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27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包括安装座、压板,安装座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宽度与模具的宽度相适配,放置槽的深度与模具的厚度相适配,放置槽的一端上设有挡板,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分别处在放置槽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安装孔均远离压块设置,压板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安装孔上。放置槽的侧壁将滑块中的两个模块限制在一起,滑块的一端抵在挡板上进行定位,滑块的另一端处在压板下方,再通过压板限制滑块从放置槽槽口脱离,使滑块难以沿放置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完成对滑块的固定,再将整个夹具安装在车床的三爪卡盘上,即可对滑块进行整个通孔的一次性打磨,打磨的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
技术介绍
在注塑行业中,瓶盖模具需要使用到滑块构成瓶盖成型腔的一部分。目前,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瓶盖模具的滑块,其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模块72构成,两个模块72相对的面上均设有两个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分别靠近相应模块72的两端。当两个模块72贴合到一起以形成滑块7时,两个模块72上的两组相对应的半圆槽形成两个通孔71。在滑块7用于注塑使用前,需要对通孔71内壁进行打磨以提高滑块7与模具中其他部件配合时的精确度。传统的打磨方式是采用铣床对单个模块72进行加工,一个通孔71的内壁打磨需要分两次进行加工,导致铣床的打磨效率低,不适用大批量的滑块7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能够对滑块进行精确定位以方便用车床对滑块进行加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包括安装座、压板,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宽度与滑块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的深度与滑块的厚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的一端上拦截有挡板,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分别处在放置槽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安装孔均远离压块设置,所述压板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安装孔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放置在放置槽中,放置槽的两侧侧壁将滑块中的两个模块限制在一起,滑块的一端抵在挡板上进行定位,滑块的另一端处在压板下方,通过转动压板上的螺栓,使压板逐渐压在滑块上限制滑块从放置槽槽口出脱离,并且滑块受压后与放置槽槽底以及压板之间形成巨大的静摩擦力,使得滑块难以沿放置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完成对滑块的固定,再将整个夹具安装在车床的三爪卡盘上,即可对滑块进行整个通孔的一次性打磨,打磨的效率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还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压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放置槽中,所述挡板远离放置槽槽底的一端延伸到放置槽槽口上方,且挡板远离放置槽槽底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处在放置槽的正上方,且压块朝向放置槽槽底的表面与放置槽槽口平齐,所述压块处在挡板朝向第一安装孔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夹滑块时,用于固定挡板的螺栓先不拧紧,使压块处在放置槽槽口上方一定位置,待滑块抵在挡板侧壁后,再拧紧螺栓,使压块压在滑块背离放置槽槽底的表面上,结合压板对滑块的挤压,使滑块受压更加平衡,滑块的端部不容易翘起,进一步提高整个夹具对于滑块的定位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块有两个,两个压块分别靠近放置槽的两侧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上的通孔靠近滑块的端部,使得滑块朝向挡板的端面的中心位置的厚度较薄,而两侧位置上的厚度大,因此两个压块靠近放置槽两侧能够压在滑块厚度较大的位置上,增加压块与滑块的整体接触面积,减少压力对滑块造成的伤害,并且减少压块在车床加工时造成的干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还包括第二定位槽和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状与第一定位槽相同,且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分别靠近放置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形状与第一安装孔相同,且两个第二安装孔和两个第一安装孔分别靠近放置槽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挡板和压板均需要使用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且在更换滑块时要频繁转动螺栓,长时间使用后,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一定位槽中用于配合螺栓的螺纹孔会被刮花,此时可以将挡板安装在第二定位槽中,压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安装孔上,以延长安装座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贯穿安装座,当挡板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与滑块端部相抵时,出料孔与滑块上的通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床加工时,通孔的内壁会被车削出废料,出料孔有助于废料脱离通孔,降低废料在车刀的带动下挂伤通孔内壁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分别处在放置槽的两侧,所述滑槽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座,两个滑座相对的面分别为放置槽的两个侧壁,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驱动两个滑座同步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滑块放入到放置槽前,先通过驱动组件使两个滑座相互远离,在放好滑块后再将滑座复位,避免滑块在置入到放置槽时与放置槽的侧壁发生摩擦,减少对滑块表面的损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放置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且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滑座上,所述双向丝杆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方便双向丝杆转动的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以带动双向丝杆转动,而双向丝杆的转动带动滑座进行直线运动,且由于双向丝杆两端上的螺纹旋向不同,两个滑座的移动方向呈反方向,从而实现两个滑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夹持结束后,即两个滑座将滑块夹持在一起时,将手柄拆下,减少对车床加工的干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槽的槽底高于滑槽的底部,所述放置槽和相应侧的滑槽之间形成限制滑座向放置槽一侧移动的阶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面对相应侧的滑座进行限位,防止在转动双向丝杆的幅度过大时滑座过度挤压滑块,对于滑块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放置槽、压板和挡板,对整个滑块进行固定,方便后续车床加工的进行,提高加工效率;2.通过设置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安装孔,提高安装座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3.通过设置滑座以及双向丝杆,在不影响对滑块固定效果的前提下,方便滑块进入放置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夹持状态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的夹持状态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中,1、安装座;11、放置槽;12、滑槽;13、第一安装孔;14、第二安装孔;15、第一定位槽;16、第二定位槽;17、出料孔;18、角块;19、限位块;2、滑座;3、压板;4、挡板;41、压块;5、双向丝杆;6、手柄;7、滑块;71、通孔;72、模块;8、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包括用于与车床上的三爪卡盘配合的安装座1,安装座1为圆柱状,安装座1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放置槽11、垂直于放置槽11设置的第一定位槽15和第二定位槽16。在放置槽11槽底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贯穿安装座1的出料孔17,出料孔17的中心轴与安装座1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压板(3),所述安装座(1)上开设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的宽度与滑块(7)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11)的深度与滑块(7)的厚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11)的一端上拦截有挡板(4),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3),两个第一安装孔(13)分别处在放置槽(11)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安装孔(13)均远离压块(41)设置,所述压板(3)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安装孔(1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压板(3),所述安装座(1)上开设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的宽度与滑块(7)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11)的深度与滑块(7)的厚度相适配,所述放置槽(11)的一端上拦截有挡板(4),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3),两个第一安装孔(13)分别处在放置槽(11)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安装孔(13)均远离压块(41)设置,所述压板(3)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安装孔(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5),所述压块(41)通过螺栓固定在放置槽(11)中,所述挡板(4)远离放置槽(11)槽底的一端延伸到放置槽(11)槽口上方,且挡板(4)远离放置槽(11)槽底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压块(41),所述压块(41)处在放置槽(11)的正上方,且压块(41)朝向放置槽(11)槽底的表面与放置槽(11)槽口平齐,所述压块(41)处在挡板(4)朝向第一安装孔(13)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41)有两个,两个压块(41)分别靠近放置槽(11)的两侧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滑块高效更换车削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包括第二定位槽(16)和两个第二安装孔(14),所述第二定位槽(16)的形状与第一定位槽(15)相同,且第二定位槽(16)和第一定位槽(15)分别靠近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晖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达意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