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晓东专利>正文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94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所述线形图框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料框本体内沿水平设置的与料框相固接的线形图框与陶瓷墙地砖生产模具有机的结合于一体,通过模具模芯下移,使布设于料框内的若干层陶瓷原料与线形图框产生相对运动,并将陶瓷中间层色料通过线形图框引向陶瓷原料最上层表面并形成与线形图框相同的线性图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墙地砖,特别是一种生产表面带有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较框图。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砖面图案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一直以来,仿天然石材的图案是所有陶瓷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仿天然石材的效果,关键在于仿天然石材所特有的纹路与肌理,此纹路与肌理想是由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粗细不一的线条所组成。所以能否成功仿天然石材的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在墙地砖的表面形成形状、粗细可以控制的线条。现在仿天然石材的纹路与肌理只有通过印花(渗花)工序,成本高。自由布料偶尔也能产生细的线条且颜色丰富,有一定的层次,但由于自由布料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线条效果难以重复复制,造成生产出的墙地砖难以产生好的总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行业极需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中国专利CN1401465A公开了一种仿天然陶瓷砖细纹形成装置及形成方法,其模具的主要技术方案为“由细纹条连接板和在其上固定的细纹条构成,该细纹条垂直于该细纹连接板。”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至少两层面料;用细纹形成装置压制上述砖坯料,形成细纹狭缝;和将最上一层面料刮入形成的细纹狭缝中。”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a、通过冲压半成型手段,破坏了粉料固有的流动性,这样的后果必然是产生的线条过于呆板、不生动(属于静态填充)。b、由于该方法是先形成狭缝,再将其它陶瓷原料填充进去,这样当狭缝过小(如小于1mm)时,陶瓷原料极难填充到狭缝里,所以根本无法产生小于1mm的线条。c、该方法所涉及的设备过于庞大,复杂且通过该方法产生的线条呆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在布料时可实现陶瓷墙地砖表面产生形状、长度、线条粗细完全可控且可大批重复复制的表面有线性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所述线形图框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料框本体内沿水平设置的与料框相固接的线形图框与陶瓷墙地砖生产模具有机的结合于一体,通过模具模芯下移,使布设于料框内的若干层陶瓷原料与线形图框产生相对运动,并将陶瓷中间层色料通过线形图框引向陶瓷原料最上层表面并形成与线形图框相同的线性图案,采用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在陶瓷墙地砖表面产生形状、长度、粗细完全可控的线性图案,而且还可确保在大批量生产时每块陶瓷地砖表面图案的一致性,确保了陶瓷墙地砖的质量和总体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料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料框图放置于模具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芯下移后各层陶瓷原料与线性图框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后陶瓷表面形成的其中一种线性图案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1,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1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1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上述线形图框2可采用金属片制作,也可以用强度较高的硬质塑料一次成型制出,其图案构成既可以是连贯线构成的线形图案,也可以是间断线构成的线形图案,其紧固可利用料框内框边缘来实现,为解决陶瓷行业中陶瓷墙地砖表面难以产生形状、长度、粗细完全可控并可大批重复再现的线形图案,特别是具微细线条组成的线形图案,上述线形图框2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较优选的线条宽度δ为0.05-5mm。本技术实际应用如图1、图2、图3所示,将设有线形图框的料框本体放置在模具上面,在料框图本体中平铺三层料,最下层为基础原料层A,中间层为图案颜色层B,最上层为砖面颜色层C,在通常情况下,基础原料层A应将线形图框覆盖,当平铺完上述三层料后,可将活动模芯向下移动,使三层料与线形图框产生相对移动,由此可将图案颜色层B色料引向砖面颜色层C的表面并形成如图4所示的墙地砖表面线性图案,在完成上述动作后,将料框移开,便可作下一步的冲压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案颜色层也可以是多层,这种形式可使砖面线性图案具有两种以上的颜色,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本体(1)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1)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所述线形图框(2)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形图框(2)中线条的宽度δ为0.05-5mm。专利摘要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料框本体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所述线形图框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料框本体内沿水平设置的与料框相固接的线形图框与陶瓷墙地砖生产模具有机的结合于一体,通过模具模芯下移,使布设于料框内的若干层陶瓷原料与线形图框产生相对运动,并将陶瓷中间层色料通过线形图框引向陶瓷原料最上层表面并形成与线形图框相同的线性图案。文档编号E04F15/08GK2712584SQ20042004518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肖科源, 黄汉强, 杨晓东 申请人:杨晓东, 黄汉强, 肖科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表面有线形图案的陶瓷墙地砖用料框,包括设置于陶瓷墙地砖模具上表面的料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本体(1)内沿水平面设有与料框本体(1)相固接的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上述由不同形状物体构成的线性图框(2)其水平投影面为专门设计的线形图案,所述线形图框(2)的线条宽度δ为0.05-1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科源黄汉强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晓东黄汉强肖科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