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96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梁的梁板,固定在下梁的支架,固定在梁板上的转动架,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多个阻尼件;转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钢板和连接座,剪切钢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和弧形钢板,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式地安装在支架上,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滑块滑动式地置于连接板的滑槽内,第一连接轴垂直贯穿连接板,第二连接轴垂直贯穿滑块,连接板贯穿连接座,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转动式地安装在一起;转动钢板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阻尼件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钢板上,阻尼件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动钢板上。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属于房屋抗震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抗震的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在工程结构的隔震、减振与振动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为结构抗震提供了一条合理有效的途径。其中,耗能减震为一种被动控制措施,是将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引向特别设置的机构和元件加以吸收和耗能,从而能够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装配式结构因其具备生产效率高、构件质量好、建筑垃圾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装配式结构不发生破坏,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耗能减振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可靠的手段。目前已有好多耗能减震装置,但是现有耗能减震装置耗能效率较低,单级抗震,减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梁的梁板,固定在下梁的支架,固定在梁板上的转动架,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多个阻尼件;转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钢板和连接座,剪切钢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和弧形钢板,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式地安装在支架上,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滑块滑动式地置于连接板的滑槽内,第一连接轴垂直贯穿连接板,第二连接轴垂直贯穿滑块,连接板贯穿连接座,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转动式地安装在一起;转动钢板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阻尼件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钢板上,阻尼件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动钢板上。进一步的是:转动钢板有两块,连接座的一端与其中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连接座的另一端与另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剪切钢块位于两块转动钢板之间,连接座内设有缺口槽和孔槽,缺口槽和孔槽相通,连接板从缺口槽处穿过连接座,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缺口槽的宽度,第二连接轴的端部位于孔槽内。进一步的是:其中一些阻尼件的圆周侧面上设有阻尼橡胶,阻尼橡胶位于弧形钢板的通孔内,阻尼橡胶和弧形钢板的通孔处的内壁留有缝隙。进一步的是:弧形钢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弧形钢板的其中一些通孔处的内壁上设有阻尼橡胶,阻尼橡胶和阻尼件之间留有缝隙。进一步的是:阻尼件包括一体成形且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圆柱部、第一圆台部、第二圆台部、第二圆柱部;第一圆柱部位于弧形钢板的通孔内,第二圆柱部位于转动钢板的通孔内,阻尼件的宽度从第一圆台部和第二圆台部的相交处到第一圆柱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阻尼件的宽度从第一圆台部和第二圆台部的相交处到第二圆柱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是:转动钢板上设有用于第一连接轴穿过的缺口。进一步的是:支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斜板、横板、第二斜板;横板的一端与第一斜板的上端相固定,横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板的上端相固定,第一斜板上端到第二斜板上端的距离小于第一斜板下端到第二斜板下端的距离,两个第一斜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架的宽度。进一步的是:第一斜板的下端和第二斜板的下端设有底板。进一步的是:阻尼件为软钢。进一步的是:弧形钢板和转动钢板之间的多个阻尼件均匀分布。总的说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阻尼耗能过程中,与弧形钢板上通孔处的内壁相接触的阻尼件先发生剪切变形,从而起到阻尼耗能的效果,当弧形钢板和转动钢板之间的位移差较大时,与弧形钢板上通孔处的内壁不相接触的阻尼件(设有阻尼橡胶的那些阻尼件)发生剪切变形,从而进一步起到阻尼耗能的效果,阻尼橡胶可以增强阻尼效果,能适应不同强度的地震。该减震装置可以通过变形耗能,可以实现多级抗震效果,本耗能装置的软钢钢质连接具备施工便利易安装、干连接可拆卸、耗能能力良好且稳定的特点。钢材具有良好的极限承载能力,可以做成铰接,混凝土就做成不了。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是分体式的结构,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减震装置安装在上梁和下梁的主视图。图2是减震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减震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转动架和剪切钢块装配的左视图。图5是转动架和剪切钢块装配的立体图。图6是转动架的立体图。图7是支架的立体图。图8是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装配的立体图。图9是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便于统一查看说明书附图里面的各个附图标记,现对说明书附图里出现的附图标记统一说明如下:1为上梁,2为下梁,3为支架,4为转动架,5为梁板,6为剪切钢块,7为阻尼件,8为第一连接轴,9为第二连接轴,10为滑块,3-1为第一斜板,3-2为横板,3-3为第二斜板,3-4为底板,4-1为连接座,4-2为转动钢板,4-3为转动钢板上的缺口,4-4为连接座内的缺口槽,6-1为连接板,6-2为弧形钢板,6-3为连接板的滑槽,7-1为第一圆柱部,7-2为第一圆台部,7-3为第二圆台部,7-4为第二圆柱部。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说明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的投影的方位一致。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梁的梁板,固定在下梁的支架,固定在梁板上的转动架,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多个阻尼件。梁板固定在上梁的下端面,转动架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转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钢板和连接座,转动钢板和连接座是一个整体,一体的结构,转动钢板呈板状,竖直放置。结合图8所示,剪切钢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和弧形钢板,连接板和弧形钢板是一个整体,一体的结构,弧形钢板位于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式地安装在支架上,连接板可以相对支架转动,连接板上设有滑槽,即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上开设一个通孔的滑槽,滑槽呈矩形,滑块滑动式地置于连接板的滑槽内,即滑块放置在滑槽内,且滑块可以在滑槽内滑动。结合图4、图5、图6、图8所示,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是水平设置的,且沿着前后方向设置,第一连接轴垂直贯穿连接板,第二连接轴垂直贯穿滑块。连接板贯穿连接座,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转动式地安装在一起,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可以相对转动,第二连接轴和滑块也可以相对转动。转动钢板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阻尼件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钢板上,阻尼件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动钢板上。结合图5、图6所示,转动钢板有两块,连接座的一端与其中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连接座的另一端与另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两块转动钢板分居连接座的前后两侧,剪切钢块位于两块转动钢板之间,即剪切钢块位于两块转动钢板的中间。连接座内设有缺口槽和孔槽,缺口槽是从上往下贯穿连接座的,孔槽的轴线是水平的且从前往后,缺口槽和孔槽相通,连接板从缺口槽处穿过连接座,连接板的宽度(左右方向)小于缺口槽的宽度(左右方向),即连接板和连接座的缺口槽处的内壁留有足够空隙,连接板在连接座的缺口槽处有足够的摆动空间,第二连接轴的端部位于孔槽内。阻尼件与弧形钢板的配合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其中一些阻尼件的圆周侧面上设有阻尼橡胶,这些阻尼橡胶套在相应阻尼件的圆周侧面上,阻尼橡胶位于弧形钢板的通孔内,阻尼橡胶和弧形钢板的通孔处的内壁留有缝隙。剩余的阻尼件则没有阻尼橡胶,剩余的这些阻尼件直接穿过弧形钢板处的通孔,且剩余这些阻尼件与弧形钢板上通孔处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梁的梁板,固定在下梁的支架,固定在梁板上的转动架,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多个阻尼件;转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钢板和连接座,剪切钢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和弧形钢板,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式地安装在支架上,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滑块滑动式地置于连接板的滑槽内,第一连接轴垂直贯穿连接板,第二连接轴垂直贯穿滑块,连接板贯穿连接座,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转动式地安装在一起;转动钢板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阻尼件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钢板上,阻尼件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动钢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梁的梁板,固定在下梁的支架,固定在梁板上的转动架,剪切钢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滑块,多个阻尼件;转动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动钢板和连接座,剪切钢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和弧形钢板,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轴转动式地安装在支架上,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滑块滑动式地置于连接板的滑槽内,第一连接轴垂直贯穿连接板,第二连接轴垂直贯穿滑块,连接板贯穿连接座,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座转动式地安装在一起;转动钢板的上端固定在梁板上,阻尼件的一端连接在弧形钢板上,阻尼件的另一端连接在转动钢板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钢板有两块,连接座的一端与其中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连接座的另一端与另一块转动钢板相固定,剪切钢块位于两块转动钢板之间,连接座内设有缺口槽和孔槽,缺口槽和孔槽相通,连接板从缺口槽处穿过连接座,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缺口槽的宽度,第二连接轴的端部位于孔槽内。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些阻尼件的圆周侧面上设有阻尼橡胶,阻尼橡胶位于弧形钢板的通孔内,阻尼橡胶和弧形钢板的通孔处的内壁留有缝隙。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上梁和下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钢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弧形钢板的其中一些通孔处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傅继阳刘爱荣吴玖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