端连接,使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导通,所述第一充电枪开始充电。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通风栅,所述通风栅罩设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风扇按照矩阵式分布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每个所述侧面设置一个所述通风栅,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通风栅包括框架和栅格片,所述框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箱上,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栅格片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一端与所述机箱采用枢轴铰接;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箱通过锁件连接;通过插入钥匙使所述锁件开锁,以便于检修所述散热风扇。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设有吊环和基座,所述吊环设于所述机箱的顶部,用于移动所述充电桩。所述基座设于所述机箱的背面和底部,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桩。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采用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显示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工作状态,并显示所述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包括中控模块和多个上述的充电桩,所述中控模块包括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存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数据,并能够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控制单元与各个所述充电桩的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能控制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以及充电参数。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人机交互屏,所述人机交互屏上设有参数选择栏、状态显示栏和参数显示栏,所述参数选择栏设于所述人机交互屏的顶部,依次向下设置所述状态显示栏和所述参数显示栏。所述参数选择栏包括充电状态、电池组参数、历史数据、诊断与维护、远程端通讯。所述中控模块还包括远程控制器和绝缘检测器,所述远程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所述绝缘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实时检测各个所述充电桩的绝缘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和充电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电源管理单元与人机交互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第一充电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二充电枪工作,当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自动切换单元控制第一充电枪工作。该充电桩具有两个充电枪,可以轮换使用,且具有自动切换的功能,无需人工操作切换。该充电桩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实用性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站,包括中控模块和多个上述的充电桩,中控模块包括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储存各个充电桩的历史充电数据,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充电桩实时的充电状态以及便于用户查看历史充电数据。控制单元与各个充电桩连接,可实现对各个充电桩的控制,便于统一管理,提高充电站的管理效率及各个充电桩的充电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通风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栅格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站的控制原理示意框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站的人机交互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站的人机交互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充电桩;101-吊耳;103-吊环;105-基座;110-机箱;121-第一充电枪;123-第二充电枪;130-散热组件;131-通风栅;1311-框架;1313-栅格片;1331-第一挡片;1333-连接部;1335-第二挡片;133-散热风扇;135-枢轴;137-锁件;151-电源管理单元;152-第一充电单元;153-第二充电单元;154-人机交互单元;155-报警单元;200-充电站;201-中控模块;202-控制单元;203-存储单元;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所述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枪工作,当所述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枪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单元、第二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充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一充电枪,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连接有第二充电枪,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充电单元设有自动切换单元,当所述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充电枪工作,当所述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所述自动切换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枪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和弹性拨片,所述弹性拨片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二电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枪停止工作后,所述弹性拨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端连接,使所述第二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充电枪开始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枪停止工作后,所述弹性拨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端连接,使所述第一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导通,所述第一充电枪开始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通风栅,所述通风栅罩设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风扇按照矩阵式分布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每个所述侧面设置一个所述通风栅,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通风栅包括框架和栅格片,所述框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箱上,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本基尤玉狮石志文龚继成周芝华李江张锡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穗通汽车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