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96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拨杆(3),拨杆(3)通过第二连杆(2)与第一连杆(1)相连;被动转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和主转轴(6),杯体(4)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3)相配合的滑槽(7),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4)转动四分之一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滚筒转动和静置的自动交替,转动过程实现摇青,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静置过程实现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6~7次摇青、晾青交替,叶片呈绿叶红边,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茶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
本技术涉及茶叶杀青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
技术介绍
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防止烘干过程中变色。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杀青机械多采用微波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等,微波杀青机成本较高,滚筒杀青机是制茶工艺中最常见的杀青设备。茶叶在滚筒杀青机筒体内靠摩擦和筒体转动的离心力在滚筒内抛转,并吸收热量达到杀青目的。杀青适度后,反转滚筒,利用筒壁的螺旋导叶板将茶叶推出筒外。同时,借助滚筒末端的风扇将筒内茶叶排净。通常由滚筒、传动装置、风扇、机架、炉灶等部分组成。滚筒用钢板卷制而成,内壁焊有导叶板,帮助进叶或推出杀青叶,并将茶叶带至一定高度后抛下。风扇可正、反转,以吹叶出筒或吸排湿气。滚筒的两端外围设有挡烟圈,中心有一转轴,通过两端的辐条与筒体相接,转轴由轴承支撑于机架上。传统滚筒杀青机通常采用驱动电机连接减速机,随后直接驱动滚筒转轴转动,转动方式单一(为持续单向转动),无法实现摇青与晾青的交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实现杀青过程中摇青与晾青的自动交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和轴承座,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拨杆,第一连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和主转轴,杀青滚筒与主转轴同轴固定,主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上,杯体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配合的通孔,主转轴与杯体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相配合的滑槽,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转动四分之一周。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设有稳定柱,稳定柱由连接部和稳定部构成,第二连杆连接在连接部上,稳定部为半开的圆环,稳定部伸进杯体内,杯体壁的顶端设有四个与稳定部配合的凹槽,各凹槽设于相邻滑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的拨杆与第二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拨杆、第二连杆、稳定柱及第一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拨杆的外壁可拆卸安装有保护垫层。所述滑槽的内壁可拆卸安装有保护垫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了滚筒转动和静置的自动交替,转动过程实现摇青,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静置过程实现晾青,摇青后叶子恢复舒张状态,称为还青,还青后静置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6~7次摇青、晾青交替,叶片呈绿叶红边,状如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茶香。2)本技术稳定柱与杯壁上的凹槽相匹配,在拨杆脱离滑槽(拨杆转至杯体上方脱离杯体)时能够有效保证杯体的相对固定,避免杯体脱离了拨杆的控制而发生抖动甚至转动。3)本技术将应力相对集中的拨杆、第二连杆、稳定柱及第一连杆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驱动组件使用寿命。4)本技术在频繁接触摩擦的拨杆外壁与滑槽内壁之间设置可更换的保护垫,磨损后更换保护垫即可,维护及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拨杆进入滑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拨杆滑动至滑槽底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拨杆脱离滑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转轴及滚筒静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拨杆,4-杯体,5-轴承座,6-主转轴,7-滑槽,8-连接部,9-稳定部,1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和轴承座5,轴承座5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拨杆3,第一连杆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3通过第二连杆2与第一连杆1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和主转轴6,杀青滚筒与主转轴6同轴固定,主转轴6带动杀青滚筒运动,主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5上,杯体4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6配合的通孔,主转轴6与杯体4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4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3相配合的滑槽7,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4转动四分之一周。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拨杆3进入滑槽7,拨杆3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图中所示逆时针方向),拨杆3由滑槽7的顶部开口进入滑槽7并继续滑动至如图2所示的滑槽7的底部,此过程中杯体4带动主转轴6持续逆时针转动;拨杆3继续转动,由滑槽7的底部逐渐滑动至如图3所示的滑槽7的顶部,此过程中杯体4同样带动主转轴6持续逆时针转动;直到拨杆3完全脱离滑槽7(如图4所示),拨杆3失去对杯体4的驱动作用,此过程中主转轴6始终保持静止,直至拨杆3转至左侧的下一个滑槽7中,完成循环。整个过程中,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主转轴6转动四分之一周,驱动电机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主转轴6有一半时间处于转动状态,一半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实现了滚筒转动和静置的自动交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1的末端设有稳定柱,稳定柱由连接部8和稳定部9构成,第二连杆2连接在连接部8上,稳定部9为半开的圆环,稳定部9伸进杯体4内,杯体4壁的顶端设有四个与稳定部9配合的凹槽10,各凹槽10设于相邻滑槽7的开口之间。稳定柱与杯壁上的凹槽10相匹配,在拨杆3脱离滑槽7(拨杆3转至杯体4上方脱离杯体4,即图4所示工况)时能够有效保证杯体4的相对固定,避免杯体4脱离了拨杆3的控制而发生抖动甚至转动。本技术所述的拨杆3与第二连杆2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拨杆3、第二连杆2、稳定柱及第一连杆1均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最佳,能够保障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驱动组件使用寿命。拨杆3外壁与滑槽7内壁之间频繁接触摩擦,为了降低驱动组件的维护和使用成本,可在拨杆3的外壁可拆卸安装保护垫层,同样的,滑槽7的内壁也可安装可拆卸更换的保护垫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和轴承座(5),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拨杆(3),第一连杆(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3)通过第二连杆(2)与第一连杆(1)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和主转轴(6),杀青滚筒与主转轴(6)同轴固定,主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5)上,杯体(4)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6)配合的通孔,主转轴(6)与杯体(4)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4)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3)相配合的滑槽(7),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4)转动四分之一周。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传动组件、被动转杯和轴承座(5),所述的主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拨杆(3),第一连杆(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拨杆(3)通过第二连杆(2)与第一连杆(1)相连;所述的被动转杯包括上端开口的杯体(4)和主转轴(6),杀青滚筒与主转轴(6)同轴固定,主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的轴承座(5)上,杯体(4)的底部中心设有与主转轴(6)配合的通孔,主转轴(6)与杯体(4)底部中心固定相连,所述的杯体(4)壁上设有四个与拨杆(3)相配合的滑槽(7),驱动电机转动一周带动杯体(4)转动四分之一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杀青机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末端设有稳定柱,稳定柱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韩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