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117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茶叶加工系统,所述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和茶叶加工用焙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几个过程的合理设置,进行茶叶加工操作,使茶叶加工的系统更完善,茶叶加工更加精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相关
,特别涉及茶叶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在进行茶叶加工过程中,大多的茶叶加工步骤的加工效果不好,茶叶加工速度慢,茶叶加工出来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现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涉及,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系统,所述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和茶叶加工用焙茶装置;所述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主体、固定卡、放置托盘和氧气浓度测试装置,所述发酵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箱,且发酵箱主体的左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内箱的前侧安装有密封门,且密封门上设置有玻璃窗,同时玻璃窗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固定卡固定在内箱的左右侧壁上,且固定卡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同时第一连接板中间镶嵌有分气盘,所述分气盘的下方安装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末端与多口连接管连接,同时多口连接管安装在制氧机的左侧,所述放置托盘卡合在固定卡的上端,所述氧气浓度测试装置安装在内箱的左侧内壁上;所述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包括操作箱主体、第一固定板、第一挡板、支撑块、第二液压缸和投料斗,所述操作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之间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且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同时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操作箱主体内部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的右侧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穿插操作箱主体左侧体壁,所述支撑块安装在丝杆外部,且支撑块内部设置有齿轮,同时齿轮卡合在丝杆上,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在支撑块中间,且第二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同时第二液压杆的末端设置有挤压辊,所述投料斗设置在操作箱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的前侧安装有密封盖;所述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主体、投料盖板、风机、遮罩、卡紧槽和干燥箱箱门,所述干燥箱主体的下方安装有支撑腿,且干燥箱主体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穿插干燥箱主体右侧体壁,同时转轴的左侧与投料筐的右端固定,所述投料筐的左端安装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固定在干燥箱主体内部左侧体壁上,所述投料盖板设置在投料筐的前侧,且投料筐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盖板,所述风机固定在干燥箱主体的后侧,且风机与分风盘通过风管相互连接,同时风管穿插干燥箱主体后侧体壁,所述分风盘安装在干燥箱主体内顶部和内底部,且分风盘上均匀的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遮罩安装在分风盘的外侧,所述卡紧槽设置在干燥箱主体内部下端的左右体壁上,且卡紧槽之间卡合有接盘,所述干燥箱箱门安装在干燥箱主体的前侧,且干燥箱箱门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所述可重复风选的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支柱、第一电机、风扇和旋转轴,所述固定座前侧卡合有茶叶收集箱,且茶叶收集箱的右侧上端卡合有废渣收集盒,所述第一支柱固定在固定座的右端,且第一支柱的前侧和后侧的下端均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柱的右侧,且第一电机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同时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同时第二转轴的末端设置有储料盒,所述储料盒的左侧通过第二轴承固定,且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支柱内侧,同时第二支柱固定在固定座的左端,所述储料盒的上端设置有顶盖,且储料盒的下端设置有底盖,所述风扇镶嵌在第二支柱内,且第二支柱的内侧安装有滤网,所述旋转轴设置在第二支柱前侧和后侧的下端,且旋转轴与第二挡板一角固定,同时第二挡板上安装有透明板;所述茶叶加工用焙茶装置,包括焙茶箱主体、茶叶放置盘、冷凝板、顶板和焙茶箱箱门,所述焙茶箱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制热组件,且焙茶箱主体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末端固定有托架,且托架的两端卡合在滑动槽内,同时滑动槽开设在焙茶箱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茶叶放置盘通过卡槽安置在托架上方,且卡槽预留在托架上表面,同时托架的下表面安装有激振器,所述冷凝板安装在焙茶箱主体内部上方,且冷凝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插在卡孔内,且卡孔开设在焙茶箱主体内侧壁上端,所述顶板设置在焙茶箱主体顶部,且焙茶箱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收集盒,同时收集盒上设置有水位刻度线,所述焙茶箱箱门安装在焙茶箱主体前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制氧机和氧气浓度测试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连接;所述固定卡设置为两个一组,且其一共设置有三组;所述分气盘共设置有三个,且分气盘上等间距的设置有出氧孔;所述放置托盘与固定卡之间通过卡合方式连接,且放置托盘与分气盘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放置托盘的底部均匀的开设有通孔,且放置托盘一共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杆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液压杆的末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之间为活动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一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二连接板的内侧与第一固定板的外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为倾斜状,且第一挡板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电机、丝杆、支撑块和齿轮一共设置有两组,且其关于操作箱主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密封盖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密封盖的宽度大于第一固定板的宽度。所述驱动电机、转轴和投料筐构成旋转结构,且投料筐的可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所述投料筐设置为椭圆形,且投料筐的弧度与投料盖板的弧度和出料盖板的弧度均吻合;所述风机、风管、分风盘和出风口一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遮罩的截面为喇叭状结构,且遮罩一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下侧的遮罩的高度小于位于上侧的遮罩的高度;所述卡紧槽设置为两个一组,且卡紧槽距干燥箱主体内底部的高度大于位于下侧的遮罩的高度。所述挡块一共设置有两个,且挡块关于第一支柱对称安置;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储料盒的可旋转角度范围均为0-180°;所述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储料盒和第二轴承一共设置有两组,且储料盒设置为半圆状结构;所述滤网的尺寸大于风扇的尺寸,且滤网与第二支柱之间为可拆卸安装结构;所述旋转轴和第二挡板构成可旋转结构,且第二挡板的可旋转角度范围为0-90°。所述焙茶箱主体内壁左右侧边上端均设置为开口状结构,且开口的底端与冷凝板的下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滑动槽一共设置有两个,且滑动槽的高度等于减震弹簧的形变量;所述冷凝板设置有两块,且每块冷凝板的可活动角度范围为0-75°;所述卡杆和卡孔均一一对应设置,且其一共设置有四组;所述收集盒关于焙茶箱主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收集盒与焙茶箱主体之间为卡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用于茶叶加工,整个系统设计合理;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设置的控制器、制氧机和氧气浓度测试装置之间为电连接,可以对内箱内部的氧气浓度进行控制,增加氧气浓度,从而可以使茶叶与氧气的接触更加充分,从而使茶叶发酵的更好,另外出氧孔均匀的设置在分气盘上,且分气盘与放置托盘一一对应设置,能够使氧气与放置托盘内的茶叶接触的更加均匀;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设置有两组电机、丝杆、支撑块和齿轮,可以带动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1)、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2)、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3)、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4)和茶叶加工用焙茶装置(5);所述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1),包括发酵箱主体(101)、固定卡(107)、放置托盘(1014)和氧气浓度测试装置(1016),所述发酵箱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内箱(102),且发酵箱主体(101)的左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103),所述内箱(102)的前侧安装有密封门(104),且密封门(104)上设置有玻璃窗(105),同时玻璃窗(105)的右侧设置有把手(106),所述固定卡(107)固定在内箱(102)的左右侧壁上,且固定卡(107)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8),同时第一连接板(108)中间镶嵌有分气盘(109),所述分气盘(109)的下方安装有通气管(1011),且通气管(1011)的末端与多口连接管(1012)连接,同时多口连接管(1012)安装在制氧机(1013)的左侧,所述放置托盘(1014)卡合在固定卡(107)的上端,所述氧气浓度测试装置(1016)安装在内箱(102)的左侧内壁上;所述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2),包括操作箱主体(201)、第一固定板(204)、第一挡板(208)、支撑块(2011)、第二液压缸(2013)和投料斗(2016),所述操作箱主体(2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02),且支撑脚(202)之间安装有支撑架(203),所述第一固定板(204)设置在支撑架(203)的上端,且支撑架(20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液压缸(205),所述第一液压缸(20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206),且第一液压杆(206)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07),同时第二连接板(207)与第一固定板(204)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08)安装在操作箱主体(201)内部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201)的右侧上端安装有电机(209),所述电机(209)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丝杆(2010),且丝杆(2010)穿插操作箱主体(201)左侧体壁,所述支撑块(2011)安装在丝杆(2010)外部,且支撑块(2011)内部设置有齿轮(2012),同时齿轮(2012)卡合在丝杆(2010)上,所述第二液压缸(2013)设置在支撑块(2011)中间,且第二液压缸(20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014),同时第二液压杆(2014)的末端设置有挤压辊(2015),所述投料斗(2016)设置在操作箱主体(201)顶部的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201)的前侧安装有密封盖(2017);所述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3),包括干燥箱主体(301)、投料盖板(307)、风机(309)、遮罩(3013)、卡紧槽(3014)和干燥箱箱门(3016),所述干燥箱主体(301)的下方安装有支撑腿(302),且干燥箱主体(301)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303),所述驱动电机(30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04),且转轴(304)穿插干燥箱主体(301)右侧体壁,同时转轴(304)的左侧与投料筐(305)的右端固定,所述投料筐(305)的左端安装有第一轴承(306),且第一轴承(306)固定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部左侧体壁上,所述投料盖板(307)设置在投料筐(305)的前侧,且投料筐(305)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盖板(308),所述风机(309)固定在干燥箱主体(301)的后侧,且风机(309)与分风盘(3011)通过风管(3010)相互连接,同时风管(3010)穿插干燥箱主体(301)后侧体壁,所述分风盘(3011)安装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顶部和内底部,且分风盘(3011)上均匀的设置有出风口(3012),所述遮罩(3013)安装在分风盘(3011)的外侧,所述卡紧槽(3014)设置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部下端的左右体壁上,且卡紧槽(3014)之间卡合有接盘(3015),所述干燥箱箱门(3016)安装在干燥箱主体(301)的前侧,且干燥箱箱门(3016)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3017);所述可重复风选的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4),包括固定座(401)、第一支柱(404)、第一电机(406)、风扇(4016)和旋转轴(4018),所述固定座(401)前侧卡合有茶叶收集箱(402),且茶叶收集箱(402)的右侧上端卡合有废渣收集盒(403),所述第一支柱(404)固定在固定座(401)的右端,且第一支柱(404)的前侧和后侧的下端均设置有挡块(405),所述第一电机(406)安装在第一支柱(404)的右侧,且第一电机(40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7),同时第一转轴(407)的末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08),所述第二固定板(408)的外侧上下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1)、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2)、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3)、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4)和茶叶加工用焙茶装置(5);所述茶叶加工用发酵装置(1),包括发酵箱主体(101)、固定卡(107)、放置托盘(1014)和氧气浓度测试装置(1016),所述发酵箱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内箱(102),且发酵箱主体(101)的左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103),所述内箱(102)的前侧安装有密封门(104),且密封门(104)上设置有玻璃窗(105),同时玻璃窗(105)的右侧设置有把手(106),所述固定卡(107)固定在内箱(102)的左右侧壁上,且固定卡(107)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8),同时第一连接板(108)中间镶嵌有分气盘(109),所述分气盘(109)的下方安装有通气管(1011),且通气管(1011)的末端与多口连接管(1012)连接,同时多口连接管(1012)安装在制氧机(1013)的左侧,所述放置托盘(1014)卡合在固定卡(107)的上端,所述氧气浓度测试装置(1016)安装在内箱(102)的左侧内壁上;所述茶叶加工用揉捻装置(2),包括操作箱主体(201)、第一固定板(204)、第一挡板(208)、支撑块(2011)、第二液压缸(2013)和投料斗(2016),所述操作箱主体(2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02),且支撑脚(202)之间安装有支撑架(203),所述第一固定板(204)设置在支撑架(203)的上端,且支撑架(20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液压缸(205),所述第一液压缸(20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206),且第一液压杆(206)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07),同时第二连接板(207)与第一固定板(204)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08)安装在操作箱主体(201)内部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201)的右侧上端安装有电机(209),所述电机(209)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丝杆(2010),且丝杆(2010)穿插操作箱主体(201)左侧体壁,所述支撑块(2011)安装在丝杆(2010)外部,且支撑块(2011)内部设置有齿轮(2012),同时齿轮(2012)卡合在丝杆(2010)上,所述第二液压缸(2013)设置在支撑块(2011)中间,且第二液压缸(20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014),同时第二液压杆(2014)的末端设置有挤压辊(2015),所述投料斗(2016)设置在操作箱主体(201)顶部的左右两侧,且操作箱主体(201)的前侧安装有密封盖(2017);所述茶叶加工用干燥装置(3),包括干燥箱主体(301)、投料盖板(307)、风机(309)、遮罩(3013)、卡紧槽(3014)和干燥箱箱门(3016),所述干燥箱主体(301)的下方安装有支撑腿(302),且干燥箱主体(301)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303),所述驱动电机(30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04),且转轴(304)穿插干燥箱主体(301)右侧体壁,同时转轴(304)的左侧与投料筐(305)的右端固定,所述投料筐(305)的左端安装有第一轴承(306),且第一轴承(306)固定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部左侧体壁上,所述投料盖板(307)设置在投料筐(305)的前侧,且投料筐(305)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盖板(308),所述风机(309)固定在干燥箱主体(301)的后侧,且风机(309)与分风盘(3011)通过风管(3010)相互连接,同时风管(3010)穿插干燥箱主体(301)后侧体壁,所述分风盘(3011)安装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顶部和内底部,且分风盘(3011)上均匀的设置有出风口(3012),所述遮罩(3013)安装在分风盘(3011)的外侧,所述卡紧槽(3014)设置在干燥箱主体(301)内部下端的左右体壁上,且卡紧槽(3014)之间卡合有接盘(3015),所述干燥箱箱门(3016)安装在干燥箱主体(301)的前侧,且干燥箱箱门(3016)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3017);所述可重复风选的茶叶加工用风选装置(4),包括固定座(401)、第一支柱(404)、第一电机(406)、风扇(4016)和旋转轴(4018),所述固定座(401)前侧卡合有茶叶收集箱(402),且茶叶收集箱(402)的右侧上端卡合有废渣收集盒(403),所述第一支柱(404)固定在固定座(401)的右端,且第一支柱(404)的前侧和后侧的下端均设置有挡块(405),所述第一电机(406)安装在第一支柱(404)的右侧,且第一电机(40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7),同时第一转轴(407)的末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08),所述第二固定板(408)的外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409),且第二电机(409)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10),同时第二转轴(4010)的末端设置有储料盒(4011),所述储料盒(4011)的左侧通过第二轴承(4012)固定,且第二轴承(4012)安装在第二支柱(4013)内侧,同时第二支柱(4013)固定在固定座(401)的左端,所述储料盒(401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雾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