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1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刚性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凸起板连接,所述凸起板的侧边设有防下潜横梁总成,所述防下潜横梁总成包括防下潜横梁挡板和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连接的防下潜横梁安装板,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凸起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缺乏防下潜功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结构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汽车的普及给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设计带来了发展。汽车座椅是为乘客提供乘坐的部件,同时也是汽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部件,对车内乘员提供决定性的保护作用,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因惯性作用身体容易瞬时向前移动,同时在安全带的约束下产生向前下方滑移的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潜”。一旦发生下潜的情况,腰部安全带会紧勒乘员的腰腹部,对盆腔、腹部甚至胸腔造成很大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排座椅缺乏防下潜功能,在发生事故时,容易对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缺乏防下潜功能的问题。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刚性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凸起板连接,所述凸起板的侧边设有防下潜横梁总成,所述防下潜横梁总成包括防下潜横梁挡板和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连接的防下潜横梁安装板,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凸起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刚性的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且通过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将刚性的支架本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其中,防下潜横梁挡板通过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凸起板的内侧面,通过防下潜横梁挡板实现防下潜功能,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后排坐垫总成下方的防下潜横梁挡板能有效阻止乘员因惯性向前、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避免下潜给后排的乘员带来损伤。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的宽度为所述凸起板厚度的5~8倍。进一步地,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凸起板的内侧面,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和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边。进一步地,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和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凸起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板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为椭圆形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板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的汽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在后排坐垫总成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在第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在第二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刚性的支架本体11,支架本体11具体可以采用钢质材质制作。所述支架本体11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20的下方,具体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后排坐垫总成20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1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所述第一安装板1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12之间通过凸起板11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112、所述第二安装板112和所述凸起板113可以一体成型,以减少组装步骤。本实施例中,凸起板113的截面大致呈L型。所述凸起板113的侧边设有防下潜横梁总成14,所述防下潜横梁总成14包括防下潜横梁挡板141和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141连接的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安装在所述凸起板113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安装板111上设有第一安装点115,所述第二安装板112上设有第二安装点116,所述第一安装点115和所述第二安装点116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钣金(图未示)上。优选的,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141的宽度为所述凸起板133厚度的5~8倍,以保证阻挡下潜时,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具体的,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凸起板113的内侧面,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在所述凸起板113的内侧面。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141和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可以一体成型,减少组装步骤。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141和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之间可以设有弧形过渡边143,保证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141和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142之间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板113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120,以减轻结构重量。具体的,所述减重孔120为椭圆形减重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板113上还设有若干个加强筋130,用于提升凸起板113的结构强度,保证结构可靠性。根据本实施例提出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刚性的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且通过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将刚性的支架本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其中,防下潜横梁挡板通过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凸起板的内侧面,通过防下潜横梁挡板实现防下潜功能,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后排坐垫总成下方的防下潜横梁挡板能有效阻止乘员因惯性向前、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避免下潜给后排的乘员带来损伤。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至少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采用该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的汽车,实现了后排乘客的防下潜功能,提升了安全性。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凸起板连接,所述凸起板的侧边设有防下潜横梁总成,所述防下潜横梁总成包括防下潜横梁挡板和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连接的防下潜横梁安装板,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凸起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安装在后排坐垫总成的下方,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凸起板连接,所述凸起板的侧边设有防下潜横梁总成,所述防下潜横梁总成包括防下潜横梁挡板和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连接的防下潜横梁安装板,所述防下潜横梁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凸起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和所述第二安装点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钣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横梁挡板的宽度为所述凸起板厚度的5~8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雅婷尹伟何伟力谌林杨正刚何文周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