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3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与主塔塔柱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每个固定架架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部,及容纳主塔钢筋通过的中空部。用于承载钢筋的支承架,支承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支承架的数量与固定架的数量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定架将整个钢筋绑扎平台固定于主塔塔柱上,具体地,通过支撑部与主塔塔柱支撑连接,通过中空部与主塔钢筋固定,采用支承架承载待存放钢筋,随着爬模施工的进行,钢筋绑扎平台可随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无需将钢筋存放在爬模平台上,且无需使用起吊设备多次进行起吊,可有效解决爬模平台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起吊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
本技术涉及爬模施工钢筋绑扎辅助工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自身跨度越来越大,桥梁主塔高度也越来越高,桥梁主塔塔柱的搭设一般采用爬模施工,爬模施工是当前高耸结构物施工中较先进的施工方法,它集模板支架、施工脚手架平台于一体,以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为重要支承主体,模板与混凝土实现密贴,上层模板由下层模板上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摩擦力支撑,垂度、平整度、曲率易于调整及控制,可避免施工误差积累,设计合理,模板不占用施工场地,可循环倒用,无需配置太多的数量。爬模施工时其主筋安装方法一般采用塔吊将钢筋吊至爬模平台上,由施工人员进行钢筋安装,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因施工过程中爬模平台无法存放过多的钢筋,导致起吊设备使用次数增多,造成起吊机械资源紧缺;2、因爬模平台承载能力有限,施工人员难以预估爬模平台钢筋存放量,容易导致爬模平台过载结构件疲劳而造成爬模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一种针对爬模施工的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来解决施工过程中钢筋存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爬模平台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起吊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安全的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本技术提供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与主塔塔柱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每个所述固定架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部,及容纳主塔钢筋通过的中空部;用于承载钢筋的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支承架的数量与固定架的数量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为L形,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相对面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连接件数量与固定孔数量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角钢,及突出设置在所述角钢一边上的多个固定板,第二支撑板上的固定孔设置在固定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连接件围绕形成所述中空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架侧壁与所述支承架底部的加强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架末端还固定设置有防止钢筋掉落的挡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多个所述支承架之间跨设有矩形的放置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架、加强杆、挡板均采用角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技术采用固定架将整个钢筋绑扎平台固定于主塔塔柱上,具体地,通过支撑部与主塔塔柱支撑连接,通过中空部与主塔钢筋固定,采用支承架承载待存放钢筋,随着爬模施工的进行,钢筋绑扎平台可随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无需将钢筋存放在爬模平台上,且无需使用起吊设备多次进行起吊,可有效解决爬模平台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起吊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安全。(2)本技术采用第一支撑板、L形的第二支撑板配合连接件形成支撑部,实现固定架在主塔钢筋上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本方案中的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随着爬模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安全。(3)本技术在固定架侧壁与支承架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结构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支承架末端固定设置有挡板,防止存放的钢筋掉落;多个支承架之间跨设有矩形的放置板,将多个支承架结合为一个整体,提高钢筋绑扎平台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主视图;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图5是图4中C-C剖视图;图6是图4中D-D剖视图。附图标记:1—固定架,11—支撑部,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二支撑板,113—连接件,114—固定孔,115—固定板,12—中空部,2—支承架,21—挡板,3—加强杆,4—放置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与主塔塔柱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1,每个所述固定架1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部11,及容纳主塔钢筋通过的中空部12;用于承载钢筋的支承架2,所述支承架2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支承架2的数量与固定架1的数量相同。本技术采用固定架1将整个钢筋绑扎平台固定于主塔塔柱上,具体地,通过支撑部11与主塔塔柱支撑连接,通过中空部12与主塔钢筋固定,采用支承架2承载待存放钢筋,随着爬模施工的进行,钢筋绑扎平台可随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无需将钢筋存放在爬模平台上,且无需使用起吊设备多次进行起吊,可有效解决爬模平台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起吊设备利用率、保证生产安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11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1,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2为L形,第一支撑板111与第二支撑板112的相对面之间通过连接件113可拆卸连接。采用第一支撑板111、L形的第二支撑板112配合连接件113形成支撑部11,实现固定架1在主塔钢筋上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本方案中的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随着爬模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安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4,所述连接件113数量与固定孔114数量相同。采用连接件113穿过第一支撑板111及第二支撑板112上的固定孔114,实现绑扎平台与主塔塔柱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12包括角钢,及突出设置在所述角钢一边上的多个固定板115,第二支撑板112上的固定孔114设置在固定板115上。第二支撑板112采用角钢,节省材料,重量更轻。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与连接件113围绕形成所述中空部12。中空部12用于容纳主塔钢筋,由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与连接件113围绕形成,使支撑部11与主塔钢筋连接紧密,不易松脱,且安装拆卸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所述固定架1侧壁与所述支承架2底部的加强杆3。可加强结构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承架2末端还固定设置有防止钢筋掉落的挡板21。提高钢筋绑扎平台使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个所述支承架2之间跨设有矩形的放置板4。将多个支承架2结合为一个整体,提高钢筋绑扎平台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承架2、加强杆3、挡板21均采用角钢。角钢在使用中要求有较好的可焊性、塑性变形性能及一定的机械强度。使用时,首先安装固定架1,分别将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环绕在主塔钢筋周围,使主塔钢筋位于中空部12内,调整好位置后,采用连接件113将支撑板连接固定,固定架1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多个固定架1安装好之后,在多个支撑架2之间跨设放置板4形成用于承载钢筋的平台。随着爬模施工的进行,钢筋绑扎平台可随施工同步向上移动,使用方便,无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与主塔塔柱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1),每个所述固定架(1)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部(11),及容纳主塔钢筋通过的中空部(12);用于承载钢筋的支承架(2),所述支承架(2)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支承架(2)的数量与固定架(1)的数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与主塔塔柱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架(1),每个所述固定架(1)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部(11),及容纳主塔钢筋通过的中空部(12);用于承载钢筋的支承架(2),所述支承架(2)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支承架(2)的数量与固定架(1)的数量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1),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2)为L形,第一支撑板(111)与第二支撑板(112)的相对面之间通过连接件(113)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模施工可移动钢筋绑扎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4),所述连接件(113)数量与固定孔(114)数量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爬模施工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世靖李永旗宋洪喜韩胜利国旗王全科林博学刘超张鹏飞唐明张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