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调节装置与环模制粒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80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隙调节装置与环模制粒机,间隙调节装置包括驱动件、滑动件、一个以上的传动件及一个以上的调节组件,驱动件输出端与滑动件连接,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旋转轴,传动件与滑动件可转动连接,且传动件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连接件与旋转轴连接。如此,当滑动件进行运动时,旋转轴则在连接件的带动下进行自转。此外,旋转轴用于套装在环模制粒机的压辊内,且旋转轴的轴心用于偏移压辊的轴心设置。如此,当旋转轴发生自转带动压辊转动时,由于旋转轴的轴心与压辊的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压辊在转动过程中与环模之间的间隙时刻发生变化,这样,便可实现压辊与环模之间间隙快速且准确调节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隙调节装置与环模制粒机
本技术涉及环模制粒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间隙调节装置与环模制粒机。
技术介绍
环模制粒机是以玉米、豆粕、秸秆、草、稻壳等的粉碎物直接压制颗粒的饲料加工机械设备,通常由料液分配器、压辊、环模及设置在环模外侧的切刀组成,环模制粒机按照压辊的数量可分为单辊制粒机、双辊制粒机及多辊制粒机。当原料经过料液分配器调制后进入制粒机环模内时,启动设备,压辊与环模相对转动,原料在压辊的挤压作用下,从环模侧壁上的环模孔被挤压出。被挤压出的原料再经过切刀切断,从而实现了原料颗粒化。在制粒过程中,调节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尤为重要,其不仅直接影响环模制粒机生产的产品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制粒机设备的寿命。当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过大时,会造成压辊滑落,原料堵塞在环模孔中,无法被挤出。当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过小时,压辊与环模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环模制粒机设备严重损坏。在调节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过程中,一般采用手动调节。首先松掉压辊支承板上的锁紧螺栓和每个锁紧螺栓上的螺母,再多次调整螺栓的位置使得压辊与环模达到合适距离。然而,由于这种调节方式主要依靠经验调节,因此,每次调整后的环模制粒机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由于这种调节方式需要停机对环模多次调整,因此,严重影响环模制粒机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间隙调节装置与环模制粒机,它能够快速且准确调整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间隙调节装置,包括:驱动件;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以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连接;一个以上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旋转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用于套装在环模制粒机的压辊内,且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用于偏移所述压辊的轴心设置。上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包括驱动件、滑动件、一个以上的传动件及一个以上的调节组件,驱动件输出端与滑动件连接,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旋转轴,传动件与滑动件可转动连接,且传动件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连接件与旋转轴连接。由此可知,滑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运动,从而带动传动件转动,进而使得连接件绕旋转轴轴心转动,而由于连接件与旋转轴连接,因此,当滑动件进行运动时,旋转轴则在连接件的带动下进行自转。此外,旋转轴用于套装在环模制粒机的压辊内,且旋转轴的轴心用于偏移压辊的轴心设置,也即是,在间隙调节过程中,旋转轴的轴心与压辊的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此,当旋转轴发生自转带动压辊转动时,由于旋转轴的轴心与压辊的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压辊在转动过程中与环模之间的间隙时刻发生变化,这样,便可实现压辊与环模之间间隙快速且准确调节操作。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能使得所述传动件长度可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为第一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所述第二转动部为第二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所述连接部为直螺纹套筒,所述直螺纹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螺纹连接,所述直螺纹套筒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壁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配合。进一步地,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装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导条,所述导条用于与所述环模制粒机的端盖上的导槽导向配合。进一步地,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轴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进一步地,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设有凸部,所述传动轴能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中,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将所述传动轴固定在所述凸部上。一种环模制粒机,包括:采用以上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与制粒机本体,所述间隙调节装置装设在所述制粒机本体上,其中,所述制粒机本体包括端盖、环模及一个以上的压辊,所述端盖套接所述滑动件,且所述滑动件能在所述端盖内来回运动;所述压辊套接所述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与所述压辊的轴心偏移设置。上述的环模制粒机包括间隙调节装置与制粒机本体,其中,制粒机本体包括端盖、环模及一个以上的压辊,滑动件套接在端盖内,且滑动件能在端盖内来回运动。如此,滑动件在驱动件的驱使下能稳定在端盖内来回运动。由于压辊套接旋转轴,且旋转轴的轴心与压辊的轴心偏移设置,因此,当滑动件进行来回运动时,旋转轴进行自转,带动压辊转动,从而使得压辊与环模之间的间隙时刻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了压辊与环模之间间隙快速且准确调节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制粒机本体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与一个以上的轴承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轴承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动件、传动件及连接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传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转动部与滑动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转动部与连接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环模制粒机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环模制粒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旋转轴与压辊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间隙调节装置,110、驱动件,120、滑动件,121、开口,122、第一转动轴,123、导条,124、凸部,125、第一通孔,130、传动件,131、第一转动部,132、第二转动部,133、连接部,134、螺帽,135、润滑油嘴,140、调节组件,141、连接件,142、旋转轴,1421、旋转轴的轴心,143、第二转动轴,144、垫圈,145、螺栓,150、传动轴,160、第一固定件,170、第二固定件,200、制粒机本体,210、端盖,220、环模,230、压辊,231、压辊的轴心,240、前板,241、第二通孔,242、轴承孔,250、加强环,260、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以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连接;一个以上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旋转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用于套装在环模制粒机的压辊内,且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用于偏移所述压辊的轴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以上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连接;一个以上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旋转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用于套装在环模制粒机的压辊内,且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用于偏移所述压辊的轴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滑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能使得所述传动件长度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为第一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所述第二转动部为第二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所述连接部为直螺纹套筒,所述直螺纹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螺纹连接,所述直螺纹套筒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系杆端关节轴承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壁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伟黎建文唐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