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齿轮箱及走行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815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及走行传动系统,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气缸支座、吊挂支座、第一半轴承座和第二半轴承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紧固连接成为箱体,具有合理的回油和集油结构,形成自润滑油路。第一箱体设有油腔观察窗及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第二箱体设有油腔及油样传感器接口,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具有结构紧凑、自润滑效果良好、连接稳固牢靠的特点。此外,能够不间断监控轴承温度和箱体内部油液温度变化情况,提高工作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齿轮箱及走行传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齿轮箱及走行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车轴齿轮箱用来传递动力源输入的动力和转速,从而驱动轮对转动,是整车走行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箱体又是车轴齿轮箱的重要部件,箱体的优劣直接决定车轴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果。随着我国铁路装备领域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应用于出口铁路养路机械车辆的齿轮箱,尤其是带换挡机构的车轴齿轮箱,除了要满足低速作业、高速联挂的换挡切换要求,还需要满足换挡顺畅、润滑良好、高可靠稳定性以及结构紧凑的要求。现有大机领域的带换挡机构车轴齿轮箱,普遍存在换挡不稳定、润滑系统过于复杂(加工、组装难度大)而且润滑效果一般,不能满足低速作业时的轴承润滑要求,例如:已有的高速车轴齿轮箱箱体(专利号200720039153.2),存在以下不足:(1)安装板和两个吊耳占据较多的空间,不够紧凑,且吊耳铸在箱体顶部,吊挂强度不足,连接不够稳定;(2)箱体内部没有回油和集油结构,当低速作业运行,齿轮不能有效搅起油液时,无法满足轴承的润滑要求;(3)该齿轮箱的换挡杆支撑在安装板上,另一端没有支撑孔,导致换挡稳定性较差;(4)另外,该齿轮箱箱体和国产配碴车、捣固车车轴齿轮箱的箱体一样,均没有观察窗和实时监控轴承和油液温度的结构,既不便于维护保养,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其包括上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具有该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的全部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行传动系统,其包括换挡机构和上述齿轮箱,其具有齿轮箱的全部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行传动系统,其包括车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花键轴、换挡机构和上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具有该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的全部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气缸支座、吊挂支座、第一半轴承座和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均设有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以及所述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一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二轴承座;所述气缸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上端,所述吊挂支座与所述第一箱体为一体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附近;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集油槽同时对称地设置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一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上方,所述第二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上方且靠近所述气缸支座的内壁侧面,所述第一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油池同时对称地设有第二油池,所述第一油池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油池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正上方,所述气缸支座具有第二换挡杆支撑孔,所述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与所述第二换挡杆支撑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箱体还设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样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一箱体还设有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油腔的第一油腔观察窗以及用于观察所述第二油腔的第二油腔观察窗。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设有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中间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共线,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交界处,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中间壁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内壁高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中间壁,所述第二内壁上开有中间轴承座孔,所述中间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的空间为所述第二油腔,其余内腔空间为所述第一油腔,所述第一内壁将所述第一油腔隔分为第一主油腔和第二主油腔,所述第一内壁开有底孔,将所述第一主油腔和所述第二主油腔连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主油腔和所述第二主油腔的油位高度一致。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腔观察窗位于所述第一内壁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油腔观察窗位于所述第二油腔的正上方。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还设有工艺台柱,所述工艺台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工艺台柱分布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四个底角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与所述第二换挡杆支撑孔均包括台阶式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分为一个第一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和两个第二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一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上方且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要承载的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两侧,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要承载的轴承。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还包括方形油窗和圆形油窗,所述油样传感器接口靠近所述第二箱体的最底部,所述方形油窗位于所述油样传感器附近且位于所述油样传感器斜上方,所述方形油窗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油腔的油位,所述圆形油窗位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侧面且用于观察所述第二油腔的油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的侧面设有双侧加强筋,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侧面设有单侧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还包括侧梁,所述侧梁均布于所述第二箱体的靠近所述第一箱体上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梁的数量为1-5条。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吊挂支座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轮箱,包括车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花键轴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车轴且与所述车轴过盈配合,所述车轴通过两个孤单功能轴承安装于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的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花键轴通过滚针轴承安装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内孔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的所述第二轴承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走行传动系统,包括换挡机构和上述齿轮箱,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拨叉、拨叉拉杆和气缸,所述拨叉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拨叉连接,所述拨叉拉杆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拨叉与所述花键轴连接,所述花键轴能够与输入马达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需要联挂时,所述气缸能够使得所述花键轴与输入马达的输出轴脱开,所述齿轮箱空转;需要自运行时,所述气缸能够使得所述花键轴与输入马达的输出轴连接,输入马达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走行传动系统,包括车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花键轴、换挡机构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车轴,所述车轴通过两个孤单功能轴承安装于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气缸支座、吊挂支座、第一半轴承座和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均设有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以及所述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一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二轴承座;所述气缸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上端,所述吊挂支座与所述第一箱体为一体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附近;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集油槽同时对称地设置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一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上方,所述第二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上方且靠近所述气缸支座的内壁侧面,所述第一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油池同时对称地设有第二油池,所述第一油池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油池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正上方,所述气缸支座具有第二换挡杆支撑孔,所述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与所述第二换挡杆支撑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箱体还设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样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一箱体还设有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油腔的第一油腔观察窗以及用于观察所述第二油腔的第二油腔观察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气缸支座、吊挂支座、第一半轴承座和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均设有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以及所述第二半轴承座,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一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一轴承座,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与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所述第二半轴承座共同形成第二轴承座;所述气缸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上端,所述吊挂支座与所述第一箱体为一体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附近;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集油槽同时对称地设置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一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上方,所述第二集油槽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上方且靠近所述气缸支座的内壁侧面,所述第一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的底部具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对称地设有第一油池同时对称地设有第二油池,所述第一油池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油池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且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座的正上方,所述气缸支座具有第二换挡杆支撑孔,所述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与所述第二换挡杆支撑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箱体还设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样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一箱体还设有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油腔的第一油腔观察窗以及用于观察所述第二油腔的第二油腔观察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设有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中间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共线,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交界处,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中间壁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二内壁高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中间壁,所述第二内壁上开有中间轴承座孔,所述中间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的空间为所述第二油腔,其余内腔空间为所述第一油腔,所述第一内壁将所述第一油腔隔分为第一主油腔和第二主油腔,所述第一内壁开有底孔,将所述第一主油腔和所述第二主油腔连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主油腔和所述第二主油腔的油位高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观察窗位于所述第一内壁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油腔观察窗位于所述第二油腔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还设有工艺台柱,所述工艺台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工艺台柱分布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四个底角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挡杆支撑孔与所述第二换挡杆支撑孔均包括台阶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分为一个第一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和两个第二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一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半轴承座上方且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要承载的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温度传感器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半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杰胡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