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59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包括上锥斗、下锥斗、中央风帽,还包括支撑梁总成、环形总气管、外支架,支撑梁总成固定在外支架上将下锥斗套插在上锥斗下方,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壳、上锥斗、下锥斗组成与外界封闭的上气室;所述上气室通过N个气室隔板分隔成N个上小气室,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上气支管,所述的上气支管上设有上气调节阀;所述上气调节阀调节每一个上小气室通过环形气道向锥斗中部由外向内供风的风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有效合理送风布局,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降低气料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干熄炉冷却和余热回收领域,尤其涉及干熄炉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运行的干熄焦用供气装置有75t/h、140t/h、190t/h及以上干熄焦用供气装置,其供气装置多为十字风道或一字风道供气方式。分析焦炭在干熄炉内冷却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在整个干熄炉横截面上焦炭的粒度分布不均匀、焦炭下降速度分布不均匀以及气流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安装于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对干熄炉内焦炭下降的均匀性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目前正锥伞型的中央风帽与正锥斗型的下锥斗组合成均匀的环状通道溜道,由于十字樑和一字梁的截面积比较大,特别是一字梁的截面积更大,因此非常容易受一字梁或十字樑的截面积影响焦炭下料均匀特性的改变,严重则影响堵料。若其结构有利于炉内焦炭在圆周方向的均匀下落,有利于进入干熄炉的冷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圆周方向的均匀分布,则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这样可减小干熄炉冷却室的容积以及降低吨焦气料比,从而大大降低整套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通过采取上测温仪、测温仪和现有的T3、T4、T5、T6采集炉内温度场数据,通过上气调节阀对每一个小上气室的出风量调节实施多点均匀供风、通过下左气调节阀、下右气调节阀的中央风帽进行的出风量调节,实施合理局部风量分配,达到炉内温度部位高加大送风量、温度低部位减少送风量,有效合理送风布局,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降低气料比,通过优化风帽形状,减少支撑樑的截面积对焦炭流通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包括上锥斗、下锥斗、中央风帽,还包括支撑梁总成、环形总气管、外支架,所述下锥斗与支撑梁总成焊接设置,所述支撑梁总成固定在外支架上将下锥斗套插在上锥斗下方,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外侧设置有环形气壳,所述环形气壳、上锥斗、下锥斗组成与外界封闭的上气室;所述上气室上设有气室隔板,所述上气室通过N个气室隔板分隔成N个上小气室,所述的上小气室内设有气室进气孔,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上气支管,所述气室进气孔通过上气支管与环形总气管连接,所述的上气支管上设有上气调节阀;所述上气调节阀调节每一个上小气室通过环形气道向锥斗中部由外向内供风的风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梁总成包括支撑梁、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小支撑板,所述支撑梁总成中心与干熄炉中心重合并通过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和小支撑板向上延伸与中央风帽安装在一起,所述支撑梁内设有梁气道,所述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小支撑板组成导流气道,所述梁气道与导流气道组合成下气室,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下道短管,所述下道短管上设有下道接管,所述的环形总气管通过两个下道短管、两个下道接管与下气室连接;所述下道短管一侧设有下左气调节阀,所述的下道短管另一侧设有下右气调节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梁为一字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梁气道内通过气道隔板一和气道隔板二分成气道一、气道二、气道三、和气道四,所述的导流气道通过N个大支撑板分成下小气室一、下小气室二、下小气室三和下小气室四,所述下左气调节阀包括下左气调节阀一和下左气调节阀二;所述下右气调节阀包括下右气调节阀一和下右气调节阀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锥斗上在每一个上小气室上方设有上测温仪检测点,所述的支撑梁总成两侧设有下测温仪检测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央风帽包括上风帽、下风帽,所述上风帽设置在下风帽上,所述上风帽上设有上帽气环,所述下风帽上设有下帽气环,所述下风帽内设置有风帽长边、风帽短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风帽为正锥伞型;所述的下风帽为椭圆伞锥型。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结构合理,改变了传统采用送风利用一个总烟道通过一个双组控制百叶阀分别控制上气室和下气室的进风量,使上气室和下气室内烟气自由在上气室和下气室内流通,容易使气流大量走短路,影响气流分布,造成焦炭在炉内冷却效果;由于支撑梁截面积比较大,严重影响焦炭在炉内排料;通过对上气室和下气室实施多点供风,实施合理局部风量分配,达到炉内温度部位高加大送风量、温度低部位减少送风量,有效合理送风布局,有利于实现炉内焦炭的均匀冷却,从而改善干熄炉的冷却性能,提高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减小焦炭在干熄炉内的干熄时间、降低气料比,通过优化风帽形状,减少支撑梁的截面积对焦炭流通的影响,解决了焦炭在炉内排出受阻问题到等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流走向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中央风帽俯视图;附图标记:1-上锥斗、2-支撑梁总成、3-上气室、4-下锥斗、5-环形总气管、6-中央风帽、7-下气室、8-环形气道、9-外支架、10-上气调节阀、11-下左气调节阀、14-上测温仪检测点、15-下测温仪检测点、17-下右气调节阀、2.1-支撑梁、2.2-圆桶支撑柱、2.3-大支撑板、2.4-小支撑板、2.5气道隔板一、2.6-气道隔板二、3.1-环形气壳、3.2-上气支管、3.3-气室隔板、3.4-上小气室、3.5-气室进气孔、6.1-上风帽、6.2-下风帽、6.3-风帽长边、6.4-风帽短边、7.1-下道接管、7.2-下道短管、7.3-梁气道、7.4-导流气道、7.5-上帽气环、7.6-下帽气环、7.7-气道一、7.8-气道二、7.9-下小气室一、7.10-下小气室二、7.11-气道三、7.12-气道四、7.13-下小气室三、7.14-下小气室四、11.1-下左气调节阀一、11.2-下左气调节阀二、17.1-下右气调节阀一、17.2-下右气调节阀二。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参见附图1-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包括上锥斗1、下锥斗4、中央风帽6,还包括支撑梁总成2、环形总气管5、外支架9,所述下锥斗4与支撑梁总成2焊接设置,所述支撑梁总成2固定在外支架9上将下锥斗4套插在上锥斗1下方,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气道8,所述环形气道8外侧设置有环形气壳3.1,所述环形气壳3.1、上锥斗1、下锥斗4组成与外界封闭的上气室3;所述上气室3上设有气室隔板3.3,所述上气室3通过N个气室隔板3.3分隔成N个上小气室3.4,所述的上小气室3.4内设有气室进气孔3.5,所述环形总气管5上设有上气支管3.2,所述气室进气孔3.5通过上气支管3.2与环形总气管5连接,所述的上气支管3.2上设有上气调节阀10;所述上气调节阀10调节每一个上小气室3.4通过环形气道8向锥斗中部由外向内供风的风量。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支撑梁总成2包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包括上锥斗、下锥斗、中央风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梁总成、环形总气管、外支架,所述下锥斗与支撑梁总成焊接设置,所述支撑梁总成固定在外支架上将下锥斗套插在上锥斗下方,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外侧设置有环形气壳,所述环形气壳、上锥斗、下锥斗组成与外界封闭的上气室;所述上气室上设有气室隔板,所述上气室通过N个气室隔板分隔成N个上小气室,所述的上小气室内设有气室进气孔,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上气支管,所述气室进气孔通过上气支管与环形总气管连接,所述的上气支管上设有上气调节阀;所述上气调节阀调节每一个上小气室通过环形气道向锥斗中部由外向内供风的风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包括上锥斗、下锥斗、中央风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梁总成、环形总气管、外支架,所述下锥斗与支撑梁总成焊接设置,所述支撑梁总成固定在外支架上将下锥斗套插在上锥斗下方,套插檐形成的环状缝隙构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外侧设置有环形气壳,所述环形气壳、上锥斗、下锥斗组成与外界封闭的上气室;所述上气室上设有气室隔板,所述上气室通过N个气室隔板分隔成N个上小气室,所述的上小气室内设有气室进气孔,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上气支管,所述气室进气孔通过上气支管与环形总气管连接,所述的上气支管上设有上气调节阀;所述上气调节阀调节每一个上小气室通过环形气道向锥斗中部由外向内供风的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多风道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总成包括支撑梁、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小支撑板,所述支撑梁总成中心与干熄炉中心重合并通过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和小支撑板向上延伸与中央风帽安装在一起,所述支撑梁内设有梁气道,所述圆桶支撑柱、大支撑板、小支撑板组成导流气道,所述梁气道与导流气道组合成下气室,所述环形总气管上设有下道短管,所述下道短管上设有下道接管,所述的环形总气管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林陈长明陆军范元方孙冲张宗友周斌熊智陈皓瑞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阀门一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