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68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开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型腔,所述下模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减重槽的成型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顶出下型腔的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板、设置于顶板上的若干顶杆,所述顶板能沿竖直方向滑动,若干所述顶杆用于与若干成型块的底面一一对应相抵。本注塑扳手的模具无须采用额外的脱模杆对产品进行脱模,产品表面不存在环形凸起,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较好,且成型块每次复位时能自动恢复至准确的成型位置,结构精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一般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当上模和下模结合时,液状塑料经注塑口进入上模和下模包围的模具型腔,待塑料冷却凝固后,上模和下模分离完成开模,然后脱模机构开始动作完成产品与模具的分离。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材质的扳手,其端面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槽10,该扳手是用于拧净水器部件的专用工具。目前用于制造该扳手的模具在脱模时,一般采用顶杆与产品的端面相抵,并将产品顶出的方式完成脱模,由于顶杆与型芯之间存在缝隙,则成型出的产品表面一般存在环状凸起,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生产出的扳手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较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开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型腔,所述下模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减重槽的成型块,所述下模内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顶出下型腔的脱模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产品注塑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然后控制脱模机构动作,同时将多个成型块顶出下型腔完成脱模,由于成型块与产品的接触面积较小,则工人能省力地将产品从各成型块上取下。本模具无须采用额外的脱模杆对产品进行脱模,所以产品表面不存在环形凸起,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较好。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板、设置于顶板上的若干顶杆,所述顶板能沿竖直方向滑动,若干所述顶杆用于与若干成型块的底面一一对应相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顶板滑动时,顶板通过多个顶杆驱动对应的成型块一齐移动,使用单一的驱动源即可驱动顶板滑动,驱动源可为液压缸。优选的,所述下模内开设有供顶杆滑动的顶孔、供成型块滑动的脱模孔,所述顶孔的尺寸小于脱模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孔的直径小于脱模孔,则成型块无法进入顶孔内,当成型块与脱模孔的孔底相抵时,成型块位于成型产品的准确位置。优选的,所述成型块和顶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拉回脱模孔内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于成型块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顶孔的内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脱模完成后,控制顶板向下移动,则各顶杆退回顶孔内,各成型块在拉簧的弹力作用下退回脱模孔内,实现了成型块的自动复位,并准确地恢复至成型位置,等待下次工作循环。优选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下模内沿竖直方向固定有多根导向柱,多根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地与若干导向孔建立滑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顶板滑动时,导向柱和导向孔的配合提高了顶板滑动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顶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顶杆的底端被限位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能方便地进行分离,并能实现顶杆的拆装,方便对损坏的顶杆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端固定有凸块,所述上固定板的底面开设有供凸块嵌入的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顶杆与顶板的连接较为稳固,另一方面将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离后,能将整根顶杆从上固定板的下方抽出,从而实现顶杆的拆装,较为方便。优选的,所述下模朝向上模的面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上模朝向下模的面上开设有供定位块插接的定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合于下模时,定位块与定位槽的槽壁相抵,提高了上模和下模的对中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模具无须采用额外的脱模杆对产品进行脱模,产品表面不存在环形凸起,产品表面的光洁度较好;通过设置拉簧和顶孔,成型块每次复位时能自动恢复至准确的成型位置;通过设置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顶杆能方便地实现拆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扳手的立体图,主要突出减重槽的结构;图2为实施例中注塑扳手的模具的立体图,主要突出本模具的外部结构;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主要突出本模具的内部结构;图4为图2的B处爆炸图,主要突出成型块和脱模孔的结构;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主要突出拉簧的连接结构。附图标记:10、减重槽;1、上模;2、下模;21、下型腔;3、成型块;4、脱模机构;22、定位块;11、定位槽;31、脱模孔;23、顶孔;41、顶板;42、顶杆;43、拉簧;421、凸块;411、上固定板;412、下固定板;413、凹槽;414、导向孔;24、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2所示,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开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型腔21,下模2内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减重槽10的成型块3,下模2内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3顶出下型腔21的脱模机构4。上模1和下模2均为长方体形,下模2朝向上模1的面上固定有四个定位块22,四个定位块22分别位于下模2的四个角上,上模1朝向下模2的面上开设有供定位块22插接的定位槽11。当上模1合于下模2时,定位块22与定位槽11的槽壁相抵,提高了上模1和下模2的对中精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如图3和图4所示,下型腔21的顶面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脱模孔31,成型块3一一对应地放置于脱模孔31内,且成型块3的侧壁与脱模孔31的孔壁紧密贴合。脱模孔31具有一定的深度,脱模孔31的孔底均开设有顶孔23,顶孔23均沿竖直方向且贯穿下模2,顶孔23的直径小于脱模孔31,则成型块3无法进入顶孔23内,当成型块3与脱模孔31的孔底相抵时,成型块3位于成型产品的准确位置。如图3和图5所示,脱模机构4包括顶板41、设置于顶板41上的若干顶杆42。顶杆42一一对应地穿入顶孔23内,顶杆42的顶端与成型块3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置有的拉簧43,拉簧43的一端固定于成型块3上,拉簧43的另一端固定于顶孔23的内壁上,拉簧43预设有内缩的弹力,拉簧43用于将成型块3拉回脱模孔31内。顶杆42的底端固定有凸块421。顶板41包括上固定板411和下固定板412,上固定板411和下固定板412通过螺栓固定,两者能实现拆装。上固定板411的底面开设有供凸块421嵌入的凹槽413,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顶杆42与顶板41的连接较为稳固;另一方面将上固定板411和下固定板412分离后,能将整根顶杆42从上固定板411的下方抽出,从而实现顶杆42的拆装。如图3所示,顶板41整体能沿竖直方向滑动。顶板41上开设有若干导向孔414,下模2内沿竖直方向固定有多根导向柱24,多根导向柱24一一对应地穿入导向孔414内,且与导向孔414建立滑动连接。当外置的油缸驱动顶板41滑动时,导向柱24和导向孔414的配合提高了顶板41滑动的稳定性。工作时,上模1合于下模2,待注塑和冷却成型工序完成后,上模1与下模2分离,此时用外置的油缸驱动顶板41向上移动,顶板41带动顶杆42一齐移动,顶杆42与对应的成型块3底面相抵,继而克服拉簧43的弹力,将成型块3顶出下型腔21。多个成型块3一齐动作,将产品从下型腔21中顶出完成脱模。由于成型块3与产品的接触面积较小,则工人能省力地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上开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型腔(21),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减重槽(10)的成型块(3),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3)顶出下型腔(21)的脱模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上开设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型腔(21),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成型减重槽(10)的成型块(3),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3)顶出下型腔(21)的脱模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脱模机构(4)包括顶板(41)、设置于顶板(41)上的若干顶杆(42),所述顶板(41)能沿竖直方向滑动,若干所述顶杆(42)用于与若干成型块(3)的底面一一对应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内开设有供顶杆(42)滑动的顶孔(23)、供成型块(3)滑动的脱模孔(31),所述顶孔(23)的尺寸小于脱模孔(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扳手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成型块(3)和顶杆(4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块(3)拉回脱模孔(31)内的拉簧(43),所述拉簧(43)的一端固定于成型块(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受学林志平刘义升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达意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