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46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方体状底箱结构体,底箱结构体前端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底箱结构体上部设置有驾驶室单元,底箱结构体横向两侧均通过箱式避震器连接有行驶驱动单元和制动器;底箱结构体内还设置有电气驱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轮驱动汽车整车结构简单,车内横向空间宽敞,前后结构紧凑,节省前发动机仓空间;空载或满载情况下,整车重心位于以下,具有静态稳定性(自平衡);车辆行驶中,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惯性测量单元实时采集俯仰角数据,控制轮驱电机输出相应的转矩,抑制车辆行驶过程的俯仰波动,轮驱电机与驱动轮直接连接,驱动传动效率高,反馈制动能量回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为了缓解大气污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随着车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汽车驱动电机控制技术不断完善,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传统的汽车对道路占有率高,而且车内空间利用率低,是城市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普通纵向二轮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因其不能满足国家机动车技术法规,不能在城市机动车道行驶,进而限制了其在城市环境的通用性。因此,为了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提高城市道路和车内空间利用率,急需一种结构小巧,操作灵活,且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要求,满足城市道路法规的新型电动汽车,以满足城市道路环境,人们出行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解决了现有电动车车内空间利用率低、道路占有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方体状底箱结构体,底箱结构体前端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底箱结构体上部设置有驾驶室单元,底箱结构体横向两侧均通过箱式避震器连接有行驶驱动单元和制动器;底箱结构体内还设置有电气驱动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每个箱式避震器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箱和下箱,上箱和下箱通过盖板连接;上箱包括支撑壳体,支撑壳体上部固接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竖直状支撑板a,支撑壳体下部沿长向两侧设置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竖直状支撑板b;下箱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底板和竖直板,竖直板表面还设置有三个凸起,每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形成一个凹槽a,盖板表面设置有与凹槽a对应的凹槽b;箱式避震器还包括位于支撑壳体体与底板之间的一组一系弹簧,两个一系弹簧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每个支撑板a两侧均还设置一组二系弹簧;每个支撑板b均与底板固接,每个支撑板a均位于对应凹槽a和凹槽b形成的密闭环形凹槽内。每个行驶驱动单元均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机底座上的轮驱电机,轮驱电机的轴端连接有驱动轮,轮驱电机上套接有制动器;电机底座远离制动器的一端安装有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每个驱动轮上还设置有车轮护板。轮驱电机包括轮驱电机转子壳体,轮驱电机转子壳体两端分别通过轮驱电机后端轴承和轮驱电机前端轴承与定子轴连接;定子轴固定套接有定子支撑体和霍尔传感器,定子支撑体上设有定子绕组,轮驱电机转子壳体内壁设有外转子永磁体,且该外转子永磁体与定子绕组相适配;轮驱电机转子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霍尔传感器永磁体,且该霍尔传感器永磁体与霍尔传感器相适配。箱式避震器固定有制动器支架;制动器支架与制动器固定连接;定子轴后端与电机底座固定连接。电机底座与箱式避震器固定连接。驾驶室单元包括覆盖底箱结构体开口端的驾驶室底板,驾驶室底板一周通过前掀式车门和驾驶室侧墙包围形成驾驶舱,驾驶舱内设置有座椅区,驾驶舱顶部通过车顶盖密封,前掀式车门顶端还活动连接车顶盖;前掀式车门通过液压撑杆与驾驶室侧墙连接;驾驶舱内还设置有惯性测量单元。电气驱动单元包括与无线充电装置连接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连接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散热器和电磁式制动器总泵;动力电池通过导线连接驱动逆变器,驱动逆变器还连接轮驱电机;散热器通过冷却液管路与驱动逆变器连接。底箱结构体内四周分布有四个配重块。驱动逆变器和散热器的数量均为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整车结构简单,车内横向空间宽敞,前后结构紧凑,节省前发动机仓空间;设计整车的重心无论空载或满载情况下,均在车轴线以下,使车体具有静态稳定性(自平衡);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差速行驶,实现车辆的转向/转弯;通过惯性测量单元实时采集俯仰角数据,控制轮驱电机输出相应的抑制转矩,抑制车辆行驶过程的俯仰摆动;轮驱电机与驱动轮直接连接,驱动传动效率高,反馈制动能量回收率高。本专利技术结构赋予电动汽车更多的行驶工况,运动灵活,对城市复杂、拥挤道路状况有很强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箱式避震器的零件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箱式避震器的立体图,其中图3(a)为主视方向的立体图,图3(b)为后视方向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行驶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电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驾驶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电气驱动单元的结构图。图中,1.底箱结构体,2.箱式避震器,2-1.上箱,2-1-1.支撑壳体,2-1-2.支撑板a,2-1-3.支撑板b,2-2.一系弹簧,2-3.阻尼器,2-4.二系弹簧,2-5.盖板,2-5-1.凹槽b,2-6.下箱,2-6-1.底板,2-6-2.竖直板,2-6-3.凸起,2-6-4.凹槽a,3.轮驱电机,3-1.轮驱电机转子壳体,3-2.霍尔传感器,3-3.霍尔传感器永磁体,3-4.电机后端轴承,3-5.外转子永磁体,3-6.定子绕组,3-7.定子支撑体,3-8.电机前端轴承,3-9.定子轴,4.电机底座,5.驱动轮,5-1.轮毂,5-2轮胎,6.制动器支架,7.制动器,7-1.制动器卡钳,7-2.制动器片,7-3.制动分泵,7-4制动盘,8.光电式速度传感器,9.惯性测量单元,10.配重块,11.驾驶室底板,12.驾驶室侧墙,13.车顶盖,14.车轮护板,15.座椅区,16.座椅,17.中央控制单元,18.驱动逆变器,19.散热器,20.动力电池,21.电磁式制动器总泵,22.前掀式车门,23.液压撑杆,24.车门铰链,25.无线充电装置,25-1.无线充电装置壳体,25-2.液压推杆,25-3.无线充电接收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依据“车辆重心位于车轴水平中心线以下,以实现车辆的静态自平衡”的理念,其模型可简化为一自由度的不倒翁。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方体状底箱结构体1,如图6所示,底箱结构体1前端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25,如图1所示,底箱结构体1上部设置有驾驶室单元,底箱结构体1横向两侧均通过箱式避震器2连接有行驶驱动单元和制动器7;底箱结构体1内还设置有电气驱动单元。底箱结构体1不仅具备传统车轴的功能,承载车身,而且在其内部布置电气驱动单元。如图2和图3所示,箱式避震器2为整车的主要避震系统,其机械机构限制其仅在垂向发生位移,而横向、纵向不产生位移,不产生轴向旋转。一系弹簧2-2对整车重量提供足够的支撑,二系弹簧2-4与一系弹簧2-2为串联关系,可以降低整个弹簧系统的劲度系数,提到整车舒适性。每个箱式避震器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箱2-1和下箱2-6,上箱2-1和下箱2-6通过盖板2-5连接;上箱2-1包括支撑壳体2-1-1,支撑壳体2-1-1上部固接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竖直状支撑板a2-1-2,支撑壳体2-1-1下部沿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方体状底箱结构体(1),所述底箱结构体(1)前端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25),所述底箱结构体(1)上部设置有驾驶室单元,所述底箱结构体(1)横向两侧均通过箱式避震器(2)连接有行驶驱动单元和制动器(7);所述底箱结构体(1)内还设置有电气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开口的立方体状底箱结构体(1),所述底箱结构体(1)前端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25),所述底箱结构体(1)上部设置有驾驶室单元,所述底箱结构体(1)横向两侧均通过箱式避震器(2)连接有行驶驱动单元和制动器(7);所述底箱结构体(1)内还设置有电气驱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箱式避震器(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箱(2-1)和下箱(2-6),上箱(2-1)和下箱(2-6)通过盖板(2-5)连接;所述上箱(2-1)包括支撑壳体(2-1-1),支撑壳体(2-1-1)上部固接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竖直状支撑板a(2-1-2),支撑壳体(2-1-1)下部沿长向两侧设置有一组相互平行的竖直状支撑板b(2-1-3);所述下箱(2-6)包括相互垂直固接的底板(2-6-1)和竖直板(2-6-2),竖直板(2-6-2)表面还设置有三个凸起(2-6-3),每相邻的两个凸起(2-6-3)之间形成一个凹槽a(2-6-4),所述盖板(2-5)表面设置有与凹槽a(2-6-4)对应的凹槽b(2-5-1);所述箱式避震器(2)还包括位于支撑壳体体(2-1-1)与底板(2-6-1)之间的一组一系弹簧(2-2),两个一系弹簧(2-2)之间设置有阻尼器(2-3);每个所述支撑板a(2-1-2)两侧均还设置一组二系弹簧(2-4);每个所述支撑板b(2-1-3)均与底板(2-6-1)固接,每个支撑板a(2-1-2)均位于对应凹槽a(2-6-4)和凹槽b(2-5-1)形成的密闭环形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行驶驱动单元均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机底座(4)上的轮驱电机(3),所述轮驱电机(3)的轴端连接有驱动轮(5),所述轮驱电机(3)上套接有制动器(7);所述电机底座(4)远离所述制动器(7)的一端安装有光电式速度传感器(8);每个所述驱动轮(5)上还设置有车轮护板(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主动差速控制的两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驱电机(3)包括轮驱电机转子壳体(3-1),轮驱电机转子壳体(3-1)两端分别通过轮驱电机后端轴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唐丛辉张乔乔王凯孙鹏王玉源王阳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