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自动装卸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
技术介绍
集装箱自动装卸运输优越性很大,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不仅在陆路运输中应用较广,而且在港口码头也应用比较广泛。本专利技术针对集装箱装卸过程中存在的时间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同时为了改进集装箱装卸模式,提出了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本专利技术集装箱自动装卸机,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它分为前段伸缩机构、中间升降机构、后端转向机构,可以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工人的劳动力。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托板、内连杆、外连杆、RV减速器、伺服电机支撑座、伺服电机、支撑板A、转向板、后气缸L接头、后气缸L、后气缸L支撑板、后气缸L支座、转向连杆、固定板、后气缸R支座、后气缸R、后气缸R接头、支撑肋板、齿条、支撑板B、齿轮、连接板、前直线轴承、前光杠A、前光杠支座A、前气缸接头、前气缸、前气缸支座、支撑板C、前光杠支座B、前光杠B、三相接头、牛眼轴承、真空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托板(1)、内连杆(2)、外连杆(3)、 RV减速器(4)、伺服电机支撑座(5)、伺服电机(6)、支撑板A(7)、转向板(8)、后气缸L接头(9)、后气缸L(10)、后气缸L支撑板(11)、后气缸L支座(12)、转向连杆(13)、固定板(14)、后气缸R支座(15)、后气缸R(16)、后气缸R接头(17)、支撑肋板(18)、齿条(19)、支撑板B(20)、齿轮(21)、连接板(22)、前直线轴承(23)、前光杠A(24)、前光杠支座A(25)、前气缸接头(26)、前气缸(27)、前气缸支座(28)、支撑板C(29)、前光杠支座B(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自动装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托板(1)、内连杆(2)、外连杆(3)、RV减速器(4)、伺服电机支撑座(5)、伺服电机(6)、支撑板A(7)、转向板(8)、后气缸L接头(9)、后气缸L(10)、后气缸L支撑板(11)、后气缸L支座(12)、转向连杆(13)、固定板(14)、后气缸R支座(15)、后气缸R(16)、后气缸R接头(17)、支撑肋板(18)、齿条(19)、支撑板B(20)、齿轮(21)、连接板(22)、前直线轴承(23)、前光杠A(24)、前光杠支座A(25)、前气缸接头(26)、前气缸(27)、前气缸支座(28)、支撑板C(29)、前光杠支座B(30)、前光杠B(31)、三相接头(32)、牛眼轴承(33)、真空吸盘(34)、前板(35)、步进电机(36)、步进电机支撑座(37)、联轴器(38)、丝杠支座(39)、后光杠(40)、后直线轴承(41)、滚珠丝杠副(42)、后光杠支座(43)、后直线轴承B(44)、后光杠B(45)、后光杠支座B(46),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由:真空吸盘(34)、前板(35)、牛眼轴承(33)、铲托板(1)、前光杠A(24)、前光杠支座A(25)、前直线轴承(23)、外连杆(3)、支撑板C(29)、内连杆(2)、三相接头(32)、前光杠B(31)、前气缸接头(26)、前气缸(27)组成,其中真空吸盘(34)固定在前板(35)上,用于吸附集装箱,所述的牛眼轴承(33)安装在前板下端,减小推拉集装箱时前板(35)与铲托板(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的前光杠A(24)安装在前板(35)后端上下各个,通过前光杠支座A(25)固定在前板(35)上,所述的前直线轴承(23)在每个前光杠A(24)上安放一个,通过前直线轴承(23)连接两个外连杆(3),这两个外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支撑板C(29)连接,另外两个内连杆(2)通过转动副与前板(35)后端连接,这两个内连杆(2)的另一端连接三相接头(32),从而构成双平行四边形机构,三相接头(32)的另外两相,一相通过滑动轴承与前光杠B(31)连接,一相与前气缸接头(26)连接,所述的前气缸(27)通过前气缸支座(28)安装在支撑板C(29)上,前气缸(27)缸杆的伸缩以实现双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折叠、展开,双平行四边形机构与前板(35)连接,前板(35)上安装真空吸盘(34),用于吸附集装箱,从而实现集装箱的装卸;升降机构由:连接板(22)、伺服电机(6)、齿轮(21)、齿条(19)后直线轴承A(41)、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支撑座(5)、后直线轴承B(44)、后光杠支座B(46)、支撑板B(20)、后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