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预制底板与叠合楼板结构及叠合楼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751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预制底板与叠合楼板结构及叠合楼板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领域,解决现有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成型后抗弯、抗剪和抗裂能力不能调节;预制底板类型多,不便于预制生产、运输和安装;以及跨度较大时,厚度增加,不经济,难起吊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预制底板,包括预制底板和支撑件,预制底板内埋设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穿出预制底板上表面,预制底板上下侧任一侧连接支撑件,支撑件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预制底板上表面浇筑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叠合楼板结构。预制底板连接支撑件,预制底板可做得更薄,还可调节其在施工阶段的抗弯能力,减少了组合预制底板的类型,实现了免支模施工,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预制底板与叠合楼板结构及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组合预制底板和叠合楼板结构,以及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叠合楼板是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相结合的一种楼盖形式。一定厚度的预制底板与上部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共同受力。叠合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又具有刚度大、节约模板、缩短工期等优点,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现有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厚度一般为5~9cm,适用于跨度范围不超过6m的楼板,使用受到楼板跨度的限制。对于跨度较大的楼板,即跨度超过6m的楼板,为满足强度要求,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厚度、配筋均会相应增加,增大了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经济性较差。此外,随着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的厚度增加,其自重也显著增加,极易出现传统起吊设备起吊能力无法满足的情况,即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还受到起吊能力的制约。在施工方式上,对跨度较大的楼板,若是采用适用于跨度范围为6m以内的预制板,则楼板需要拼缝连接,需要局部支模板,不能实现免支模施工。现有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预制成型后,其板厚和配筋就成为一个确定值,其抗弯能力和抗裂能力就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1)和支撑件(2),预制底板(1)内还埋设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穿出预制底板(1)的上表面,支撑件(2)位于预制底板(1)的上侧或下侧,并且支撑件(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件的上端或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1)和支撑件(2),预制底板(1)内还埋设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穿出预制底板(1)的上表面,支撑件(2)位于预制底板(1)的上侧或下侧,并且支撑件(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件的上端或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套筒(31)、连接杆(32)或套管(33),其中:套筒(31)埋设于预制底板(1)内,套筒(31)的上端或下端设置螺纹入口(311),支撑件(2)通过螺栓(312)连接于套筒(31)的螺纹入口(311)处;连接杆(32)的上端穿出预制底板(1)的上表面,连接杆(32)的下端穿出预制底板(1)的下表面,连接杆(32)的下段设置销孔,销孔内穿设销钉(321),支撑件(2)通过销钉(321)连接于连接杆(32)的下端;套管(33)内穿设螺杆(331),螺杆(331)的上下端的任意一端通过螺母(332)连接支撑件(2),螺杆(331)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32)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的下端不穿出预制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套管(33)的下端不超出预制底板(1)的下表面,并且套管(33)和支撑件(2)之间设置垫圈(33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设置与预制底板(1)配合的防滑脱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脱结构为:连接件的外侧设置凸出连接件的环形;或者防滑脱结构为连接件的外侧呈波浪形或圆台形,且圆台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靠近支撑件(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为型钢、合金型材、混凝土构件或高分子材料构件。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套筒(31),套筒(31)的下端设置螺纹入口(311),支撑件(2)连接于预制底板(1)的下侧,套筒(31)穿出预制底板(1)上表面的部分形成抗剪栓钉(313);支撑件(2)为杆或梁,支撑件(2)的端部位于预制底板(1)的边界以内,支撑件(2)的端部与预制底板(1)的侧边形成挂台。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的周围设置凸出套筒(31)的第一固定环(314),第一固定环(314)位于预制底板(1)的上表面。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胜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普珞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