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自溢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74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49
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接入管、上液管、调平座,在溢流管的顶部并排开设若干溢流小孔,以使溢流管内的溶液沿着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还在接入管的内部设置过滤细网,滤细网的下方与接入管底部之间形成收集杂质的腔体,以使溶液全部经过过滤细网过滤后进入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溢流管采用顶部溢出式,使得溶液从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形成水帘,流动的水帘时刻将溢流管的外壁以及溢流小孔的边缘覆盖湿润,不存在蒸汽与溢流管的外壁接触机会,所以不存在结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部自溢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箔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
技术介绍
铝箔生产过程中,在化成过程中,铝箔在多个化成槽之间S型串联移动时,外漏在相邻两个化成槽之间的铝箔无法与化成槽内的溶液接触,所以需要喷淋管将化成槽内的溶液淋洒在铝箔表面,以保持其表面湿润。现有的喷淋管采用底部出液方式,即在喷淋管的底部设置出液细管或小孔,而喷淋管的底部正好位于化成槽的上方,随着化成槽内挥发的蒸汽向上扩散的同时,蒸汽直接覆盖在喷淋管的底部以及外壁上,由于温度较高的蒸汽接触到金属制成的、温度较低的喷淋管,就形成了结晶,结晶最直接、最容易覆盖或粘附在喷淋管底部的出液细管或小孔上,导致随着出液细管或小孔内溶液的流出,流动的溶液将这些结晶卷入化成槽内,形成杂质,造成对铝箔的划伤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必要提出一种采用顶部出液式、无结晶的顶部自溢流装置。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接入管、上液管、调平座,溢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化成槽的上方,溢流管为空心圆柱形直管,溢流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接入管连通,在溢流管的顶部并排开设若干溢流小孔,以使溢流管内的溶液沿着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还在溢流管靠近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套设防溢流圈,避免溶液沿着溢流管横向溢流,所述接入管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接入管的下端封口、上端敞开,以供上液管插入,在接入管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口,以与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还在接入管的内部设置过滤细网,过滤细网的设置高度低于连通口的高度,滤细网的下方与接入管底部之间形成收集杂质的腔体,以使溶液全部经过过滤细网过滤后进入溢流管,所述上液管的出口穿过过滤细网,以伸入至过滤细网的下方,接入管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底板,在倾斜设置的底板的最低端开设排杂口,在排杂口的口部设置阀门,所述调平座包括设置在溢流管两个端部的两个调平座,调平座包括安装溢流管的卡座,在卡座的底部设置螺杆,螺杆与卡座底部之间螺纹连接,螺杆与化成槽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旋拧螺杆的方式调整溢流管的水平状态。优选的,溢流管顶部的一排溢流小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从溢流小孔两侧流出的溶液均匀一致。优选的,还在接入管内部设置液位感应器,以检测接入管内的溶液的最低高度,并将检测到的液位信息提供至外部控制系统。本技术中,溢流管采用顶部溢出式,使得溶液从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形成水帘,流动的水帘时刻将溢流管的外壁以及溢流小孔的边缘覆盖湿润,不存在蒸汽与溢流管的外壁接触机会,所以不存在结晶的问题。另外,由于溢流管内循环的溶液仍然是通过外部循环泵将化成槽内的溶液抽送形成的,即使外部对循环溶液进行了过滤,但是,过滤后的溶液还是经过回流管道送回在溢流管,而这部分回流管道由于长时间使用,管道老化,也存在内壁掉渣或产生碎屑的问题,这些碎渣和碎屑就直接进入了溢流管,进入了化成槽内,所以,本技术还在接入管内设置过滤细网,使得接入管内的溶液再次被过滤,经过过滤的溶液在自动返流至溢流管内,进而去除因管道老化造成的碎渣或碎屑对溶液的反复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顶部自溢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溢流管、调平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溢流管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溢流管10、溢流小孔11、防溢流圈12、接入管20、过滤细网21、倾斜设置的底板22、液位感应器23、上液管30、调平座40、卡座41、螺杆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管10、接入管20、上液管30、调平座40,溢流管1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化成槽的上方,溢流管10为空心圆柱形直管,溢流管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接入管20连通,在溢流管10的顶部并排开设若干溢流小孔11,以使溢流管10内的溶液沿着溢流小孔11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10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还在溢流管10靠近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套设防溢流圈12,避免溶液沿着溢流管10横向溢流,所述接入管20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接入管20的下端封口、上端敞开,以供上液管30插入,在接入管20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口,以与溢流管10的另一端连接,还在接入管20的内部设置过滤细网21,过滤细网21的设置高度低于连通口的高度,滤细网的下方与接入管20底部之间形成收集杂质的腔体,以使溶液全部经过过滤细网21过滤后进入溢流管10,所述上液管30的出口穿过过滤细网21,以伸入至过滤细网21的下方,接入管20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底板22,在倾斜设置的底板22的最低端开设排杂口,在排杂口的口部设置阀门,所述调平座40包括设置在溢流管10两个端部的两个调平座40,调平座40包括安装溢流管10的卡座41,在卡座41的底部设置螺杆42,螺杆42与卡座41底部之间螺纹连接,螺杆42与化成槽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旋拧螺杆42的方式调整溢流管10的水平状态。进一步,溢流管10顶部的一排溢流小孔11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从溢流小孔11两侧流出的溶液均匀一致。进一步,还在接入管20内部设置液位感应器23,以检测接入管20内的溶液的最低高度,并将检测到的液位信息提供至外部控制系统。本技术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管、接入管、上液管、调平座,溢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化成槽的上方,溢流管为空心圆柱形直管,溢流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接入管连通,在溢流管的顶部并排开设若干溢流小孔,以使溢流管内的溶液沿着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还在溢流管靠近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套设防溢流圈,避免溶液沿着溢流管横向溢流,所述接入管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接入管的下端封口、上端敞开,以供上液管插入,在接入管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口,以与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还在接入管的内部设置过滤细网,过滤细网的设置高度低于连通口的高度,滤细网的下方与接入管底部之间形成收集杂质的腔体,以使溶液全部经过过滤细网过滤后进入溢流管,所述上液管的出口穿过过滤细网,以伸入至过滤细网的下方,接入管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底板,在倾斜设置的底板的最低端开设排杂口,在排杂口的口部设置阀门,所述调平座包括设置在溢流管两个端部的两个调平座,调平座包括安装溢流管的卡座,在卡座的底部设置螺杆,螺杆与卡座底部之间螺纹连接,螺杆与化成槽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旋拧螺杆的方式调整溢流管的水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自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管、接入管、上液管、调平座,溢流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化成槽的上方,溢流管为空心圆柱形直管,溢流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接入管连通,在溢流管的顶部并排开设若干溢流小孔,以使溢流管内的溶液沿着溢流小孔向外溢流,进而沿着溢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落下,还在溢流管靠近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套设防溢流圈,避免溶液沿着溢流管横向溢流,所述接入管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接入管的下端封口、上端敞开,以供上液管插入,在接入管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口,以与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还在接入管的内部设置过滤细网,过滤细网的设置高度低于连通口的高度,滤细网的下方与接入管底部之间形成收集杂质的腔体,以使溶液全部经过过滤细网过滤后进入溢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季新陈健王建中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