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87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造地铁机车前端盖的铁型覆砂铸造工艺,该工艺通过设计四套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中空内腔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芯盒,同时还设计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除去中空内腔后的剩余结构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母模以及设计相关联的铁模外型,通过射砂机制作出带有覆砂层的上、下覆砂的铁型型腔,并将芯盒制作出来的砂芯粘结在铁型型腔上,构成可以浇注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产品的完整型腔,最后将铁水浇注到合箱后的型腔中,待浇注完成后,开箱得到铸造的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零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非传动端端盖内部缩松、缩孔、裂纹等缺陷,质量稳定;生产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铸件所用树脂砂量少,而且可回收,制造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型覆砂的铸造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生产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铸件,均采用自硬砂造型技术工艺。该工艺在制备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自硬砂工艺中铁水冷却慢导致铸件内部产生的缩松、缩孔、裂纹,质量不稳定;铸件冷却速度慢,内部组织不致密,球化级别低(3级),材质不稳定;铸件外观粗糙差;铸件加工余量大,浪费材料,机加工成本高;生产工序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自硬树脂用量大,原砂用量大,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新型非传动端端盖内部缩松、缩孔、裂纹,提高表面粗糙度,精确铸造零件空腔的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设计四套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对应的中空腔体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芯盒,所述每套芯盒包括芯盒上模和芯盒下模;(2)、设计一套去除步骤(1)所述的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中空腔体后,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剩余结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设计四套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对应的中空腔体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芯盒,所述每套芯盒包括芯盒上模和芯盒下模;(2)、设计一套去除步骤(1)所述的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中空腔体后,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剩余结构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母模;(3)、制作与母模相关联的铁模外型,铁模外型与母模配套时间隙为5—7mm;(4)、将母模固定在射砂机上,加热至230℃—270℃,并且合上铁模外型,射砂板到位夹紧,然后射砂,固化25秒;(5)、将芯盒上模与芯盒下模固定在制芯机上,合模加热至170℃—200℃,射砂板到位夹紧,然后射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非传动端端盖铁型覆砂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设计四套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对应的中空腔体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芯盒,所述每套芯盒包括芯盒上模和芯盒下模;(2)、设计一套去除步骤(1)所述的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中空腔体后,与地铁机车非传动端端盖剩余结构形状完全一致的模型作为母模;(3)、制作与母模相关联的铁模外型,铁模外型与母模配套时间隙为5—7mm;(4)、将母模固定在射砂机上,加热至230℃—270℃,并且合上铁模外型,射砂板到位夹紧,然后射砂,固化25秒;(5)、将芯盒上模与芯盒下模固定在制芯机上,合模加热至170℃—200℃,射砂板到位夹紧,然后射砂,固化5-10min,开模取芯并去掉劈缝;(6)将覆膜砂通过射砂机射砂孔射至预先设计好的铁模外型上,使覆膜砂充满至模型和铁模外型之间的空腔,30秒后起模,自然冷却25s—30s后,依次得到上、下覆砂的铁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林冯奇红刘春晖许沛沃张俊霞
申请(专利权)人:侯马市晋烽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