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8845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及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该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2)有机硒食用菌菌液的培养;(3)富硒原料的制备;(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结合固体培养基培养,大大缩短了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其生产周期只有固体培养基的1/2‑1/3,生产成本低,并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通过食用菌菌种的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人体更能吸收的有机硒后再进行富硒食用菌菌丝的培养,得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及应用的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火种”之美称,在人体中含量虽微,但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和维持人体最佳营养状态起很大作用。硒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人体对硒的吸收主要从食物中获取,而食物中的硒含量决定了补硒的效果,自然界中,有些生物具有富硒功能,可以提高食物的硒含量。食药用菌菌丝体含有子实体相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特别是多糖含量比子实体更丰富。所以食药用菌菌丝粉,特别是富硒有机食药用菌菌丝粉是大健康产业的瑰宝,是保健品,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值得大力开发。食用菌就是富硒菌类之一(参见《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第4期发表的何冬兰的论文“亚硒酸钠等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1999年第3期《食用菌学报》发表的尚德静的论文“四种食用菌富硒能力的比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培养周期短,成本低,硒含量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应用,生产简单,成本低,得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粉营养丰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将食用菌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食用菌液体菌种;(2)有机硒食用菌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食用菌菌液;(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食用菌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中的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食用菌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食用菌菌丝体。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先将食用菌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食用菌液体菌种,然后将得到的部分食用菌液体菌种在无机硒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菌丝体,食用菌液体菌种在生长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代谢,将培养基中的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最终得到有机硒食用菌菌液,此时有机硒食用菌菌液中包含,富含有机硒元素的食用菌菌丝体等固体和培养液,培养液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硒元素,包括大部分的有机硒元素和少量的无机硒元素,再使用得到的有机硒食用菌菌液浸泡大豆、小麦和玉米,使大豆、小麦和玉米充分吸收有机硒食用菌菌液中的有机硒元素,并将浸泡后的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原料制备富硒固体培养基,此时富硒固体培养基中富含丰富的有机硒元素,最后使用这种富硒固体培养基培养食用菌液体菌种至长出菌丝体,即得到富硒食用菌菌丝体。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结合固体培养基培养,大大缩短了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其生产周期只有固体培养基的1/2-1/3,生产成本低,并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通过食用菌菌种的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人体更能吸收的有机硒后再进行富硒食用菌菌丝的培养,得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每100g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培养的食用菌干菌丝体中硒含量达到45-80微克,其中人体易于吸收的有机硒元素的含量大于85%。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通过采用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主体通过浸泡来吸收由食用菌菌丝体自身将无机硒转化的有机硒,并利用转化的有机硒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液体菌种,使食用菌直接吸收自身转化的有机硒作为硒源,吸收率更高,培养的食用菌菌丝体的硒含量高,其中的有机硒含量更是大大提升。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7-9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100-3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依次加入10-30g葡萄糖、10-30g琼脂、0.2-1g硫酸镁、0.5-2g磷酸氢二钾、3-10g豆粕粉、3-10g蛋白胨和1-5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15-130℃温度下灭菌20-40min,然后冷却至20-30℃后即得到PDA培养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PDA培养基,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极大的提高的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具体的,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按上述质量称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硫酸镁、磷酸氢二钾、豆粕粉、蛋白胨和酵母粉,先将马铃薯切成小方块,加入1L的水煮熟而保持不烂,然后用纱布过滤,虑后的滤液与称好的其它原料一起煮,至全部药品溶解,混合均匀为准,最后分装到培养皿内,并使用纱布做好封口处理,然后将封好口的培养皿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15-130℃,灭菌20-40min,灭菌结束后,待冷却后使用,即得到PDA培养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摇瓶培养基培养食用菌液体菌种,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使食用菌菌种的繁殖更均匀,避免食用菌菌种集中繁殖于某空间,提高了食用菌菌种的繁殖效率和繁殖效果。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摇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15-135℃下灭菌20-45min,冷却至20-30℃,即得到摇瓶培养基。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称取3g豆箔粉、30g白糖、0.83g酵母膏、0.83g磷酸二氢钾、0.83g硫酸镁,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4℃下灭菌35min,冷却至23℃,即得到摇瓶培养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0-25℃,充气培养时间为4-6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0.5-3g磷酸二氢钾。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培养食用菌液体菌种,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缩短食用菌菌种的生长时间,使食用菌菌种的繁殖更均匀,具有良好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0.5-3g磷酸二氢钾,并将以上原料依次溶解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15-135℃下灭菌20-4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将食用菌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食用菌液体菌种;(2)有机硒食用菌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食用菌菌液;(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食用菌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中的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食用菌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食用菌菌丝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将食用菌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食用菌液体菌种;(2)有机硒食用菌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食用菌菌液;(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食用菌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中的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食用菌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食用菌菌丝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和0.5-1.5g硫酸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0-25℃,充气培养时间为4-6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6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和0.5-3g磷酸二氢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充气培养,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桂根邱耀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和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