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88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输出齿轮,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限位连接块与拉线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层齿轮、齿轮螺母和丝杆,所述两层齿轮包括直径大的第一层齿轮和直径小的第二层齿轮,所述齿轮螺母周向具有与第二层齿轮啮合的齿牙且中心孔具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控制器设有信号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结构设计合理,传动机构采用两层齿轮和嵌套的丝杆与齿轮螺母,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更为合理;通过信号开关触发传递信号给BCM控制电机正反转动,从而实现控制器的自动开锁和自动复位,实用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
本技术属于控制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舒适度需求的提升,门锁的开启由电动控制器进行,电动控制器又称为电动执行机构;它是一种能提供直线或旋转运动的驱动装置,它利用某种驱动能源并在某种控制信号作用下工作。电动控制器的优点是能源取用方便,信号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便于集中控制,灵敏度和精度较高,与电动调节仪表配合方便,安装接线简单,但现有的控制器只能执行单一的向前推或者向后拉的方式执行开启锁的功能。能够执行前进或者后退的电动锁止控制器就成为了一个需求。再者,目前市场上的控制器大都具有零件多且杂,结构设置不合理、体积大等缺点,这些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有鉴于此,本领域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电动解锁且不需要复位弹簧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门锁控制器,且结构设计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结构设计合理,传动机构采用两层齿轮和嵌套的丝杆与齿轮螺母,使得结构更为紧凑、更为合理;通过信号开关触发传递信号给BCM控制电机正反转动,从而实现控制器的自动开锁和自动复位,实用性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限位连接块与拉线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层齿轮、齿轮螺母和丝杆,所述两层齿轮包括直径大的第一层齿轮和直径小的第二层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层齿轮与所述齿轮螺母相啮合,所述齿轮螺母周向具有与第二层齿轮啮合的齿牙且中心孔具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定义丝杆前进的方向为前端,所述丝杆的前端与所述限位连接块连接,拉线的后端连接于限位连接块且前端与门锁连接;所述控制器设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沿所述丝杆的前进方向前后排布,所述限位连接块设有用于触发信号开关的触发部。进一步地说,所述触发部的两侧具有引导信号开关与触发部接触的导向斜面。进一步地说,所述丝杆与所述限位连接块之间通过销轴穿过丝杆的前端与限位连接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机为能够正转和反转的电机。进一步地说,所述电机和所有所述信号开关分别与BCM电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拉线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一、本技术中电机的输出齿轮连接双层齿轮,双层齿轮连接齿轮螺母,齿轮螺母嵌套连接有丝杆,丝杆通过限位连接块连接拉线,工作时,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限位连接块沿壳体滑动进而拉动拉线,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丝杆的一侧设有两个信号开关,限位连接块的上端设有触发部,当限位连接块位于第一信号开关时,第一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第一信号开关接通,拉线处于拉紧状态,当限位连接块位于第二信号开关时,第二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第二信号开关接通,拉线处于松开状态,如此,实现控制器的自动开锁和自动复位,设计合理,实用性佳;二、本技术中的设置的信号开关,具有能够触发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BCM的作用,另外信号开关还可具有测试速度和距离的作用;触发部的两侧具有引导信号开关与触发部接触的导向斜面,设计导向斜面具有导向作用,方便触发信号开关,避免由于信号开关触发不到导致控制器接收不到信号而失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限位连接块和拉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壳体101、电机102、输出齿轮103、限位连接块104、触发部1041、两层齿轮105、第一层齿轮1051、第二层齿轮1052、齿轮螺母106、丝杆107、第一信号开关108、第二信号开关109、拉线110和保护套1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102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输出齿轮103,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限位连接块104与拉线110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层齿轮105、齿轮螺母106和丝杆107,所述两层齿轮包括直径大的第一层齿轮1051和直径小的第二层齿轮1052,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层齿轮与所述齿轮螺母相啮合,所述齿轮螺母周向具有与第二层齿轮啮合的齿牙且中心孔具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定义丝杆前进的方向为前端,所述丝杆的前端与所述限位连接块连接,拉线的后端连接于限位连接块且前端与门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限位连接块沿壳体滑动进而拉动拉线;所述控制器设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沿所述丝杆107的前进方向前后排布,所述信号开关设有两个且分别为靠近齿轮螺母的第一信号开关108与远离齿轮螺母的第二信号开关109,所述限位连接块104设有用于触发信号开关的触发部1041,控制器控制电机拉紧拉线时,所述限位连接块位于第一信号开关处,所述第一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所述第一信号开关触发,并传递信号给BCM(车身控制模块),控制器控制电机松开拉线时,所述限位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信号开关,所述第二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所述第二信号开关接通并再次传递信号给BCM。所述触发部的两侧具有引导信号开关与触发部接触的导向斜面。所述触发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所述等腰梯形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底和位于下方的下底,所述上等腰梯形的上底的长度大于下底的长度。所述丝杆与所述限位连接块之间通过销轴穿过丝杆的前端与限位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为能够正转和反转的电机。所述电机和所有所述信号开关分别与BCM电连接。所述拉线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110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BCM接收到开锁信号,立即控制电机驱动传动机构带动限位连接块沿壳体滑动进而拉紧拉线,此时限位连接块位于第一信号开关,第一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第一信号开关触发并传递信号给BCM,BCM接收到第一信号开关的触发信号并经过判断后控制电机反向转动驱动限位连接块往回滑动从而松开拉线,此时限位连接块位于第二信号开关,第二信号开关的按钮位于触发部的下方且抵紧触发部的下端,第二信号开关接通并传递信号给BCM,即实现控制器的自动开锁和自动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102)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输出齿轮(103),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限位连接块(104)与拉线(110)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层齿轮(105)、齿轮螺母(106)和丝杆(107),所述两层齿轮包括直径大的第一层齿轮(1051)和直径小的第二层齿轮(1052),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层齿轮与所述齿轮螺母相啮合,所述齿轮螺母周向具有与第二层齿轮啮合的齿牙且中心孔具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定义丝杆前进的方向为前端,所述丝杆的前端与所述限位连接块连接,拉线的后端连接于限位连接块且前端与门锁连接;所述控制器设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沿所述丝杆(107)的前进方向前后排布,所述限位连接块(104)设有用于触发信号开关的触发部(10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自动门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102)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输出齿轮(103),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限位连接块(104)与拉线(110)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层齿轮(105)、齿轮螺母(106)和丝杆(107),所述两层齿轮包括直径大的第一层齿轮(1051)和直径小的第二层齿轮(1052),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层齿轮与所述齿轮螺母相啮合,所述齿轮螺母周向具有与第二层齿轮啮合的齿牙且中心孔具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定义丝杆前进的方向为前端,所述丝杆的前端与所述限位连接块连接,拉线的后端连接于限位连接块且前端与门锁连接;所述控制器设有信号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祥报邹书洋汪靖杨来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睿唯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