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轨道。
技术介绍
在输配电过程中,部分电缆被铺设于电缆隧道(廊道)中。目前,隧道电力电缆线路的运行巡视和检修工作大部分都由人工完成。由于隧道中环境湿度大,积水情况常见,且经常伴有有毒气体存在,采用人工进行巡检工作的方式会存在工作环境危险、劳动强度大和工作效率低等弊端,并对人工巡视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同时,采用人工进行巡检工作的方式频率低和间隔长。因此,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得到广泛的应用。巡检机器人一般以电能作为能源来驱动行走及各部件的工作,由于巡检机器人的储电能力有限,当电能不足时需要及时补充电能,从而保证巡检机器人功能的有效发挥。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巡检机器人行进的轨道上设置充电站或充电桩,巡检机器人停靠在充电站或充电桩的位置,通过将充电站或充电桩上的充电头与巡检机器人接触,从而实现充电。但是上述充电站或充电桩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充电时需要保证良好的接触精度,在接触点易产生火花影响电站隧道的安全,同时,由于充电站或充电桩为标准化生产,需要的安装精度较高,使得安装难度增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包括有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分别电连接有多个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充电组件沿巡检机器人的行进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充电板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固接于电站隧道的顶壁上,调整所述安装支架使得所述充电板与位于所述充电组件位置的所述巡检机器人间隔设置,以便所述巡检机器人无线充电;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座和长度可调的调节杆,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电站隧道的顶壁固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充电板的幅面连接,并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包括有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分别电连接有多个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充电组件沿巡检机器人的行进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充电板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固接于电站隧道的顶壁上,调整所述安装支架使得所述充电板与位于所述充电组件位置的所述巡检机器人间隔设置,以便所述巡检机器人无线充电;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座和长度可调的调节杆,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电站隧道的顶壁固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充电板的幅面连接,并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二部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部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三部的一端的外侧,所述第三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板的幅面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通过端盖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端盖上设置具有开口端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开设有过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端面通过螺钉固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部的连接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固定座穿过所述过孔后与所述电站隧道的顶壁固接;所述安装腔相对所述转动头转动,以便调整所述充电板的位置,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使得所述转动头和所述安装腔的位置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自由端抵靠在所述转动头的表面,使得所述转动头与所述安装腔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自由端与所述转动头的表面分离,使得所述转动头与所述安装腔的位置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站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凌,狄洪伟,王玉柱,杨网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宜兴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