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392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包括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绕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定位槽被设置为对减震塔上的安装螺栓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本公开通用性好,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减震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试验
,特别是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
技术介绍
车身刚度是一台车辆的基础性能,它与整车NVH性能、疲劳耐久和操稳性能密切相关。目前高刚度和轻量化指标是车身开发中日益发展的趋势,在保证车辆满足一定刚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车身轻量化,能够使得整车重量能够降低,对提升车辆动力性、经济性有显著效果。通常车辆轻量化途径包括结构拓扑优化、应用高强钢和轻质材料、采用轻量化制造工艺,满足轻量化的高强度车身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技术体现。因此在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会考虑车身刚度这一性能指标,车身刚度主要分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可以通过试验测得。车身刚度试验需要将白车身固定到刚度试验台上,必须保证前后与台架刚性相连,通常前约束位置为车辆前减震塔,减震塔的结构如图1所示;后约束位置为后悬架安装点。而在试验过程会发现,不同企业不同车身,其前减震塔安装尺寸不同,导致每次试验都需要根据减震塔尺寸定制夹具才能将车身约束至台架上进行试验。如何提高减震塔夹具的通用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提高减震塔夹具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其中,包括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绕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定位槽被设置为用于对减震塔上的安装螺栓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对称轴相交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上的同一点。可选地,所述减震塔通用有夹具还包括第二定位夹板;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具有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通孔被设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开口相向,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构成定位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面为半圆柱面,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面为半圆柱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面对应的半圆柱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面对应的半圆柱面的直径相等。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面对应的半圆柱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面对应的半圆柱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90mm。可选地,所述减震塔通用夹具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螺栓沿所述第二定位夹板的外周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为三角形板,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三个顶角处。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为三角形,且所述第二定位夹板的顶角处圆弧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在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使用时,将减震塔上的二个安装螺栓分别穿过三个第一定位槽,将减震塔固定在第一定位夹板上,对于安装点不同的减震塔,由于第一定位槽有一定的深度,对于不同减震塔都能够进行固定,能够适用于多种安装点不同的减震塔,通用性好。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减震塔的轴测图;图2为本公开提出的减震塔通用夹具的轴测图;图3为本公开提出的第一定位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提出的第二定位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提出的第一定位夹板使用时的轴测图;图6为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轴测图;图7为本公开提出的减震塔通用夹具在使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减震塔,02-安装螺栓;1-第一定位夹板,2-第二定位夹板,3-连接螺栓;11-安装孔,12-第一定位槽;21-通孔,22-第二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2到图7所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其中,包括第一定位夹板1。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上设有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的中轴线重合。具体实施时,所述安装孔11用于与试验设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2,第一定位槽12用于插入所述安装螺栓02,请参照图3,具体地,所述安装螺栓0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12的数量为多个;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槽12与所述安装螺栓02一一对应,使用时,使得一个安装螺栓02插入到一个第一定位槽12内。通过安装螺栓02能够将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与减震塔01锁紧在一起。由于第一定位槽12有一定的深度,可根据需要将安装螺栓02之间的距离不同将其固定在第一定位槽12不同的位置上,以使该减震塔01通用夹具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减震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槽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定位槽12绕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由于减震塔01上的三个安装螺栓02的连线一般为正三角形,如此设置能够适应三个安装螺栓02之间距离不同的螺栓02。当由于存在误差,安装螺栓02之间的连线不为正三角形时,也能够通过使不同的安装螺栓02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2的不同深度进行定位及夹紧。所述第一定位槽12被设置为对减震塔01上的安装螺栓02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12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的中轴线。如此,便于将第一定位夹板1与减震塔01连接。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3、图5和图6,当第一定位夹板1置于减震塔01具有凹陷的一侧,使三个第一定位槽12分别与减震塔01上的三个安装孔对应,然后将安装螺栓02穿过减震塔01上的安装孔及第一定位槽12,从而能够将减震塔01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夹板1上,然后再将第一定位夹板1与试验设备连接。通过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利用一个该夹具就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减震塔01进行夹紧,通用性好,能够避免以不同尺寸的减震塔01设计相应的专用夹具。可选地,请参照图2、图4和图7,所述减震塔通用有夹具还包括第二定位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绕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定位槽被设置为用于对减震塔上的安装螺栓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对称轴相交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上的同一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塔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定位夹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绕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定位槽被设置为用于对减震塔上的安装螺栓定位;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对称轴相交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上的同一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塔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塔通用有夹具还包括第二定位夹板;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夹板具有相适配的形状;所述通孔被设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夹板,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定位夹板的中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塔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夹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夹板的中轴线,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开口相向,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构成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塔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面为半圆柱面,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金龙李永乐郏超卢元燕潘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