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502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上切取菌肉进行培育得到母种,在将培育好的母种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当条件下培育得到原种,将原种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然后由桑木屑、杂木屑、麦麸、蚕粪、磷酸二氢钾、石膏和蔗糖制成培养料菌棒,灭菌后将菌砖接种至培养料菌棒,放入条件适宜的大棚内,并控制到适宜条件,后续种植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桑枝制成的桑木屑代替部分杂木屑制作培养料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菌林矛盾,能够将桑枝进行有效利用,降低食用菌培育成本,同时,桑木屑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种培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木材紧缺,在食用菌培育及种植过程中菌林矛盾日益严重,虽然用部分棉子壳代替杂木屑,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蚕桑业规模较大,桑树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种植,每年对桑树进行夏季修剪丢弃的枝条数量惊人,这些枝条往往是堆放在地头焚烧或在荒地里任其烂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桑枝中富含有钾、钙、镁等16种矿质元素,尤其以硒的含量高,因此可用于培育食用菌,这不仅可以解决由于保护森林资源带来栽培原料减少的困难,而且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利用桑枝培育食用菌还存在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够好等较多问题,因此推广较为困难,种植户接受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母种的分离和培育:用75%酒精揩拭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表面,然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切分为两部分,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cm3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接种后,将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无光环境下,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丝在斜面上长满后,再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育成母种;(2)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将培育好的母种用接种针挑取蚕豆大一小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当温度下培育一段时间,得到原种,将原种放入相同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温度下培育2个月以上进行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3)培养料菌棒的制作:由以下重量份计的:桑木屑20-100份、杂木屑20-60份、麦麸5-25份、蚕粪2-15份、磷酸二氢钾0.2-1.5份、石膏0.5-1.5份和蔗糖0.1-1份制成,将剪伐的桑枝条放置一个月充分干燥后使用粉碎设备粉碎成黄豆粒大小颗粒的桑木屑,然后按照重量份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接着按照上述固体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1.5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完成后放入灭菌设备中,快速升温至100℃后保持一段时间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得到培养料菌棒;(4)菌种的种植:所述培养料菌棒出炉后第2天,将所述菌砖进行接种,将已经接种的所述培养料菌棒放入大棚中,将大棚内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在菌丝生长期间根据情况共翻堆2-4次,并及时清除受杂菌感染的菌棒,后续种植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步骤(1)和步骤(2)中的所述斜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复合维生素B10毫克、蛋白胨5克和水1000毫升,其中水为灭菌水,pH值为5.0-5.5。进一步的,步骤(1)中培养温度为22~24℃,培养时间为2-14天,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进一步的,步骤(2)中培育温度为22~24℃,培育时间为35~45天。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所述粉碎设备是两刀片的木屑粉碎机。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所述灭菌设备是常压灭菌灶,灭菌时长为8-20h。进一步的,步骤(4)中大棚内温度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桑枝制成的桑木屑代替部分杂木屑制作培养料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菌林矛盾,能够将桑枝进行有效利用,降低食用菌培育成本,同时,桑木屑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除特殊说明外,下述实施例中均采用常规现有技术完成。实施例1本实施例桑枝菌菌种培育方,包括以下步骤:(1)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包括母种的分离和培育:用75%酒精揩拭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表面,然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切分为两部分,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cm3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接种后,将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无光环境下,在23℃下培养7天,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70%,当菌丝在斜面上长满后,再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育成母种;(2)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将培育好的母种用接种针挑取蚕豆大一小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上,在23℃下培育35天,得到原种,将原种放入相同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温度下培育2个月以上进行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3)培养料菌棒的制作:由以下重量份计的:桑木屑75份、杂木屑25份、麦麸10份、蚕粪2份、磷酸二氢钾1份、石膏0.5份和蔗糖0.5份制成,将剪伐的桑枝条放置一个月充分干燥后使用两刀片的木屑粉碎机粉碎成黄豆粒大小颗粒的桑木屑,然后按照重量份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接着按照上述固体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1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完成后放入常压灭菌灶中,快速升温至100℃后保持15h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得到培养料菌棒;(4)菌种的种植:所述培养料菌棒出炉后第2天,将所述菌砖进行接种,将已经接种的所述培养料菌棒放入大棚中,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在菌丝生长期间根据情况共翻堆2-4次,并及时清除受杂菌感染的菌棒,后续种植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具体的,步骤(1)中和步骤(2)斜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复合维生素B10毫克、蛋白胨5克和水1000毫升,其中水为灭菌水,pH值为5.0-5.5。实施例2本实施例桑枝菌菌种培育方,包括以下步骤:(1)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包括母种的分离和培育:用75%酒精揩拭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表面,然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切分为两部分,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cm3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接种后,将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无光环境下,在24℃下培养10天,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65%,当菌丝在斜面上长满后,再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育成母种;(2)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将培育好的母种用接种针挑取蚕豆大一小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上,在24℃下培育45天,得到原种,将原种放入相同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温度下培育2个月以上进行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3)培养料菌棒的制作:由以下重量份计的:桑木屑80份、杂木屑20份、麦麸5份、蚕粪5份、磷酸二氢钾0.5份、石膏1份和蔗糖0.8份制成,将剪伐的桑枝条放置一个月充分干燥后使用两刀片的木屑粉碎机粉碎成黄豆粒大小颗粒的桑木屑,然后按照重量份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接着按照上述固体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2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完成后放入常压灭菌灶中,快速升温至100℃后保持17h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得到培养料菌棒;(4)菌种的种植:所述培养料菌棒出炉后第2天,将所述菌砖进行接种,将已经接种的所述培养料菌棒放入大棚中,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在菌丝生长期间根据情况共翻堆2-4次,并及时清除受杂菌感染的菌棒,后续种植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斜面培养基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桑枝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母种的分离和培育:用75%酒精揩拭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表面,然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切分为两部分,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cm3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接种后,将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无光环境下,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丝在斜面上长满后,再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育成母种;(2)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将培育好的母种用接种针挑取蚕豆大一小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当温度下培育一段时间,得到原种,将原种放入相同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温度下培育2个月以上进行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3)培养料菌棒的制作:由以下重量份计的:桑木屑20‑100份、杂木屑20‑60份、麦麸5‑25份、蚕粪2‑15份、磷酸二氢钾0.2‑1.5份、石膏0.5‑1.5份和蔗糖0.1‑1份制成,将剪伐的桑枝条放置一个月充分干燥后使用粉碎设备粉碎成黄豆粒大小颗粒的桑木屑,然后按照重量份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接着按照上述固体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1.5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完成后放入灭菌设备中,快速升温至100℃后保持一段时间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得到培养料菌棒;(4)菌种的种植:所述培养料菌棒出炉后第2天,将所述菌砖进行接种,将已经接种的所述培养料菌棒放入大棚中,将大棚内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在菌丝生长期间根据情况共翻堆2‑4次,并及时清除受杂菌感染的菌棒,后续种植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母种的分离和培育:用75%酒精揩拭符合种菇要求的菇蕾表面,然后用小刀把菇蕾纵剖切分为两部分,在菌盖与菌精交界处,切取0.5cm3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接种后,将试管放入恒温箱中,无光环境下,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丝在斜面上长满后,再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育成母种;(2)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将培育好的母种用接种针挑取蚕豆大一小块放入斜面培养基上,在适当温度下培育一段时间,得到原种,将原种放入相同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温度下培育2个月以上进行扩大培养,培养结束后将菌种压成菌砖;(3)培养料菌棒的制作:由以下重量份计的:桑木屑20-100份、杂木屑20-60份、麦麸5-25份、蚕粪2-15份、磷酸二氢钾0.2-1.5份、石膏0.5-1.5份和蔗糖0.1-1份制成,将剪伐的桑枝条放置一个月充分干燥后使用粉碎设备粉碎成黄豆粒大小颗粒的桑木屑,然后按照重量份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接着按照上述固体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1.5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完成后放入灭菌设备中,快速升温至100℃后保持一段时间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得到培养料菌棒;(4)菌种的种植:所述培养料菌棒出炉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露民刘惠民程博赵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尚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