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倩倩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楼板及预制楼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88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型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楼板及预制楼板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预制楼板,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预制楼板模具包括模台、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均包括支撑面及成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高,减少了预制楼板装配时的工序及生产时的制造成本,节省了人工装配的时间及制造时间,能够节省60%的现场调校时间,节省了装配及补料的人工成本及施工时间,在保证满足建筑力学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及制造成本,适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楼板及预制楼板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型材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及预制楼板模具。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叠合楼板作为主要的构件被广泛应用。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行业内,现有叠合楼板的大多数采用侧边出筋(预留钢筋出头)的方式,而现有技术中的出筋方式通常分为四侧出筋和两侧出筋两种;这两种出筋方式的叠合楼板虽然安装后稳固性佳;但是由于叠合楼板四侧出筋或两侧出筋,导致在装配过程中为了避免相邻叠合楼板侧面的钢筋相互影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进行钢筋校正,装配成本高;同时,采用四侧出筋或两侧出筋的叠合楼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过多的材料,制造成本高,且相邻的叠合楼板在安装后需要人工进行连接面的补料,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成本及装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工厂内制造成本及生产时间、节省现场装配成本及装配时间、节省人工成本的预制楼板及预制楼板模具。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楼板,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所述的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作为优选,所述的板体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板体侧面的钢筋。作为优选,所述的板体的下部为长方体;所述的板体的上部的侧面与其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一种用于制成上述预制楼板的预制楼板模具,包括模台,还包括位于模台的上表面且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所述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均包括底面与模台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的支撑面,还均包括垂直于模台的上表面且与支撑面的一侧连接的成型面;所述的第一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二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三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及第四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形成用于制作预制楼板的长方体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第二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第三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和/或第四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连接有折边;所述的折边与模台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侧模的成型面、第二侧模的成型面、第三侧模的成型面和/或第四侧模的成型面设置有多个通孔。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将支撑面固定于模台上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以根据当前施工环境选择不出筋、一侧出筋或多侧出筋等多种上述模具制造出的预制楼板,经试验,能够节省60%的现场调校时间,且能够大幅度节省装配及补料的人工成本及施工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现场的补料工序及补料耗费的材料;2)通过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的配合使用,生产出侧面较少出筋的预制楼板,由此减少了预制楼板装配时的工序及生产时的制造成本,节省了人工装配的时间及制造时间,进一步加快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各个侧模可以自由组合拼装,使用更加灵活,可以制造出多种预制楼板;3)本专利技术实用性高,在保证满足建筑力学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及制造成本,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2中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中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中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第一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的第一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3中的第一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4中的第一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4中预制楼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侧模;2-第二侧模;3-第三侧模;4-第四侧模;5-支撑面;6-成型面;7-折边;8-通孔;9-固定装置;10-板体;11-桁架钢筋;12-钢筋;13-模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即桁架钢筋的上弦暴露于板体的上表面外,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即为现场施工阶段现浇于板体上的混凝土层;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为了增加板体与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摩擦力,板体的上表面为粗糙面;当装配上述预制楼板时,将预制楼板放置于预设位置,然后在板体的上表面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由此使得建筑的抗拉性能、防裂性能及防渗性能更佳,装配更加快捷简便。本实施例中,板体的四侧完整,没有钢筋凸出任一侧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制成上述预制楼板的预制楼板模具,包括模台,还包括位于模台的上表面且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多组模具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可以自由组合拼装。如图5所示,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均包括底面与模台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的支撑面,还均包括垂直于模台的上表面且与支撑面的一侧连接的成型面;第一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二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三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及第四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形成用于制作预制楼板的长方体空间。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支撑面固定于模台上的固定装置,由此避免在制作预制楼板的过程中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移动,固定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磁盒。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本实施例中,板体的下部为长方体;板体的上部的侧面与其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β不小于90°,具体的,板体的上部的其中2个侧面与其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β不小于90°,由此对应上述的预制楼板模具的折边所制作出的斜面,保证了在减少出筋面的同时使得建筑符合力学要求。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制成上述预制楼板的预制楼板模具,包括模台,还包括位于模台的上表面且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多组模具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可以自由组合拼装。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均包括底面与模台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的支撑面,还均包括垂直于模台的上表面且与支撑面的一侧连接的成型面;第一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二侧模的成型面内侧、第三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及第四侧模的成型面内侧形成用于制作预制楼板的长方体空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第二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第三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和/或第四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连接有折边;折边与模台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如图6所示,具体的,第一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及第一侧模的成型面的上侧连接有折边,由此使得预制楼板的上部具有斜面,能够增加配筋位置的厚度,增加整个建筑的力学强度,增加握裹力。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本实施例中,板体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板体侧面的钢筋,钢筋可以根据当前建筑的结构及当前预制楼板在建筑中的位置确定当前预制楼板的一侧或多侧出筋,钢筋可以使得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制成上述预制楼板的预制楼板模具,包括模台,还包括位于模台的上表面且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多组模具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可以自由组合拼装。第一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所述的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及设置在板体内的桁架钢筋;所述的桁架钢筋的下弦埋在板体内,其上弦位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板体侧面的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的下部为长方体;所述的板体的上部的侧面与其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4.一种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制楼板的预制楼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台,还包括位于模台的上表面且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所述的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及第四侧模均包括底面与模台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的支撑面,还均包括垂直于模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倩胡燕子
申请(专利权)人:李倩倩胡燕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