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83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模座上设有容纳槽,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安装在容纳槽内且相对设置,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一压模的转动平面和第二压模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分别上设有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转动至第二位置下,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围合形成与卡箍外形相吻合的成型腔,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还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与模座连接,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杆,冲压杆在第四位置下,冲压杆的头部位于容纳槽内并抵靠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卡箍成型模具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并且经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挤压形成的卡箍圆度高,次品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挤压成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卡箍,该类卡箍在机械设备中具有大量的应用,这种卡箍的生产一般采用手工轻便工具进行加工,加工比较耗时,生产效率低,同时,手工加工出来的卡箍精度达不到要求,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包括模座、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和冲压装置;模座上设有容纳槽,模座上位于容纳槽开口处的一侧设有放置区,放置区用于放置待冲压条料;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安装在容纳槽内且相对设置,第一压模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二压模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一压模的转动平面和第二压模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压模上设有第一成型槽,第二压模上设有第二成型槽;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在第一位置下,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具有预设距离;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在第二位置下,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围合形成与卡箍外形相吻合的成型腔;第一压模还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模座连接,在第一弹性元件作用下,第一压模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压模还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模座连接,在第二弹性元件作用下,第二压模处于第二位置;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杆,冲压杆冲压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冲压杆在第三位置下,冲压杆位于容纳槽外部;冲压杆在第四位置下,冲压杆的头部位于容纳槽内并抵靠在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上。优选地,第一压模上设有第一转动连接部,容纳槽底部向内开设形成第一转动连接槽,第一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在第一转动连接槽中;第二压模上设有第二转动连接部,容纳槽底部向内开设形成第二转动连接槽,第二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在第二转动连接槽中。优选地,容纳槽沿垂直于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转动平面的方向贯穿模座,模座上位于容纳槽两侧设有挡件,第一转动连接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两侧抵靠在挡件上,挡件用于阻挡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从容纳槽中脱出。优选地,放置区设有放置槽,容纳槽开口位于放置槽底部,放置槽用于放置待冲压条料。优选地,冲压装置还包括冲压柄、支撑座和第三弹性元件,冲压柄和冲压杆固定连接,冲压柄通过第三弹性元件与支撑座连接,支撑座固定不动,第三弹性元件的弹力方向与冲压杆的移动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方向上。本技术中,所提出的定位卡箍成型模具,通过冲压杆冲压条料使之弯曲进入容纳槽中,由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对弯曲后的条料挤压使之贴合在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内壁上,完成抱圆动作;可见采用本技术提出的卡箍成型模具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并且经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挤压形成的卡箍圆度高,次品率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卡箍;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部分结构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卡箍,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部分结构的轴测图。参照图2-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包括模座1、第一压模2、第二压模3、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弹性元件5和冲压装置;模座1上端面向内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截面呈矩形,放置槽12用于放置带冲压条料;模座1上端面向内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的开口位于放置槽12中部,从正视图中来看,容纳槽11截面呈梯形,容纳槽11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大;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安装在容纳槽11内,具体地,第一压模2一端转动安装在容纳槽11底部的一个夹角处,由于容纳槽11侧壁与底壁之间具有一定角度,第一压模2可在容纳槽11侧壁与底壁之间转动,第一压模2另一端设有第一成型槽21,从正视图中来看,第一成型槽21截面为半圆形;第二压模3一端转动安装在容纳槽11底部的另一个夹角处,因此第二压模3和第一压模2是相对设置的,并且第二压模3的转动平面和第一压模2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由于容纳槽11侧壁与底壁之间具有一定角度,第二压模3可在容纳槽11侧壁与底壁之间转动,第二压模3另一端设有第二成型槽31,从正视图中来看,第二成型槽31截面为半圆形;在卡箍的成型过程中,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转动以使卡箍挤压成圆形,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处于第一位置下,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分别抵靠在相应的侧壁上,此时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大,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具有一定距离;当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处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小,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围合形成与卡箍外形相吻合的成型腔,条料就是在成型腔内被挤压呈圆形的;在待挤压成型的条料进入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之前时,需要保持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位于第一位置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就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和第二弹性元件5保持在第一位置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元件4和第二弹性元件5为弹簧;第一弹性元件4一端与第一压模2中部连接,第一弹性元件4另一端与模座1连接,第一压模2在第一弹性元件4弹力的作用下且第一压模2不受其它外力作用下时,第一压模2保持在第一位置下,第二弹性元件5一端与第二压模3中部连接,第二弹性元件5另一端与模座1连接,第二压模3在第二弹性元件5弹力的作用下且第二压模3不受其它外力作用下时,第二压模3保持在第一位置下;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杆61,冲压杆61位于模座1上方且正对容纳槽11开口,冲压杆61可通过容纳槽11开口移动进入容纳槽11中,冲压杆61用于挤压放置在放置槽12中的条料以使条料弯曲变形并进入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中,冲压杆61移动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当冲压杆61在第三位置时,冲压杆61位于容纳槽11外部,当冲压杆61在第四位置时,冲压杆61的头部位于容纳槽11内并抵靠在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上。本实施例的定位卡箍成型模具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先将待冲压条料放置在放置槽12中,启动冲压装置,冲压杆61向下移动挤压条料,使得条料中部弯曲变形并进入容纳槽11中,弯曲变形的条料带动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分别克服第一弹性元件4弹力和第二弹性元件5弹力向下转动,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由第一位置逐渐转动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到达第二位置后,冲压杆61恰好到达第四位置,冲压杆61不再向下移动,此时条料挤压形成卡箍,随后冲压杆61抬起恢复至第三位置,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分别在第一弹性元件4和第二弹性元件5作用下恢复至第一位置,再将成型好的卡箍旋转180°,再次启动冲压装置,冲压杆61再次向下移动,冲压杆61向下移动过程中推动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向下转动,直至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再次挤压卡箍,使得卡箍圆度更高,提高卡箍的良品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模2上设有第一转动连接部22,第一转动连接部22呈圆柱状,容纳槽11底部向内开设形成第一转动连接槽,第一转动连接槽呈圆柱状,第一转动连接部22转动配合在第一转动连接槽中,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1)、第一压模(2)、第二压模(3)、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弹性元件(5)和冲压装置;模座(1)上设有容纳槽(11),模座(1)上位于容纳槽(11)开口处的一侧设有放置区,放置区用于放置待冲压条料;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安装在容纳槽(11)内且相对设置,第一压模(2)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二压模(3)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一压模(2)的转动平面和第二压模(3)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压模(2)上设有第一成型槽(21),第二压模(3)上设有第二成型槽(31);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在第一位置下,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具有预设距离;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在第二位置下,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围合形成与卡箍外形相吻合的成型腔;第一压模(2)还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与模座(1)连接,在第一弹性元件(4)作用下,第一压模(2)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压模(3)还通过第二弹性元件(5)与模座(1)连接,在第二弹性元件(5)作用下,第二压模(3)处于第二位置;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杆(61),冲压杆(61)冲压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冲压杆(61)在第三位置下,冲压杆(61)位于容纳槽(11)外部;冲压杆(61)在第四位置下,冲压杆(61)的头部位于容纳槽(11)内并抵靠在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1)、第一压模(2)、第二压模(3)、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弹性元件(5)和冲压装置;模座(1)上设有容纳槽(11),模座(1)上位于容纳槽(11)开口处的一侧设有放置区,放置区用于放置待冲压条料;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安装在容纳槽(11)内且相对设置,第一压模(2)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二压模(3)可转动预定角度,第一压模(2)的转动平面和第二压模(3)的转动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压模(2)上设有第一成型槽(21),第二压模(3)上设有第二成型槽(31);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在第一位置下,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具有预设距离;第一压模(2)和第二压模(3)在第二位置下,第一成型槽(21)和第二成型槽(31)围合形成与卡箍外形相吻合的成型腔;第一压模(2)还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与模座(1)连接,在第一弹性元件(4)作用下,第一压模(2)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压模(3)还通过第二弹性元件(5)与模座(1)连接,在第二弹性元件(5)作用下,第二压模(3)处于第二位置;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杆(61),冲压杆(61)冲压过程中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冲压杆(61)在第三位置下,冲压杆(61)位于容纳槽(11)外部;冲压杆(61)在第四位置下,冲压杆(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萍王尔凤朱文欣张玉兵倪泽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市东波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