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其他专利>正文

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42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整体形成一长条状,具有一固定边及一装饰边,两者以分开一角度方式设置,装饰边向一侧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粉刷基准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固定于建筑物中用于设置门窗的开口部,使得施工简化,节省施工工时并提高施工质量。(*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施工构件,尤指一种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一般建筑物中的结构相当多,大抵依建筑师的设计风格形成各种造型的特色,但无论造型如何,皆难以避免必须设置由门、窗或其他功能需求的开口部,供进出、采光或其它应用,此等开口部的设置愈多则施工愈困难,因其使得整面墙无法以单纯的平面粉刷来加以完成,以附图说明图1中所示供作设置窗户1的开口部为例,在窗框11与四周侧的墙壁12间,通常会预留设置一跳角13,此跳角13的设置造成施工上相当的困扰,原因是1、一般砖造、混凝土墙面粉刷打底时,皆以磁砖贴置墙面作为基准点,施工时无固定准度,通常是以经验及目测断定,而师傅粉刷施工至开口部跳角13时,因基准点无固定准度,使开口部跳角的露面不平整及宽度不一致,使施工困难度增加,造成品质不佳。2、以人工粉刷开口部时, 因跳角13的部位众多,施工较平面粉刷耗时,材料浪费多,成本昂贵,故一般在营建包工上皆与平面粉刷分开包工,而在目前技术精良的师傅相当缺乏的情况下,往往无法获得预期的品质。3、由于跳角13与窗框11间的宽度极窄,故粉刷施工困难,极易使表面形成波浪状,加上一般此跳角13通常依建筑师的设计,或为直角、锐角或钝角,在一般并无适当器材可配合量测下,大抵皆以目测为之,此更增加在粉刷上可能造成表面的不平坦现象。4、开口部跳角13如贴磁砖时,因粉刷施工不良,致使磁砖贴置需作切割以适应之,而形成磁砖断面外露、不平齐,使整体美观度大为递减。5、因技术的不整齐,及上述缺点,导致营建包工成本无法降低,不符经济效益。有鉴于习知建筑物开口部跳角粉刷施工的困难、不良品质及高昂施工成本,本设计人积极研发,以求突破并改良及创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同时提供跳角施工的简便及良好的施工品质,并使整体施工成本降低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其呈一长条状,具有一固定边及一装饰边,两者分开成一角度设置,装饰边向一侧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粉刷基准条。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固定边的第一粉刷基准条另一侧装饰边上,形成与第一粉刷基准条同向伸设的第二粉刷基准条。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粉刷基准条相对于第一粉刷基准条的另一侧设有微突的抹抵缘。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边与第一粉刷基准条上各设有相向的扣抵缘。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边及第一粉刷基准条的扣抵缘上,设置有位于端部处的倒钩状扣掣部。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边与第一粉刷基准条间设有补强用的第一固定肋。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肋与装饰边间设置第二固定肋。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边及装饰边间设置有补强肋。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粉刷基准条处形成弧面状。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整体构件中与水泥拟作接触的表面,设有凹凸状纹路。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边上设有凹设的透气沟。本技术的效果是1、施工简易,以建筑物开口部门窗1窗框11边缘作为结合处,而跳角基准条2抹抵缘26即为墙面打底粉刷的基准线。2、有准确的基准线墙面基准点贴置有依靠,使得施工动作完全为平面粉刷,平整度一致。3、由于本技术完全取代跳角粉刷,无需跳角的粉刷施工动作,且装饰边22显露面平整美观,若将本技术作跳角基准条2制作配合窗框11的色泽,则更加美观。4、由于本技术已使困难的跳角粉刷形成单纯的平面粉刷,故克服了必须熟练师傅方可达成的技术瓶颈,使施工简易化,即使一般工人亦可轻易达成。5、由于施工的简化、粉刷过程的简单及施工品质的精良,使整体营建成本大为降低,并且不须作二次包工,相对节省工时,增进营建效益极大。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为的构造,兹举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图式的说明图1所示为一般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构造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构造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构造的施工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各实施例上设置纹路的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主要提供一跳角基准条2,此跳角基准条2的构造大抵成长条状,而具有一固定边21及一装饰边22,两者以分开一适当角度方式设置,该角度可依一般常用的度数作成多种标准规格,以适应建筑设计的跳角角度;在固定边21上开设有数道凹设的透气沟23,而装饰边22上则向一侧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粉刷基准条24,并在相对于固定边21的第一粉刷基准条24另一侧装饰边22上,形成与第一粉刷基准条24同向伸设的第二粉刷基准条25,并在第二粉刷基准条25相对于第一粉刷基准条24的另一侧设有微突的抹抵缘26;在固定边21与第一粉刷基准条24上各设有相向的扣抵缘27、28;而整体跳角基准条2可配合一固结元件29进行施工,在本实施例中,该固结元件29是以双面胶片为之,经创作人试验乃属最理想,当然其它类如螺丝或打钉枪中的钉类扣件亦应可应用于作为本技术的固结元件29,只是效果仍以双面胶片为最佳。当第一实施例实际应用于建筑物开口部跳角的施工时,如图3所示,可将跳角基准条2以固定边21藉由双面胶片所构成的固结元件29胶贴于窗框11上预定设置跳角的部位,此时藉由固定边21上所设的透气沟23,可使由双面胶片所构成的固结元件29在胶贴时,因与固定边21间余留的空气可自该透气沟23排出,使胶贴上更牢固,而若该固结元件29非选择双面胶片类物质为之,则该固定边21上的透气沟23自没有设置的必要;在跳角基准条2设置定位后,水泥的粉刷则以粗粉刷层31填充于窗框11下方,及藉跳角基准条2上的第一粉刷基准条24抹设平整,再进行细粉刷层32的涂覆,并藉第二粉刷基准条25上的抹抵缘26提供在跳角处抹整时避免伤及装饰边;该扣抵缘27、28则提供与粗粉刷层31中水泥的良好握裹力;第二粉刷基准条25、抹抵缘26及扣抵缘27、28皆是为使施工更理想而设置,倘未有设置,并不影响其整体可供作为跳角粉刷基准的功能,因有些建筑并未作细粉刷层32的施工,则该第一粉刷基准条24已提供足够的跳角粉刷基准的功能。本技术除上述的可行实施例外,尚可有多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跳角基准条4的截面示意,其构造与前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是应用在具有较宽的粗粉刷层的场合,故第一粉刷基准条41与固定边42间的间距设置较大,因此在二者间更设有补强用的第一固定肋43,另倘第一粉刷基准条41与固定边42间之间距大到可能增加第一固定肋43后仍有强度上的不足,则可在第一固定肋43与装饰边44间再设置第二固定肋45,而第一、二固定肋43、45可依需要而扩充。在前述两实施例所提供的构造是应用在跳角处是以水泥粉刷的场合,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其呈一长条状,具有一固定边及一装饰边,两者分开成一角度设置,装饰边向一侧设有长条状的第一粉刷基准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开口部跳角施工基准条,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固定边的第一粉刷基准条另一侧装饰边上,形成与第一粉刷基准条同向伸设的第二粉刷基准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洁
申请(专利权)人:其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