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65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17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杯部产生的热应变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管道(100)、芯部(200)、铆接板(300)。芯部具有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重叠设置的多个冷却板(210)、多个隔板(230)。铆接板形成为与流入口及流出口的开口形状对应的框状,铆接板固定于流入口及流出口,并且将箱(400)铆接固定于与管道相反的一侧。芯部具有使隔板的一部分和与该隔板相对的冷却板的一部分一体化的一体化部(215、230、231、233、2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是基于2016年5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02446号,并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管道收容有芯材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有多个管固定于一对芯板的结构的热交换器。具体而言,各芯板插入接合于各管的两端。并且,芯板固定于供气体流通的筒状的箱部的开口部。由此,使在管流动的冷却流体和在箱部流动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4955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各管固定于各芯板,因此管由气体加热而沿该管的长度方向伸缩,从而在管相对于芯板的带根部产生热应变。尤其是,在箱部流动的气体是向内燃机供给的燃烧用的增压气体的情况下,管被暴露于高温的增压气体,因此导致由管的伸缩引起的过大的热应变在带根部产生。因此,为了确保耐热应变性,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具备芯部、管道以及箱的热交换器进行了研究,芯部进行冷却流体与增压气体的热交换,管道收容芯部并且供增压气体流动,箱与内燃机连接。芯部中,构成供冷却流体流通的空间部的冷却板层叠有多个,并且在冷却板之间构成有供增压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管道(100),该管道构成为从流入口导入第一流体并且从流出口排出所述第一流体;芯部(200),该芯部具有多个冷却板(210)和板状的多个隔板(230),并且被收容于所述管道,所述多个冷却板的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重叠并且在所述各板部(211、212)之间设置有第二流体的流路,所述隔板被所述多个冷却板中的彼此相邻的一方的冷却板和另一方的冷却板夹持,该芯部使向所述管道流动的所述第一流体和向所述多个冷却板流动的所述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以及铆接板(300),该铆接板形成为与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的开口形状对应的框状,该铆接板固定于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23 JP 2016-102446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管道(100),该管道构成为从流入口导入第一流体并且从流出口排出所述第一流体;芯部(200),该芯部具有多个冷却板(210)和板状的多个隔板(230),并且被收容于所述管道,所述多个冷却板的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重叠并且在所述各板部(211、212)之间设置有第二流体的流路,所述隔板被所述多个冷却板中的彼此相邻的一方的冷却板和另一方的冷却板夹持,该芯部使向所述管道流动的所述第一流体和向所述多个冷却板流动的所述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以及铆接板(300),该铆接板形成为与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的开口形状对应的框状,该铆接板固定于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并且将箱(400)铆接固定于与所述管道侧相反的一侧,所述芯部具有使所述隔板的一部分和与该隔板相对的所述冷却板的一部分一体化的一体化部(215、230、231、233、2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隔板和与该隔板相对的所述冷却板定义为一个段时,所述一体化部设置于所有所述段,或者设置于所述段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至少所述流入口侧的端部(233)向所述冷却板侧弯折而构成的壁部(232),所述一体化部是所述冷却板的端部的顶端向所述壁部侧弯折并且与所述壁部一体化的爪部(2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至少所述流入口侧的端部(233)向所述冷却板侧弯折而构成的壁部(232),所述一体化部是与所述冷却板一体化的所述壁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板具有第一杯部(213)和第二杯部(214),并且所述多个冷却板彼此层叠,所述第一杯部是所述第一板部的一部分向与所述第二板部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开口的杯部,所述第二杯部是所述第二板部中的与所述第一杯部对应的部分向与所述第一杯部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开口的杯部,所述隔板具有构成柱构造部(202)的贯通孔部(231),在所述柱构造部中,在所述多个冷却板的层叠方向上,通过被所述一方的冷却板的第二杯部和所述另一方的冷却板的第一杯部夹持,从而所述多个冷却板从最上层到最下层经由所述第一杯部及所述第二杯部连接,所述贯通孔部构成为覆盖所述冷却板的所述第一杯部或所述第二杯部的形状,所述一体化部是与所述第一杯部或所述第二杯部一体化的所述贯通孔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部是所述隔板,所述隔板构成为掩埋所述多个冷却板中的彼此相邻的一方的冷却板和另一方的冷却板的间隙的形状,并且与所述多个冷却板中的彼此相邻的一方的冷却板和另一方的冷却板这双方一体化。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弯曲部(234),该弯曲部弯折成至少所述流入口侧的端部(233)中的与所述冷却板相对的壁面(235)与所述冷却板接触,所述一体化部是所述壁面通过所述弯曲部而与所述冷却板一体化的所述隔板的端部。8.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管道(100),该管道构成为从流入口导入第一流体并且从流出口排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贤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