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噻虫砜与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13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线虫组合物,所述杀线虫组合物成分包括氟噻虫砜与硫双威及常用助剂,氟噻虫砜与硫双威的重量份数比为30:1‑1:30,优选为1:10‑10:1,氟噻虫砜与硫双威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后对鳞翅目类害虫及线虫有明显的的协同增效作用,适用于防治大豆爪哇根结线虫、大豆孢囊线虫、玉米根结线虫、棉花南方根结线虫等,并可广泛应用于蔬菜,香蕉,果树,药材等作物的害虫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防治效果好,利于作物生长,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与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氟噻虫砜的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寄生线虫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之一,具有隐蔽性、多寄主性、顽固性和易传播等特点。其种群增长迅速、防治困难,对我国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寄主作物包括大豆、马铃薯、棉花、玉米、番茄、胡萝卜和甜菜等。目前线虫危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全球每年由线虫危害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达14%,造成经济损失800亿~1,0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线虫侵害导致的作物减产高达12%,单由线虫引起的大豆年产量损失在5%~80%之间。寄生线虫破坏植物根部,侵染后易引发病原真菌感染,加剧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侵害,破坏植物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氟噻虫砜作用机理独特,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相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前者对线虫有不可逆的杀灭作用,而后者只能起到暂时的控制。该药剂对线虫具有触杀作用,线虫接触后活动减少,进而麻痹,暴露1h后停止取食,侵染能力下降,产卵能力也会降低,所产卵孵化率下降,所孵化的幼虫也不能长期成活,最终不可逆的被杀灭。氟噻虫砜不但对多种植物寄生线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危害严重的根结线虫也有不俗的杀灭活性。研究表明,该药剂能有效防治爪哇根结线虫、南/北方根结线虫、刺线虫、马铃薯白线虫、哥伦比亚根结线虫、玉米短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等害虫对植物根系的侵害。作为具有内吸性的非熏蒸杀线虫剂,也可用于防治危害农业和园艺作物的线虫。作为非熏蒸性杀线虫剂施用简单,易被土壤吸收,其他杀线虫剂进入土壤的时间大约为5天,而此品仅需12小时。该药剂对线虫的防效不能维持整个生长季,但能保护作物直至建立好的根系。硫双威为中等毒性氨基酸酯类杀虫剂,对鱼、鸟安全,无慢性中毒,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作物安全。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有杀卵作用,对棉蚜、叶蝉、蓟马和螨类无效,也可用于防治鞘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害虫。硫双威主要是胃毒作用,几乎没有触杀作用,无熏蒸和内吸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在土壤中残效期很短。其作用机制在于神经阻碍作用,即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阻碍神经纤维内传导物质的再活性化导致害虫中毒死亡。既能杀卵,也能杀幼虫和某些成虫。杀卵活性极高,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药液接触未孵化的卵,可阻止卵的孵化或使孵化后幼虫发育到2龄前即死亡;②施药后3天内产的卵不能孵化或不能完成幼期发育;③卵孵化后出壳时因咀嚼卵膜而能有效地毒杀初孵幼虫。由于硫双威的结构中引入了硫醚键,因此,对以氧化代谢为解毒机制的抗性害虫品系,亦具有较高杀虫活力。杀虫迅速,但残效期短,一般只能维持4〜5天。硫双威作为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作物鳞翅目类害虫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土壤中的残留期短,对环境友好;而氟噻虫砜作为一种新型杀线虫剂,对于硫双威适用作物的线虫防治具有良好的作用机理。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硫双威及氟噻虫砜混配配方的深入研究,发现将硫双威与氟噻虫砜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鳞翅目害虫及线虫的防治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相比单剂使用对环境污染性有所降低,且适用范围更广,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产量的提高有明显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成分为硫双威与氟噻虫砜的协同增效农药组合物,为作物害虫及线虫的防治提供一种适合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方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含氟噻虫砜和硫双威,其中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重量份数比为30:1-1:30,优选为1:10-10: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所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0%,优选为10%-3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还包含其他农药助剂,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乳化剂、溶剂、PH调节剂、填料或水中一种或其组合物。。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任一种。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施用方式为喷雾、灌根、撒施、沟施、穴施等,也可通过施用至作物生长的区域如土壤或种子处理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从多个机理对各类害虫及线虫进行防治与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农药的使用范围,有利于增强农药的杀虫性能;(2)本专利技术两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防治成本;(3)本专利技术对作物无毒害,对环境友好,安全性较单剂有所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以氟噻虫砜和硫双威为有效成分,两者按照一定配比组合,对玉米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是两种药物的简单加和,具体采用联合毒力进行室内生物测定。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表1氟噻虫砜和硫双威及其组合物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氟噻虫砜和硫双威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4.56mg/L和13.92mg/L。氟噻虫砜和硫双威质量配比在30∶1至1∶3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氟噻虫砜和硫双威两者在30∶1至1∶3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两者在6∶1,其共毒系数为247.28,增效作用最为明显。表2氟噻虫砜和硫双威及其组合物对孢囊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由表2可知,氟噻虫砜和硫双威对孢囊线虫的LC50分别为3.89mg/L和10.50mg/L。氟噻虫砜和硫双威配比在30∶1至1∶3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氟噻虫砜和硫双威两者在30∶1至1∶3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两者在2∶1,其共毒系数为219.78,增效作用最为明显。下面通过田间试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阐述,实施例中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55%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三氟咪啶酰胺10%、硫双威45%、木质素磺酸盐7%、十二烷基硫酸钠5%、滑石粉补足至100%,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60%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三氟咪啶酰胺55%、硫双威5%、烷基牛磺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白炭黑补足至100%,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实施例3:26%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三氟咪啶酰胺6%、硫双威20%、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3%、拉开粉BX8%、硅藻土补足至100%,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6%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可湿性粉剂。实施例4:18%三氟咪啶酰胺·硫双威水分散性粒剂三氟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含氟噻虫砜和硫双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含氟噻虫砜和硫双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重量份数比为30:1-1: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噻虫砜和硫双威的重量份数优选为比为1:10-10: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线虫组合物中还包含其他农药助剂,如杀,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防冻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朋勉古锟山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